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一下,李鴻章並不是朝廷的首輔,創建北洋艦隊時期,李鴻章的主要職務始終是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清代末期出現的北洋艦隊,籌建於1875年,是清王朝對前一年發生的日本侵略臺灣事件的直接反應。1874年日本侵臺行動引起清政府的震驚,認為是海防力量空虛才被日本挑釁,事後清政府高層進行了史稱第一次海防大籌議的海防討論,其結果就是任命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籌辦南洋海軍。

此後,南洋海軍始終未能成軍,而北洋海軍在1888年正式成軍,成為清代末期中國最具實力的一支近代化艦隊。

北洋艦隊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其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

一、北洋輪船

(駐防牛莊的船政水師軍艦「湄雲」,是北洋海防線上最早擁有的蒸汽動力軍艦之一)

1875年李鴻章奉命籌建北洋海軍時,北洋地區(大致是今天遼寧、天津、河北、山東的沿海地區)的近代化艦船力量非常薄弱,僅有船政水師駐防天津、牛莊、煙臺的「鎮海」「湄雲」「飛雲」以及北洋大臣從南洋水師借調的「操江」4艘蒸汽動力軍艦而已。

(北洋海防從英國購買的「龍驤」號蚊子船)

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主導下,通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經手,北洋海防在當年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4艘蚊子船(「龍驤」「虎威」「飛霆」「策電」),1877年抵華後,因為北洋海防自身沒有近代海軍人才,於是委託船政代為在福建幫助招募配置艦員,從此北洋海防上開始擁有了自己的近代化軍艦。當時為了管理新購置的4艘蚊子船,在天津紫竹林成立炮船公所,船政學堂畢業的軍官張成負責管理,之後又在1879年委派道員許鈐身擔任督操,以「操江」為旗艦督率4艘蚊子船進行訓練。這支炮船部隊可以視作是北洋艦隊的前身,也稱為北洋輪船。

(北洋海防從英國購買的「鎮」字蚊子船)

第一批4艘蚊子船回國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1878年又主導北洋海防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4艘新的蚊子船(「鎮東」「鎮南」「鎮西」「鎮北」),1879年回國交付,同年淮軍將領丁汝昌被留用在北洋海防,接替許鈐身擔任北洋輪船督操。

二、榮成水師

1879年底,在總理衙門主導下,北洋海防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2艘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為了給新軍艦預先選募水兵,李鴻章在1880年將綠營榮成水師營精銳官兵310人調赴天津大沽受訓,此後北洋的近代化艦船部隊一度被直接稱謂榮成水師、登榮水師。

三、北洋水師

1881年,督操丁汝昌率領官兵赴英國接收「超勇」「揚威」艦,實現了中國海軍第一次獨立完成歐洲至亞洲間的航行。歸國後,北洋地區近代化艦船部隊的番號變更為北洋水師,其首腦的職務更名為統領,仍由丁汝昌任統領,丁汝昌仍駐在「操江」艦。1883年,船政建造的「康濟」艦調入北洋水師,丁汝昌改駐紮「康濟」艦。

(1881年率部赴英國接收軍艦時的丁汝昌)

此後,北洋海防又向德國訂造了鐵甲艦「定遠」「鎮遠」,穹甲巡洋艦「濟遠」。在艦隊人員方面,開始大量從船政調用船政學堂畢業的專業軍官到北洋任艦上軍官,水兵則仍從榮成水師以及登州水師抽調精銳,進而發展成在山東榮成、登州沿海地區招募漁民。

(表現1886年醇親王大閱北洋水師景象的宮廷畫)

1885年中法戰爭後,清政府在中央設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海軍事務從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轉移到海軍衙門管理。1886年,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校閱北洋海防,顯示了清政府中央對於北洋水師的重視程度。這一階段,北洋水師的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加強,除了各種艦上制度、訓練制度外,相應的軍旗、軍服等制度也陸續頒行,成為當時中國最接近西方主流水準的一支軍隊。又因為艦隊中擁有亞洲最大的鐵甲艦「定遠」「鎮遠」,北洋水師由此被稱為亞洲第一艦隊。

