商品、資源 亂世避風港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金融市場今年來震盪不安,愈來愈多理財顧問耐性漸失,紛紛轉向大宗商品、天然資源、避險基金和不動產投資信託等另類資產,試圖為客戶打造相對抗跌的避險投資組合。

根據基金研究業者理柏公司(Lipper)資料,投資人今年前10個月共投入76億美元於各類商品基金,不動產基金同期也流入46億美元,股票共同基金則流出92億美元。

投資專家指出,值此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有必要採取這些另類途徑。理財顧問戴伊在今年夏季股市大跌時,為客戶賣出大量股票,開始買入貴金屬。10月時他為客戶管理的1.6億美元資金中,約10%投入商品基金,比去年高出近一倍。

Lamkin財富管理公司執行長藍金說,過去只要正確地組合股票、債券和現金比率,就能安度多數市場風暴,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些資產的表現日漸一致,而另類資產的表現和這些資產相關性較低。
藍金說,其客戶的投資組閤中,擔保銀行貸款、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等另類資產的比率高達15%,遠高於五年前的零。

其他顧問則以這些資產做為新的資金避風港。Russell公司總裁羅素說,他們能先把資金放在這些資產中,等待市場風暴過去。

批評者指出,大宗商品和天然資源等資產的波動程度過去都高於股市,且許多產品收取的高額手續費更會降低報酬率。

不過運用另類投資策略的顧問認為,在今年市場震盪中,這種策略迄今的表現還不錯。戴伊說,他投資的SPDR Gold Shares和iShare Silver Trust各漲23%和6%,相較下,標普500指數表現平平。

投資專家也可能持續採用這種策略。據Jefferson全國公司調查,近70%的理財顧問表示,過去幾年來已擴大投資另類資產,未來也計劃增加客戶在這些資產的投資部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