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国庆月,电视荧屏上充斥著各类红色作品,大银幕也出现了一部主旋律题材的《湄公河行动》。曾经被诟病的主旋律作品近年来却有愈加优秀的趋势,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到《我是特种兵》,培养了一大批深陷迷彩不可自拔的迷弟迷妹们。还有高颜值谍战剧《伪装者》《麻雀》成为了收视率担当。当下仍在热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更是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10月23日,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公安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四周,票房达到10.8亿。由此该片成为继《美人鱼》《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功夫熊猫3》和《盗墓笔记》之后今年第6部票房过10亿的国产影片(含合拍),也是产业化以来第15部票房过10亿的国产片。

这些原本不被观众重视的「又红又专」的作品为何抓住了如此多观众的心?我想首先是因为「红」是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主旋律作品中最为强调的就是爱国与奉献。在拍摄现场,漫天的硝烟让演员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乱的年代,并把这种信念感传递给了观众。当主人公出生入死的时候,那种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很容易激起观众的共情。其次,「专」也是当下的主旋律作品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一部戏专注于一个领域,例如电视剧《战雷》将焦点锁定在排雷工兵上,《我是特种兵》将视角放在特种兵这一个兵种身上。看完一部作品,又对一个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

「信仰」这个词高频率地出现在谍战作品中,并把这个看似虚幻的词具象化了。战士们用生命在告诉我们,为了国家的胜利,人民的安定幸福,自有一种力量支撑著他们往刀山火海中迈,那就是「信仰」。然而,对信仰的诠释并不是像照搬教科书一样的教条,
而是融入了每一个难以抉择的路口中。就像《生死谍恋》中那对信仰不同却深爱对方的恋人一样。选择信仰还是选择爱人,选择信仰还是选择自己的孩子,选择信仰还是选择活下去?年轻的他们用牺牲换来了那一战的胜利。信仰仍在延续著,他们从日本军官手里救回来的战友的儿子,终于一字一句地说出了「我!是!中!国!人!」

再严肃的题材最终打动人心的都是里面的「情」。在战争中对国家的大义,谍战中「大家」与「小家」不可兼得的矛盾纠结,一起走过枪林弹雨的战友,天各一方的爱人,永远在等待却不一定能等到最爱的人回家的亲人……每一种都令人牵肠挂肚。如今影视作品中不再是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人」。铁汉也有柔情。就像《湄公河行动》中缉毒警察对女儿的想念,和面对当地吸毒的孩子那一秒的犹豫。是的,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承担风险。

所以,如果你原来也对主旋律作品不感兴趣,后来却越看越放不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