這一時期,位於威海衛劉公島上的丁公館建成,統領丁汝昌不再以軍艦為駐地,改駐於劉公島,原統領座艦「康濟」改為魚雷練習艦。

四、北洋海軍

(19世紀90年代停泊在旅順東港池的北洋艦隊)

1887年,北洋水師又增添了從英國訂造的「致遠」「靖遠」巡洋艦,從德國訂造的「經遠」「來遠」巡洋艦,規模進一步擴充。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頒行,北洋水師獲得國家正式編製,從此更名為北洋海軍,丁汝昌任北洋海軍提督。

全盛時期的北洋海軍,擁有在編軍艦25艘,全軍在編人員3000餘人,以威海衛劉公島為主要駐地。艦隊受海軍衙門會辦大臣、北洋大臣李鴻章直接統轄,以劉公島上的丁公館為司令部所在(1894年建成的海軍公所並不是北洋海軍的司令部)。

(北洋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劉公島丁公館)

北洋海軍名為海軍,實則其管理許可權僅限於艦隊本身。軍港、後勤等各種機構均與艦隊是平行關係。總計,與北洋海軍相配套的有大沽、威海衛、旅順口、膠澳(青島)、大連灣五處軍港,在天津設有海防支應局、海軍總醫院、天津軍械局、天津機器局、大沽船塢、天津水師學堂等相關機構,在威海設有威海機器廠、威海水師學堂、水師養病院等機構,在旅順設有魚雷營、旅順船塢、旅順機器廠、海軍彈藥庫等機構。

五、重建北洋水師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經歷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劉公島保衛戰,最終在1895年2月14日徹底戰敗。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撤銷北洋海軍編製,但是重建北洋海防的問題在當年就被提起。此後,仍然由北洋大臣、直隸總督主辦,以北洋海軍殘部為人員骨幹,以李鴻章在甲午戰爭末期向歐洲訂造的軍艦為裝備基礎,重建艦隊的活動展開,新建的艦隊仍然稱作北洋水師。1906年,清政府統一南北洋海軍建設,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合併,北洋艦隊的歷史就此結束。


個人覺得,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中日兩支艦隊的噸位,年限,火炮,航速間的對比,而忽略了決定生死成敗的最大的因素,官兵!

1.先說人員配備。丁汝昌一代名將,可惜與日本聯合艦隊的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無法比。後者留英國八年,潛心學習,對各國海軍瞭如指掌,回國後又有實戰經驗,有膽有識。而丁汝昌由陸軍轉為海軍,專業知識和經驗不足。下面的各級官兵的專業知識,與對等的日軍也沒有法比。

2再說訓練,中方訓練早期倚重外教,但種種原因,後來外教流失,導致訓練要求,水平日漸低下,和日本差的遠。

3再說軍紀,中方軍紀渙散,軍官腐敗墮落,上行下效士兵賭博成風,相互應付糊弄。

4又說士氣,李鴻章避戰心切,丁汝昌猶豫不定,畏手畏腳。軍官無必勝之決心,士兵無抱死之精神,畏敵如虎。

5,最後說信息。日方有大量間諜,又截獲中方很多重要密電,對中方的情況很清楚。而中方則被動捱打。

最後說,當然,部分中方部分官兵的素質和士氣也不在日方之下,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壯士。但是整體看來,依當時中方官兵的現狀,即便把軍艦武器和日本換過來,鹿死誰手,也很難說。畢竟,歷來的戰爭,武器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並不能完全決定勝負。


北洋艦隊定遠、鎮遠兩艘德國造鐵甲艦曾威震遠東。

提到北洋海軍,國人一般都會驕傲的稱之為"曾經的亞洲第一"。而日本海軍在北洋海軍成軍之時尚名不見經傳,然而就是這麼一支亞洲第一卻在短短數年後就成為"實力不如自己"的日本海軍的手下敗將。於是乎,百多年來,無論官方、或是民間的甲午反思,大都對北洋艦隊官兵扣上了"無能"的帽子。

為了正對歷史,在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之際,我們不妨再認真回顧一下:北洋艦隊成軍時是"亞洲第一",那到了甲午年還是不是"亞洲第一"了呢?

