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雅虎搬來痞客邦

竟然有點當年離家念書,事事需要重新熟悉的感覺

當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距離上一篇更新也久了

這段時間

在教學上、工作上、人生經歷上各有進境

既然新家需要點新氣象

就來慢慢跟朋友們分享吧!

 

就從最近我深入參與,在國家演奏廳的一場音樂會說起

我是這樣看世界.jpg  

「我是這樣看世界」系列講座音樂會----紐約邊城的流亡者

  KYAW KYAW NAING(念成:久久迺)

音樂會的主角KYAW KYAW NAING先生是位緬甸人,

旅居紐約之前擔任緬甸國家樂團團長。

在一次代表國家出訪美國的演奏行程當中,他突然謎一般地從團裏消失了,

接著,在美國以壽司師父的身分討生活,一切重新開始。

 

這位流亡圍鼓演奏家在緬甸開放之後,拿著美國護照重回緬甸,

一一探訪從前的老同事、年邁的恩師、家人等等

並重組過去輝煌的演出陣容,一同前往臺灣演出。

 

令人玩味的是,當初是什麼原因讓他下了留在美國的決定?

作為一位音樂家,在異地用完全陌生的技能打工謀生,是什麼心情?

闊別多年再次踏上自己成長的土地,是否充滿強烈的複雜情感?

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吧?

其實,而這場音樂會的源頭,都從研究緬甸音樂多年的呂心純老師開始

(就是在音樂會中說故事的那一位),

有一組拍攝團隊從呂老師那兒聽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便動身和KYAW KYAW NAING先生坐上同一班回緬甸的飛機,

記錄了過程中充滿異國情調與真情流露的生命片段,

完整的紀錄片將會在完成拍攝與後製之後再跟大家見面。和我一起期待吧!!!!

 

KYAW KYAW NAING先生主要演奏的樂器,

是一種外圈圍著一圈金碧輝煌的木質飾欄,裏圈按音律高低排著一圈木身皮面的鼓,稱為「圍鼓」

(久久迺先生與圍鼓,攝於中和緬甸街,中和國中)

久久迺與圍鼓.jpg  

這圍鼓呢

演奏起來能像獅王一般威猛,也能像溪水漱石般輕巧

於是在緬甸古典樂團之中位居領導的位子

演奏時,輕、重、急、緩都由圍鼓手用肢體帶領

樂團尚有其他樂器

分別是金屬製、同樣負責演奏旋律的矩鑼、圍鑼,

(圖右:圍鼓組裝及調整,圖左:圍鑼)

組裝調整圍鼓,左邊是圍鑼.jpg  

同樣吹旋律的緬甸嗩吶,據說有八片簧,我的嗎呀!光聽就搞不清楚怎麼發出聲音來。

屬低音節奏樂器的六音鼓,也有音高,按西洋音樂的語彙來說,

負責低音域的主音、屬音、三音(我個人的觀察),但是功能上又很像爵士鼓的作用,

聽團奏時若是單獨將六音鼓獨立出來欣賞,也非常過癮!

其他小型節奏樂器如鈸,

負責正拍,穩住陣腳的木塊(wood block)以及小手鐘(或手鈴)

 

有趣的是,

有時會加入鋼琴一起合奏,

鋼琴?沒搞錯吧?怎麼會有鋼琴?

沒錯,自從英國殖民緬甸,西方樂器傳入之後

緬甸音樂家就自行將演奏法改了,

不但是鋼琴,連小提琴都充滿緬甸音樂的味道!

(緬甸的喇叭小提琴,好重,其實不好拉!)

喇叭小提琴.JPG  

 

這場音樂會中間,因為需要呈現KYAW KYAW NAING先生在美國時期與當地音樂家合作演出時,

在音樂思考上的相互影響,所以需要一個小提琴手和另一位受西方音樂訓練的鋼琴家一起加入緬甸樂團的演奏。

小提琴就由我本人擔任,鋼琴是洪藜禎老師負責。

(圖右是洪藜禎老師)

和洪藜禎合影    

拉什麼呢?和演奏西方音樂有什麼不一樣呢?

就是有趣的地方,不過要下回跟大家說分明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