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四大發明

(1)中華文明的獨特性

在過去的20世紀,80年代看日本,90年代看美國,21世紀,無疑中國的復興是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化。狹隘的西方主義者習慣稱本世紀中國的發展為中國的崛起,然而在更長的歷史周期,中國一直作為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漢唐等時期,更是作為世界最強盛的國家,因此本輪中國的崛起只是中華文明的復興。

獨特的地緣特徵造就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在世界主要大國中,中國是唯一擁有兩大流域的國家,長江和黃河文明共同造就了中華文明。向東,茫茫大海阻隔了開拓之路,歷史上也基本上就是日本,朝鮮,琉球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流。向西,廣袤的沙漠也同樣使得領土到達了古代所能到達的邊界,並且通過絲綢之路建立了古代世界貿易的樣板。向南,光是嶺南的瘴氣和炎熱天氣已經讓廣東成為了古代官員發配之地,在科技發達和國際貿易興起之前,中南半島構成了天然的邊界。向北,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長期以長城為界,直到唐元清等民族大融合時期,游牧文明被包容進了中華文明,國家版圖也越過了長城和沙漠的天然屏障到達漠北。哪怕是朝鮮半島,也以屬國形式融入到中華文明圈。正是在這種地緣條件下,中國歷代的中央政府都會將中國視為世界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中華文明是開放的,開放在於兼容並包,漢族和少數民族不斷融合發展。中華文明也是封閉的,封閉在於天然的地緣邊界,讓中華文明更像孤島文明,擁有著自身獨特的文明和發展規律。即使到了今天,開放與封閉依舊矛盾並存著。一方面,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的百年衰落中,不斷向西方學習,愈挫愈勇,無論是民主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舶來品,卻在中國大地融入了中國特色,構建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改革開放後,中國更是邁開步伐,向西方學習市場經濟制度,全方位的借鑒西方發達科技和文明,到今天,很多源自西方的制度和文明已經被融化到現代中華文明中。另一方面,中華文明的延續性和內生性也讓中國成為西方文明難以攻克的堡壘。古代強盛的佛教,到了中國演化為中原佛教和藏傳佛教等,和印度佛教漸行漸遠。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在中國演繹發展為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爆發出強大的市場活力。無數商業和科技巨頭渴望佔領中國市場,但是總會遭遇本土的強大競爭者,往往敗北,如谷歌亞馬遜沃爾瑪等,這既有中國政府對於本土競爭者的支持,但深層次看,更是中華文明的封閉性特點,讓西方通用的規則在中國行不通,唯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模式才能適應中國的獨特國情。

(2)現代中華文明和古代中華文明的關聯

固然,漢唐文明史中華文明最鼎盛的時期,但是今天的中華文明已經在古代中華文明上進化發展了許多,比如中國有名的川菜和京劇是在清朝才開始形成的,與儒家文化沒有什麼直接關聯。

現在的國學熱,固然是積極的,不過單純的照搬四書五經等,其實偏離了中華文明的核心。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往往從古代文化開始接觸學習,認為了解古代的中國就能明白當今中國所發生的巨變,必然會失望的。

傳統的理論中,中華文明一直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不論什麼少數民族,無論是被征服還是征服,最終都將被漢族文明所同化,因為漢族文明比周邊少數民族文明更先進。面對千年未有之巨變,在西方殖民者面前,清朝統治者的同化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哪怕簽訂了《南京條約》也依然認為這不過是蠻族的入侵罷了,不去改革制度導致了積貧積弱。這既是對的,也是不對的。對,在於描述的確實是歷史。不對,在於歷史如此宏大,任何史學家都不可能完整的記錄當時所發生的一切,缺失的歷史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的認識。

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本質上都是農業革命的產物,只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了農耕文明關注馴化和培育農作物,而游牧文明更注重馬牛羊等動物的馴化和養殖。在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千年拉鋸戰中,游牧部族並非想像的那麼落後,游牧部落也發展出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如煉鐵技術,養殖技術等。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不斷相互借鑒學習著,從而融合發展成中華文明,在這一進程中,漢族文明作為主體文明融合了少數民族的文明,於是體現出來的就是漢族文明的包容性,實際上,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了下來,從席地而坐到桌子凳子的使用,從旗袍到乾糧的使用。