1888年對於北洋海軍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唸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他們正式獲得了國家海軍的編製。從"北洋水師"升格成了"海軍",意味著他們從此可以領國家的工資,從"臨時工"升格成了"公務員"。在這一年,他們的實力達到了頂峯--麾下擁有威震遠東的德國造鐵甲艦"定遠"和"鎮遠",福建船政建造的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德國造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和防護巡洋艦"濟遠",英國造的防護巡洋艦"致遠"、"靖遠"和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以及倫道爾炮艇"鎮東"、"鎮南"、"鎮西"、"鎮北"、"鎮中"、"鎮邊",德國造魚雷艇"福龍"、"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和英國造魚雷艇"左一"等二十餘艘作戰艦艇和數十艘輔助艦艇,當仁不讓的成為東北亞的一支不容忽視的海上力量。若再加上南洋水師、福建船政水師和廣東水師編製內的蒸汽軍艦,這一時期的中國海上力量無疑更為可觀。

反觀此時的日本海軍,主力鐵甲艦隻有3艘式樣老套落伍的"扶桑"、"金剛"和"比睿",一艘同樣老式的撞擊巡洋艦"筑紫",稱得上新銳主力艦的只有防護巡洋艦"高千穗"和"浪速",另有一艘訂造於法國的防護巡洋艦"畝傍"因為武備過重之原因在建成回航的途中失蹤損失。剩下的諸如"日進"、"筑波"、"天龍"、"海門"、"天城"、"磐城"、"葛城"、"大和"、"武藏"等都不過是排水量千餘噸上下的舊式蒸汽炮艦,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根本無法和中國比肩。

在1888年日本海軍仍非常弱小,圖為比睿號鐵甲艦。

差距很懸殊,中國人很滿意,日本人很揪心。滿意的中國人知足常樂,過起了高枕無憂的日子;而日本人則開始勒緊褲腰帶,趁著中國人懈怠的時候奮起直追。也就是北洋海軍成軍的當年,已經開始親政的光緒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批准了他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提交的《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以治理黃河經費不敷為名,宣佈停止進口船炮,中國海軍原先一直緊跟著世界海軍發展潮流的步伐戛然而止。

而日本卻在1888至1894這六年時間裡先後自行建造了2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高雄",向法國訂購了4000噸級的大型防護巡洋艦"松島"和"嚴島"並根據圖紙在國內自建了"嚴島"的同型艦"橋立"(著名的"三景艦"),魚雷巡洋艦"千早"(回國途中被英國商船撞沉而未服役),高速通報艦"八重山";向英國訂購了3000噸級的小型裝甲巡洋艦"千代田",4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吉野",並根據英國為美國建造的防護巡洋艦"巴爾的摩"的圖紙在國內自行建造了3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秋津洲",並在這些新造艦艇上大量安裝新式大口徑速射炮,力圖以射速的優勢來壓倒北洋海軍擁有的艦炮口徑和射程的優勢。另外還建造了5艘擁有大中口徑艦炮的新式炮艦("摩耶"、"鳥海"、"愛宕"、"赤城"、"大島")和多達23艘的魚雷艇。使得日本海軍無論從艦艇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北洋海軍甚至整個中國的海上力量,不動聲色的從中國手裡奪取了亞洲第一海軍的桂冠。

