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格力晒出第三方质检报告,接下来奥克斯应该如何回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站住脚跟,甚至打个翻身仗?


这些低效企业都像恐龙一样庞大而低效,尾巴被咬了,大脑要五分钟后才能感知到。

奥克斯统合内部意见就需要至少一周,甚至一周都无法统合内部意见,就这么干挺著被搞死。

三鹿就是这么死的,早早就发现问题了,然后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挺著等到事情爆发然后死掉。


降价70%,广大人民群众会陷入抢购狂欢,然后把质量问题忘得一干二净。

然后再3%,5%慢慢的涨回来。

放心,大众健忘的很。


格力:你能耗虚标,造假!

奥克斯:618全场促销全年最低价!

格力:你能耗虚标,造假!

奥克斯:618全场折上再打九折!

格力:你能耗虚标,造假!

奥克斯:618买空调即送一年电费免费用!

吃瓜群众:赶紧加购物车

……


最新消息,奥克斯质疑格力送检样品的合法性,套路与我说的完全一致。


从回复中发现,某些读者显然还没抓到重点,或许是我之前写得太简略了。

你问我相不相信奥克斯能效值作假?我是相信的。

是不是奥克斯真的没有办法挽回了?我觉得不是的。

奥克斯空调是不是真的以次充好,和奥克斯通过合理的公关让消费者认为是不是以次充好,完全是两码事儿。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先举个例子:

一条马路对面有两家餐馆A与B互相竞争。

一天,A老板端著一份鱼香肉丝来到工商局,举报餐馆B产品虚假宣传以次充好,鱼香肉丝中没有「肉丝」。工商局经过专业检测,确定菜肴里确实没有「肉丝」

如果我是B餐馆的老板要开启危机公关,应该怎样做?

1.首先需要A证明,这份菜确实是从B店里买的,而不是从其他店里买的,或者是从其他人手上获得的(二手非原装货)。

2.需要A证明,这份菜从购买到交给工商局的过程中保持原始状态,没有被某些人动过手脚,没有被喵狗偷了肉吃。

3.B迅速准备一份鱼香肉丝送到工商局,证明里面有肉(当然如果还不放肉那B活该是大sb了)。

这样三步下来,工商局证明A提供的菜里没有肉,也可以证明B提供的菜里有肉,那么从公信力的角度,AB双方至少扯平了。

而A作为B的竞争对手,要证明自己在采购、运输、提交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非常规手段。

如果这个过程中确实有瑕疵,比如菜是外卖小哥送来的,那么A还要去证明外卖小哥没有掉包没有偷吃肉,这样的话A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了。

把AB两餐馆换成格力和奥克斯同样有效。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点,格力所做的测试是「送测」,也就是说样品是格力提供的,四川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的测试结果仅仅对送测的样品负责,样品什么样我就测什么样,样品是坏的我就直接说它坏了。

格力官微贴出的送检报告

如果样品是山寨货呢?

运输途中已经被损坏了呢(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测试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设备呢?

如果奥克斯认怂说产品出厂有瑕疵要重新换一台测呢?

因此,奥克斯先要质疑格力获得样品以及送测样品这个流程中的合规性,如果这个流程被发现了瑕疵,那么送测样品就失去合法性和代表性,无论最后测试结果如何都失去意义了。

大家还记得周立波在美国因为携带枪支毒品吃官司的事儿吗?

最后周被「无罪释放」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携带枪支和毒品,而是因为警方取证流程有瑕疵。虽然所有人(包括检察官)都知道周的确带了枪支和毒品,但由于获取证据的流程不合法,那么证据本身就不合法,也就不能依据不合法的证据判周有罪。

同样的,哪怕奥克斯的产品性能真的烂到家全靠虚标参数作弊,但如果格力提供「样机」的全过程不合规,那么无论得出什么检测结果都是没法律效应的。

最后,奥克斯同样需要做一次第三方检测,证明自己产品是满足国标相关要求的。当然前提是必须要通过,至于怎么过?以前你怎么过的心里没点B数吗?

