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图/CFP)

▲新任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图/CFP)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日正式启动,2日下午,新任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首度亮相。根据了解,这位新任发言人曾主持「高密度」发布会,擅长精准回应敏感问题,少用「无可奉告」、「复杂」、「敏感」等字眼回应提问。

根据了解,自1983年全国政协设立新闻发言人机制至今,已经历14位新闻发言人,包括孙起孟、陆平、孙轶青、卢之超、李鹿野、钱李仁、梁金泉、田曾佩、齐怀远、张国祥、吴建民、赵启正、吕新华和王国庆等,郭卫民为第15位新闻发言人。这些「发言人」大多拥有外交和媒体工作经历,对内政外交、新闻运作流程也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新任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图/CFP)

▲郭卫民。(图/CFP)

现年60岁的郭卫民1958年10月生于上海,自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全国人大外委会办公室工作,曾任综合处干部、主任科员、副处长等;1996年起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工作。在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这段时间担任国新办新闻发言人;2018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除了担任国新办的发言人,郭卫民也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言人,以及十九大大会发言人。

多年从事「对外发言」相关工作的郭卫民,曾主持过「高密度」新闻发布会。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隔日,国新办针对抗震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当时担任国务院新闻局局长的郭卫民主持,那场发布会也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时效最快的发布会。此后一个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密度和强度,创下当时中国新闻发布会新纪录;从5月13日至6月16日,连续举办27场,其中从5月13日至5月30日,18天内就有20场新闻发布会。

在这样厚实的发言经历下,郭卫民在2018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指出,「突发敏感事件发生后,你要是不主动说,别人先说就会陷入被动。在处置过程中常常需要边处置边讲,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是引导舆论」,「不要轻易以『复杂』、『敏感』为理由而闭口不说,也不要用『无可奉告』的方式去处置,既不利于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会被人认为背后隐藏了什么」。面对「违纪案」这种敏感议题,他也能以从容的态度,精准回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