1894年時,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主力軍艦數據對比

日本海軍在1894年時最先進的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1891年後,即便已經在實力上超過了中國海軍乃至整支中國海軍,日本也並沒有就此停下建設海軍的腳步。1893年明治天皇頒布了《和衷共同》的詔書,原本在每次軍事預算審議的時候恨不得吵個天翻地覆的內閣和國會實現了"休戰",故當年提交國會審議的七年造艦預算案在國會順利通過,捏著國會批准的新預算,日本立刻迫不及待的揭開了一輪新的購艦行動。由於對白勞易設計的"松島"、"嚴島"、"橋立"3艘"三景艦"的不滿意,認為這3艘軍艦的3門不可靠的320毫米炮不足以剋制北洋海軍的"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上的8門305毫米炮,所以日本人把目光瞄向了剛問世不久的、奠定了近代前無畏艦基本式樣的"尊嚴"級(中線佈置的雙聯裝主炮塔、船體兩側縱列副炮)。決心徹底壓倒"定"、"鎮"的日本海軍委託英國著名艦艇設計師馬可羅以"尊嚴"級為藍本為日本海軍設計兩艘前無畏艦。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那一年的8月1日,日本海軍的第一艘前無畏艦(戰列艦)"富士"號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泰晤士鐵工所鋪下龍骨;甲午戰爭爆發後的12月28日,第二艘前無畏艦"八島"號在阿姆斯特朗公司埃爾維斯克工廠鋪下龍骨。若等到這2艘威力強大的前無畏艦加入日本海軍參加對中國的戰爭,"定遠"和"鎮遠"這兩艘式樣陳舊的船面露炮臺式鐵甲艦將不再會有任何還手的機會,北洋海軍面對日本海軍的戰局將變得更加一邊倒。

事實上在1891年日本海軍就已向英國訂購當時最先進的富士級前無畏艦(戰列艦)。

反觀1894年時的北洋海軍,受《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禁令的束縛未再增添一炮一艦,只是由於李鴻章的長兄李瀚章出任兩廣總督的關係,廣東水師的"廣甲"、"廣乙"和"廣丙"3艦經常北上和北洋海軍合練,成為事實上的北洋海軍編外軍艦,變相的為北洋海軍補充了些許新鮮血液,但這點新鮮血液比起此刻正在瘋狂大換血的日本海軍而言也只是聊勝於無而已。

李鴻章在《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的束縛下也並沒有坐以待斃,適時為慈禧太后撤簾歸政養老而修繕的清漪園(後更名頤和園)工程款項不敷,醇親王領銜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在向內務府短期拆借出大量經費的同時又以"海防捐"的名義向各省攤派,李鴻章不但從原本就不甚寬裕的直隸省藩庫中湊出二十萬兩,還積極聯絡各省的督撫捐資報效。明明知道海軍經費支絀還如此積極的為太后老佛爺的園子籌款,李鴻章此舉似乎可以扣上"曲意媚上"的帽子,但李鴻章僅僅是為了巴結慈禧太后完全沒有必要如此下血本、再落個罵名,邏輯上並不能說通。

事實上讓李鴻章如此為此事積極張羅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同意以"海防捐"的名義籌來的資金存入銀行生息,利息貼補清漪園工程,而本金待皇太后的六十大典過後就提出全數撥付北洋用以購船添炮,而事實上這筆總共260萬兩白銀的"海防捐"本金在甲午戰爭爆發後也的確被提出交給李鴻章購買軍火,也算是慈禧太后兌現了對李鴻章的承諾,但此時已經太晚了。

所謂頤和園工程挪用海軍經費,實際上卻是李鴻章個人費盡苦心為北洋艦隊籌款。

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開戰前夕,當全國輿論都在認為憑藉北洋海軍的實力定能一舉蕩平東瀛的時候,李鴻章卻上了一紙讓光緒皇帝驚得目瞪口呆的《覆奏海軍統將折》:

"查北洋海軍可用者,只鎮遠、定遠鐵甲船二隻,為倭船所不及,然質重行緩,喫水過深,不能入海汊內港;次則濟遠、經遠、來遠三船,有水線甲、穹甲,而行駛不速;致遠、靖遠二船前定造時號稱一點鐘十八海里,近因行用日久,僅十五、六海里。此外各船愈舊愈緩。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為準。速率快者勝,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西洋各大國講求船政,以鐵甲為主,必以極快船隻為輔。

詳考各國刊行海軍冊籍內載,日本新舊快船,推為可用者共二十一艘。中有九艘自光緒十五年後分年購造,最快者每點鐘行二十三海里,次亦二十海里上下。我船訂購在先,當時西人船機之學尚未精造至此,僅每點鐘行十五至十八海里,已為極速。今則至二十餘海里矣。