这样,两家都有第三方报告,虽然测试结果打架,但至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而格力如果不能自证清白,那测试的公信力就打了折扣,杀伤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说白了,格力的杀手锏是送检报告,但软肋在于「送检」本身。

格力奥克斯一种型号的空调,每年总能卖个几万台吧?

质量监督局哪有功夫对每一台都去测性能呢?

所以只能选择送测和抽测相结合的方式。

送检,就是厂家自己送几台产品到第三方机构接受测试,傻子都知道要送性能好的,至于怎么让「性能好」?你自己琢磨去吧!

同样的,如果是送竞争产品的产品去测试,傻子都知道要送性能差的,至于怎么让「性能差」?你自己琢磨去吧!

说白了,送检就是形式主义,老百姓就不要指望自己家里的产品和国家质监局里测试的产品是一样的东西。

抽检呢相对来说好一点。但质监局也没工夫天天抽这个检那个,所以我说事在人为,一切皆可操作。至于怎么操作?你自己琢磨去吧!

最后强调,这仅仅是我从「公关角度」告诉奥克斯该怎么做。

但本人坚决支持格力打假行为,也坚决鄙视一切弄虚作假的企业行为!


6月12日中午 奥克斯已经回应了 打了「民族大义」的牌

真是烂得不能再烂的招数!

另外我相信奥克斯参数是虚标的。

回归正题:

格力的杀手锏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但这份报告是「送测报告」,而送测样品显然是格力提供的。另外要注意一点,就是「送测报告」只对样品有效。

如果让我来应对:

1。首先质疑「被测样品」的合法合规性。

产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吗?

运输途中是否受过损伤?是否有颠簸和挤压?(包装箱上标注的内容)

产品是否存在出厂缺陷?是否存在人为破坏(谁破坏的自行脑补)?

在没有奥克斯厂商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测试设备的安装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合理?

......

2.你有报告我也要有报告。

以最快速度提供几台同型号的「样机」送到另一家CNAS实验室进行测试(找哪家?肯定是关系最好的啦)

然后测一个「满足能效标准」的结果出来。

这样两家就扯平了,然后进入狗咬狗一嘴毛的阶段,消费者一脸懵逼,政府主管部门劝劝架,最后找个台阶下,日子继续。


我觉得不如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公关其实做的再好,人家买来了不好用,口碑还是会跌。奥克斯真的不好,我有个房间装的奥克斯,制冷还行,制热基本上没效果,12平左右的小房间,制热开29度一个小时依然冻得瑟瑟发抖,就只有空调底下能吹到点暖风,仿佛它是一个暖风机。本来那个是买了不到一年,准备拆到新装修的房子去的,实在受不了,宁愿把那个闲置了也重新买了格力的。


奥克斯已经回应了,说实话并不高明,有点避重就轻。

格力这一招绝对是有实锤的,不然也不敢搞这么大阵仗。

目前空调行业,两超多强,美的和格力占据著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志高现在发工资都困难,只有奥克斯尚可一仗。不打奥克斯打谁?

奥克斯确实有虚标问题,这个只要拆机,不说专业的技术人员了,一个普通销售都可以给你说个所以然。

奥克斯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如果做公关,最好是把自己的技术实力,专利数拉出来看看。如果有的话(哈哈)

一位高举国家大义并不高明。


洋子1416:从格力举报奥克斯事件看奥克斯公关?

zhuanlan.zhihu.com图标

6月10日,格力的一纸举报信打破了空调界的平静,让奥克斯成为众矢之的,奥克斯空调的质量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奥克斯来说,要想挽回声誉,快速破解舆情危机,关键在于抓住舆论核心诉求,出具有利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前期应对中,奥克斯并未抓住机遇。

舆论危机战中,对于品牌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一起复盘奥克斯是如何应对舆情危机战。

(图片来源:奥克斯官网)

一、格力一纸诉状挑起战争,奥克斯被动迎战 同行举报受关注

6月10日下午,@格力电器 发布举报信,称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产品,其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的检测均不合格。