在近代東西方碰撞中,歐洲積澱了數百年的制度優勢發揮著巨大作用,中國作為落後一方,不斷在學習進取,從「以夷制夷」,到「西學為用,中學為體」,再到全面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百多年中,中華文明實現了升華再造,西方文明的舶來品不斷在中國落地生根,並且逐漸發展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3)中華民族-另類超級戰鬥民族

不同於簡單粗暴風格的俄羅斯戰鬥民族,也不同於商業和軍事交融的美利堅戰鬥民族,中華民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戰鬥民族。

春秋時代的版圖

從西周分封制開始,中華民族就開始了擴張之路,到秦始皇統一後,開始將遊離的百越之地納入秦帝國之中,隨後的歷代王朝,也將疆域擴張到了地緣政治的極限位置。向北,西伯利亞的凍土對於當時中央政府而言毫無意義,只是個燒錢的無底洞。向西,高原和沙漠將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天然隔離開,誰也無法吞併對方。向南,潮熱的中南半島在古代也是缺乏實際農業和商業價值的。

中華民族是個理性的民族,總是能基於時代特點發展出適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論體系。在古代,發展出了朝貢制度,而不是費時費力的領土佔領。在今天,發展出「一帶一路」的戰略,以貿易和商業促進互聯互通,實現更深遠的經濟圈和影響力。

二戰是中國國運的轉折點,從歷史的最低點開始逐漸向上攀登,先是擊退了日本侵略者(雖然也有美蘇的大力支持,但是相比法國和蘇聯前期的潰敗,中國軍民的戰鬥力可見一斑),再到朝鮮戰爭和美國帶領的聯合國軍打個平手,後來在珍寶島又和蘇聯打了平手,在越南與美國和法國的戰鬥都取得了戰略上勝利,在香港問題上,鋼鐵公司的鄧小平更是讓鐵娘子在談判結束後險些跌倒。可以說,中國人民和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也正是一次次真刀真槍的戰爭,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也威懾了不少異動的國家,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時間。當然,有利就有弊,這些戰爭讓中國變得更加孤立,民生和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於是,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的戰略,「運10」等大型項目不得不下馬,讓位於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的環境,戒急用忍,韜光養晦成了幾十年的方針,也讓一些憤青會認為中國太軟弱了。中國走的是一條悶聲發大財的路子,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西方當年允許中國的加入只為在國際貿易中讓中國的國有經濟崩潰,而結果卻是中國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換句話說,中國人將戰鬥精神用到了商業和科技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反過來,給了彎道超車或者換道超車的可能,中國的軍事力量也迅速發展,在太空、能源、航母、衛星通訊等方面追趕最先進的美國。

可愛的小白兔

新的時代,也必然帶來新的圖騰,兔子成了中國新的流行符號。美國白頭鷹,俄國北極熊,英國約翰牛,法國高盧雞,中國則是腹黑兔。

在世界均勢的發展中,快速發展的新興強國總是會給傳統霸主帶來不安,如果新興強國不注重內斂,很可能在崛起路上就因為實力不濟和軍事衝突被阻斷上升之路,而如果懂得含蓄,偷偷發財,避開傳統強權的鋒芒,不挑戰其底線,才可能真正問鼎。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第一工業大國,但是對於英國始終避其鋒芒,贏得了英國對於美國崛起的綏靖政策,造就了美國20世紀稱霸的基礎。處於四戰之地的德國,卻在狂熱中,摒棄了俾斯麥靈活的外交政策,逐漸與英法俄走向了對立,註定了毀滅。蘇聯同樣如此,實力遠遠不如美國,更不用提整個北約,卻一步步與美國走向更深的對抗,直到1989年以柏林牆的倒塌為標誌的冷戰結束。

小白兔具有人畜無害的特點,實則更符合當今的需要,龍在西方是邪惡兇狠的體現,會讓西方人勾起意識深處對於蘇聯納粹德國的恐懼,披著兔皮的龍是最好的選擇。在中美差距逐步縮小的過程中,低調忍耐是必須的,哪怕中國已經具備了和美國同等的實力,也需要對美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換取美國對於中國復興的認可,也改寫政治零和博弈的歷史。

美蘇激烈的博弈

可愛的兔子也不是完全忍氣吞聲的,在核心利益上,逼急了也會踢人的。狡猾的兔子有極強的危機意識,狡兔三窟,懂得權衡利弊,作出複雜的戰略選擇。因此,對於目前的中印對峙,我們期待人民軍隊的高超戰略與戰術水平,而不是傻大個盲目的武力碰撞。復興是個極其危險的過程,謹慎小心是必然的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