近年部議停購船械,自光緒十四年後,我軍未增一船。丁汝昌及各將領屢求添購新式快船。臣仰體時艱款絀,未敢奏諮瀆請,臣當躬任其咎。倭人心計譎深,乘我力難添購之際,逐年增置。臣前於預算戰備摺內奏稱,海上交鋒,恐非勝算,即因快船不敵而言。倘與馳逐大洋,勝負實未可知。萬一挫失,即設法添購,亦不濟急。惟不必定與拚擊,但令遊弋渤海內外,作猛虎在山之勢,倭尚畏我鐵艦,不敢輕於爭鋒。不特北洋門戶恃以無虞,且威海、仁川一水相望,令彼時有防我海軍東渡襲其陸兵後路之慮。則倭船不敢全離仁川,來犯中國各口。彼之防護仁川各海口,與我之防北洋各口情勢相同。""……今日海軍力量,以攻人則不足;以之自守尚有餘。用兵之道,貴於知己知彼,捨短取長,此臣所為兢兢焉,以保船制敵為要,不敢輕於一擲,以求諒於局外者也。似不應以不量力而輕進,轉相苛責。"此時,已經再也無法忍受《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束縛的李鴻章在這份摺子中把淤積在胸中的不滿都發泄了出來,坦言此時的北洋海軍已經因為停止購艦購炮的原因而落後於日本海軍,現有實力"以攻人則不足;以之自守尚有餘"。然而,震驚之後的光緒皇帝不接受這樣的事實,終於還是"輕於一擲"。

"富士"和"八島"兩艘前無畏艦因為下單時間過晚而註定趕不上戰爭,但是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建成為一支由裝備著大量大口徑速射炮的大型快速防護巡洋艦組成的攻擊型艦隊。習慣用國運來賭博的日本人將寶押在了這支花費重金打造的艦隊上--希望用這些軍艦的高速和快炮來壓制擁有重炮的北洋海軍。

在豐島海戰中,日本海軍輕易獲勝。圖為當時日本報紙配圖「擊沉高升號」。

事實證明日本人押寶押對了,1894年7月25日爆發的豐島海戰中,3艘日本防護巡洋艦"吉野"、"秋津洲"和"浪速"排成縱隊集中起5門152毫米速射炮、8門120毫米速射炮、2門260毫米後膛炮和3門150毫米後膛炮攻擊北洋海軍防護巡洋艦"濟遠"和來自廣東水師的魚雷巡洋艦"廣乙"。而兩艘中國軍艦能還擊的大口徑艦炮僅有"濟遠"的2門210毫米後膛炮、1門150毫米後膛炮以及"廣乙"的2門120毫米速射炮。憑藉火炮射速的絕對優勢,3艘日本巡洋艦用微不足道的損失成功擊毀了"廣乙"艦,並迫使"濟遠"艦逃跑,成功俘虜了中國運輸艦"操江",擊沉了為中國運兵的英國商船"高升",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

1894年9月17日的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12艘日本聯合艦隊軍艦能夠向中方射擊的大口徑火炮為320毫米後膛炮3門,260毫米後膛炮4門,240毫米後膛炮2門,170毫米後膛炮4門,152毫米速射炮5門,150毫米後膛炮9門,120毫米速射炮33門,120毫米後膛炮4門。

而北洋海軍能夠向日方射擊的大口徑火炮是305毫米後膛炮8門,254毫米後膛炮2門,210毫米後膛炮10門,152毫米後膛炮4門,150毫米後膛炮8門,120毫米後膛炮4門,即便算上中途參戰的"平遠"和"廣丙"二艦,也只能再增加260毫米後膛炮1門,150毫米後膛炮2門,120毫米速射炮2門而已;單就火力一項而言,日本聯合艦隊對北洋艦隊的優勢就已經形成了鮮明的代差。

除了火力差距懸殊之外,北洋海軍軍艦老化嚴重,"鎮北"級炮艇和"超勇"級撞擊巡洋艦都已經有13、14年艦齡;兩艘"定遠"級鐵甲艦和"濟遠"已經服役了整整9年;"致遠"級防護巡洋艦和"經遠"級裝甲巡洋艦也都已為北洋海軍服役了6年;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也已服役了4年。換句話說,性能已然不可能達到服役初期的巔峯狀態。