10日晚间8时许,@AUX奥克斯空调 回应格力举报为不实举报,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晚间9:30,@格力电器 再发声,发布相关产品检验报告。并表示已准备好充分证据供监管部门调阅,视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

市场监管局表示,已于当日下午通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有关情况尽快进行调查核实,将依据调查核实的结果依法依规做出处置,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而此时的舆论关注点主要在同行举报上,多数网友认为格力举报动机不纯,持中立观望的态度。

@人民日报 发布微评:站对不站队。场如战场,在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仍须守住底线。孰是孰非,最终当交由权威机构认定,交由法律裁决,交由消费者评判。质量过关才是硬道理。谁赢得消费者信赖,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张律师说婚姻 列举了法律上定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双方的争议来看,应当是行为列举的第八条,「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一方有捏造事实之行为时,确实会构成侵权。格力和奥克斯孰是孰非,将持续关注。

二、舆论泛化,格力与奥克斯矛盾起底

1、格力奥克斯历史积怨

空调界巨头格力实名举报行业老三奥克斯一事,迅速引起媒体的关注与跟进。多家媒体曝光格力与奥克斯的历史积怨,称两家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交战已久。

@澎湃新闻 发布《格力举报奥克斯积怨已久?两公司曾互诉侵害发明专利权》一文,称通过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在举报发生之前,格力电器和奥克斯空调公司诉讼恩怨不断,两家空调制造商互相指控对方侵害发明专利权,彼此都曾将对方送上过被告席。

@界面新闻 发布《格力奥克斯「交战史」》,文中指出格力与奥克斯此次并非首次交战,2015年至2017年,奥克斯公司被格力起诉的专利侵权数量达15个。

2、格力举报奥克斯的动机为何

格力举报奥克斯的消息传来后,不少人猜测是同行竞争的原因。奥克斯在第一次回应中也将格力之举归因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且正值618冲销量的关键时刻,外界认为格力此举不免有著打击对手的嫌疑。

随后,格力方给出了举报理由,称与员工跳槽有关。原本是自己公司的技术部门的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工作,在帮忙宣传别人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经过测试之后,发现有不合格的问题,所以才进行了举报。

而对于618打击同行的猜测,格力也给予反驳。「销售不合格产品,破坏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奥克斯公关现失误 谴责声音发酵

在格力与奥克斯之前的几轮battle中,奥克斯虽处弱势一方,但由于市场监管部门检测结果暂未出炉,舆论并未过早作出判定。

11日,@浙江之声 发布了奥克斯呼吁民族品牌应该一致对外的相关博文,12日该消息经媒体转发后在网路上快速传播,奥克斯此番言论受到指责。

网上以负面情绪为主,占比71%。网友认为奥克斯此举有道德绑架之嫌,且格力举报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奥克斯的回应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行为,部分网友由此推断奥克斯这种回应侧面坐实了格力的举报。

四、失误之后,奥克斯抓住了重点和舆论核心诉求

在奥克斯舆情应对出现失误的同时,格力电器再次强势出招。

@格力电器 发布公告称,将继续通过各类渠道不限量购买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关空调产品,并通过自有实验室、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和免费提供给任何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见证。

格力此举获得部分网民支持,认为同行举报更能指出问题所在,有利促进空调产业产品发展,消费者将是最大的获益者。

此次奥克斯吸取经验,学会了「对症下药」,通过出具有关证书来反驳格力的举报,回复舆论关注的核心诉求产品质量问题

@AUX奥克斯空调 午间发布关于奥克斯空调对于格力提出能效质疑的声明,出具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以及举报所涉及的8款型号产品的能效标识备案证明。并称为消除广大消费者疑虑,澄清事实,公司已提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派权威检测机构对奥克斯产品进行监督检测,检测报告出具后将及时向大众公布。

在格力的「咄咄逼人」之下,奥克斯的回应稍显淡定。在舆论战中,扮演著强势定位的角色容易让人反感,观众最不缺的就是对弱者的同情。而且目前并没有权威机构给出材料证明各自的观点,多数网民在格力与奥克斯的battle中一时无法作出判断。

格力与奥克斯大战之时,美的与海尔的网路热度也被提及。观众无法在格力与奥克斯之间站边,美的作为空调界的老二,关于支持美的的声音也开始发酵。

五、在双方几轮battle后,权威机构出具结果之前,看媒体如何看待格力与奥克斯之战

检察日报评「格力举报奥克斯」事件:「硬核互掐」多多益善。从法律角度说,举报企业包括同行竞争对手存在不法行为,这是每个公民和每家企业依法享有的权利。其次,竞争对手之间相互公开举报,在客观上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竞争企业之间的互掐,就应当直接摆在桌面上公开进行,而不是背后使阴招。格力这样公开实名举报奥克斯,为企业间互掐开了一个好头,这样的硬核互掐值得提倡,多多益善。

新华社每日电讯:期待带来一场「行业体检」。这场空调巨头的「大战」,不应成为「口水战」,而应指向提高中国空调的质量水平,提高行业透明度,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希望这次举报事件,能推动空调全行业的质量、标识调查,不能止于当事两家企业。用一场全行业的「大体检」,提升行业透明度,让诚信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经济日报:鼓励更多「吹哨人」为消费者守望。举报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举报的问题真实存在,相关部门就应该重视。应该鼓励更多了解内幕的人士举报企业不法行为,从而使监管成本更低,监管效果更好。

六、小结

格力电器举报奥克斯的内容是否属实,只能由监管部门为我们揭晓答案。无论格力的举报出于何种目的,于消费者而言,都没有直接的利益损害。作为观众,默默吃瓜不站队或许是最好的。

更多详细数据请关注识微科技,专注企业舆情监测/正负面新闻监测/竞争对手监测/品牌口碑监测/行业监测,免费申请试用!


曾经空调业从业人士。现在的情况不熟悉了。

但是以前,北家所、广家所,厂家都是有公关的,很多能效比超人的空调,是厂家更换热交换器等等手段下特制,花钱找人测试的结果。

曾经有某厂的认证部门负责人带著某变频空调必须达到国内最高能效的任务,到广州公关,广家所的领导说,xx企业的xxx来了,他的目的是作弊,如果他请你们吃饭,我出钱!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堵住,一个月以后,超高能效比的桂冠马上在报刊杂志电视台开始播放。

同一样的热交换器、铜管和压缩机,不同花样的内机进风栅,一会儿标23,一会儿标26,都是看市场需要,需要降价,它就是23,需要涨价,它就是26.

相信现在也强不到哪去。

奥克斯只能认怂,安抚顾客,大规模赔款,因为空调不是冰箱、洗衣机,搬回来就完事儿了,拆装都是巨大费用。况且现在夏季,无论如何,消费者都会在退换货中遭罪。退货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公关说辞,只能打国产民族企业这个招牌,建议可以撰写网文,先夸华为,描述美帝对华为的追杀,然后引到自己也是民族企业这个说辞上来。


其实,,,,,只有两种情况,,,,,

如果奥克斯没问题(概率较小)跟格力继续刚

但如果有问题

我不是说应该这么做,而是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就永远会留下病根。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都别想别人不提今天的事。蔚蓝之前20km撞柱子内个事情现在在出现了第二次事故以后又被拉出来鞭尸了。

蔚蓝之前应该怎么做?李斌自己开著同样车型,记好安全带,20km再撞一次。

tm不是说20km不快吗?那是你们临车差速度不超过5km,你当然不觉得快。

你骑个电动车20km试试,感受一下,让你往刚性物体上撞,你敢吗?真以为20km慢?

但李斌什么也没回应,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永远嵌入到蔚蓝的历史里了,这跟鱼刺永远就掐在哪拔不出来了,过一段时间就发炎一次!如果未来不花更大的代价去证明,就永远也别想让别人相信你的安全性。

其实海尔以前砸冰箱的历史知道了就不需要再装傻了。 企业犯了错,被大众全部知道了,怎么挽回信誉。

没有别的

有问题,不要隐瞒,

谎言只会引来更多的谎言,最后倒闭也不是没有可能

奥克斯必须要有改正的决心

怎么做?

调用全公司所有的现金储备,把出问题的型号全部上门更换为无问题型号。这些型号马上全部下架,把没生产完的全部拉出来砸了,让全体公众看到你们的决心,才有可能重拾企业信誉。

我当然没有在开玩笑,如果董明珠犯了这样的错误,那她一定会这么干。

企业都保不住了还想保面子,还想保那点破钱?脸和钱比你公司还重要?

需要这么做全是自作自受,不需要作假,不需要考虑的问题非要让他变成问题,传统行业经常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期盼问题会在时间中自己解决?

恐怕解决的

是公司自己。


很遗憾

大家都看到了,奥克斯的解决方法,真的是用某位答主的方案,想让舆论转向民族大义。

自己骗自己,妄想用谎言掩盖谎言,消费者吃你那一套吗?

出了问题,

不想办法解决,这就是企业应该表现出来的态度?


那个热榜已经不见了,在知乎上搜都搜不到。我个人觉得奥克斯的产品还可以,原来家里一直都用的知名品牌产品,结果很令人失望,冰箱经常无缘无故的结厚厚的冰还不如二十年前那个老式容声冰箱好用。买的空调三包期内修了两次,而且产品说明书遥控器是通用的,有的功能安装使用的时候就没有了,打电话问客服客服说买的这一款没有这些功能,但是销售人员给的说明书和介绍的功能是有这些功能的,怎么跟他们生气呢?去年搬新房买的奥克斯空调,静音省电制冷效果不错,这几天气温高我几乎回家就一直开著空调,感觉挺好用的。在这不是给奥克斯说好话只是说说我用这几个厂家的产品的体验,也许是运气好的个例?!

有点跑题了哈哈!个人觉得奥克斯只要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把控好,把做公关的费用给老百姓实惠就行了,反正我再买空调还是买奥克斯的。。


个体差异。

今后将严格执行公司的品质检测程序,杜绝不合格机器上市。感谢格力给我司提出质疑。今后奥克斯空调会一如既往虚心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保证质量。

另,随便处理了几个临时工。差不多得了啊。


找权威机构把三菱 日立 大金 格力 美的全给测成虚标能耗。


只要属实的话,这是致命一击,怎么做都没用的。就像经常新闻里男的偷拍女孩子裙底被路人拍抓现行,尴尬到你都没脸开口。


事情不是过去了吗?奥克斯618销量还是全网第一,水过鸭背溜得很


如果做实,按目前的赔偿,估计就是下一个三鹿。

为了这个618,一定备货超多,这个就是其资金链都压在了货上,到时候再来一个巨额的罚款,资金链就断了。

死不承认,把话说的再硬一些!能多托一天就多卖一天,还有许多相信奥克斯的人买这个产品。托一天就能清一些库存。但是多卖一台又要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处理这个事儿效率不是很高,因为也没死人。国家抽检看来已经塌方腐败了,能上315晚会的估计都是没有什么公关能力的。

其实大众的汽车在美国能耗也不过关,通过软体来控制尾气排放来逃过监管。结果人家道歉认赔。

奥克斯把之前卖出去的空调当成是向用户的借款吧,这个时候要支付利息了。让大家感受到奥克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赔偿,深深的反思。把反思的话写到每个人的心里,让大家听完感觉我们的一生当中都因为自私而犯了太多的错,人家也做出了赔偿,也许就原谅了。

怎么利用这一次好好的公关,负面的消息处理好了,也许还能够成为正面的力量。然后奥克斯空调延保六年。这样买过的人也不希望奥克斯死掉,又给赔钱,空调相当于白用,又给你延保六年,也就向著奥克斯说话了。当然奥克斯没有这样的资金储备来赔这个钱。

出来混是一定要还的,奥克斯看透了中国人的傻,但是忽略了竞争对手的忍耐底限。

其实对于有一部分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便宜,就是爱。我在其他的平台上,看到很多都是挺奥克斯的。理由是奥克斯给他们了一次用空调的机会,住在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能用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买起一个空调,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爱……

小的时候看到有老太太在市场散去后,在路上捡摊位上扔下来的菜叶回家。这个菜叶从有钱的人的角度是严重不符合食用标准的,但是对那个捡菜叶的老人来说,有的吃就不错了……我读了二十多篇这样的文章,如果这文章不是奥克斯公关写的,我都被奥克斯的低价感动了。


如果没有虚标的话:

直接向消费者、竞争对手展示,表明。并继续做企业名誉恢复的相关工作,企业信誉受影响是肯定的了。

如果虚标的话:

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补救。次一点的办法,补偿。

甚至拖。

以后做好产品。

虚标是违法,这是一定的。违法的后果奥克斯一定要承担。但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一直记著「奥克斯」犯过错。

奥克斯有奥克斯的消费者市场,便宜,制冷效果还好,制热不提了。格力有格力的消费者市场,价格相对高一些,质量好,各方面素质均强。

奥克斯的市场很大,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情丧失。

天气很热,钱不多,制冷不错价格合适,就算虚标,也会买的。


奥克斯已经晒出所涉及8个产品的质检报告,想用来证明他的产品是合格。

但是现在问题是,格力无论是自己测的,还是公正购买并送去质检的,可能买到的都是不合格产品。

所以奥克斯新的声明显得有点无力。

因为就算你质检再合格,消费者也有可能买到不合格产品啊!

所以问题也就来了,格力是从什么渠道购买的?这也是格力一直没有披露的地方。

而在真相出来之前,在618大促的过程中,奥克斯除了怼回去之外,还应该尽量消除奥克斯粉的担忧或者有购买空调的消费者的担忧。

因此,渠道问题,就给奥克斯留了一个出口。

应该先首先自查,比如根据格力质检产品上的出厂信息,看是哪个渠道让格力买到的产品,如果可以。

然后尽快声明,从某某渠道、某某正规门店、某某指定供货商买到的,都能保证是合格产品,提振信心。

这样才能挽回一些他618的销量,比较实际。

现在光这样发声明,讲民族大义,人家还是不敢买奥克斯空调啊。

其实,格力购买的渠道可能也就是正规官方店,其他代理加盟店。

如果最后证实格力是从奥克斯某官方店买的,那可能奥克斯后果比较惨,销售店铺必然会被关店,以示要痛改前非,其他再说;

但如果是从某加盟店买的,那可能就会弃车保帅,比如证实店方卖假货等等...

但是后一种结果,对格力比较不利,奥克斯甚至有机会反诉,因为格力最早的声明,你说发现奥克斯有个别产品不合格就好了,为啥还要先安那么多罪名呢?

不过,说到现在,为啥没人心疼一下躺枪的黄渤?奥克斯是他代言的...


奥克斯马上购买1000多台格力的低端产品尤其是代工厂生产的,然后各种国家表面里面的几千个参数全面检测一下,总有参数不合格的,挑出几个有问题的,也找个第三方质检机构,拿去检测一下,也出个不合格报告,然后水搅浑了就行了。


这个回答是我17年因为买了个电热水壶,买到手就是坏的,烧不开水,看底座与水壶直接不契合,后来申请退换,店家要求拍视频证明,我证明了,寄出去半个月都过去了,反一个维修过得给我,而且还是坏的,当时心态崩了,就在网上搜一些关于奥克斯的产品,发现他们家的产品问题挺多的,看了评论发现有人说奥克斯还做房地产巨亏。奥克斯后期想做大,不是做精,所以注定失败。


很难,在中国社会,自证清白太难了。格力先下手为强,已经掌握了舆论风向和话语权。对于已经建立先入为主印象的人群,改变他们的观点更不容易。所以,奥克斯给出的检验证明依然受到了质疑。

除此以外,最好的结果就是把格力也拖下水,但公关的目的毕竟不是同归于尽,而是自救。

在四川电检所和珠海横琴公证处分别做出「不保证」「不认定」的声明后,暂时不再表态恐怕是奥克斯目前最好的选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