反觀日本海軍中新艦比例較大,"吉野"、"秋津洲"、"松島"、"嚴島"、"橋立"、"千代田"等主力軍艦都是艦齡不滿3年的新銳艦艇,其中"秋津洲"和"橋立"參戰時艦齡甚至還不滿1年,各項硬體指標無疑都處在最佳的巔峯狀態。雖然北洋海軍的軍艦在它們下水服役之初也都能稱得上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艇,怎奈時過境遷,在海軍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背景下,10多年前甚至是6、7年前的"最先進的艦艇"到了1894年已然變得陳舊落伍,讓它們去面對19世紀90年代後服役的"最先進的艦艇"就像當年曾經是"大款"身份象徵的"大哥大"十多年後在不斷推陳出新的新一代手機面前已形同出土文物。日本海軍的這些集中了當時海軍最新技術成果的軍艦對北洋海軍的那些"老爺艦"亦形成了明顯的代差!

代差的結果就是北洋海軍軍艦戰沉3艘、被毀2艘,其餘皆重傷,官兵傷亡822人;而日本聯合艦隊4艦重傷,其餘輕傷,人員傷亡298人。

日本海軍隨軍攝影師拍攝的大東溝海戰場面

綜上所述,北洋海軍的確曾經是"亞洲第一",但僅僅只是1888年的"亞洲第一",在1888年這個時間點上,中日海軍實力對比的贏家是中國。所以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裡,因為北洋海軍的存在,中國的沿海保持了數年的平靜,李鴻章纔有底氣說出(北洋海軍)"就渤海門戶而言,已有深固不搖之勢"的豪言。

但當1894甲午年戰爭降臨的時候,"亞洲第一"海軍頭銜毫無疑問屬於日本,在中國人因為取得了一定成就而沾沾自喜,認為從此可以心安理得睡大覺的時候,韜光養晦的日本人不聲不響的繼續緊跟世界海軍技術發展潮流,一步一步的擴張著原本規模並不大的海軍艦隊規模。終於在1894年成了十九世紀中日海軍實力競賽的最終贏家,終場哨音在這個時候才最終吹響,領先了大半個場次的中國人在最後一刻丟掉了整場比賽,就像屢屢在中國足球數次衝擊世界盃而遭遇的"黑色三分鐘",中國洋務運動先賢們三十餘年的艱難努力成果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1894年的"亞洲第一海軍"戰勝了1888年的"亞洲第一海軍",場面上一邊倒,對北洋海軍而言非常不公平,但對中日兩國對海軍的態度和付出而言,這個結果卻是無比公平的。


許多朋友關於北洋水師的發展歷史和軍事編製都有了非常詳細的回答,這裡不做贅述。當時的北洋艦隊無論從艦艇還是武器配備上,都已經位列世界前列,但是在甲午戰爭前夕,北洋艦隊的發展卻停滯了,原因有很多,不再進口艦船,自造的船艇技術又跟不上,武器更是跟不上。加上陳舊的管理體制,結果導致甲午戰敗。


提到北洋艦隊,我必須要說明:

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其實不是北洋艦隊,而是福建水師,在洋務運動中發展起來的福建水師在1884年馬尾之戰中很輕易就被法軍打的全軍覆沒。

而這些船大都是由福建船政局自行建造的,水師的慘敗讓清廷認識到自己造遠不如買的好使。

而真正讓清廷下決心組建北洋水師,則是因為1874年日軍侵臺事件。一向被中華瞧不起的倭國日本在買了幾艘軍艦後,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國,這令清廷上下大為震驚。

1875年5月,清廷令沈葆禎、李鴻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並決定從海關及厘金收入中每年提取400萬兩白銀作為海軍軍費,由二洋分解使用。對此,深知海軍建設重要性、迫切性的南洋大臣沈褒幀認為,僅這點經費,一洋尚且不足,何況兩洋並舉;與其同創同弱,不如先發展北洋水師,等其實力雄厚後,再「以一化三,變為三洋水師」。由此,沈葆楨發揚風格,讓北洋水師優先發展。

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開始向歐洲拋出大額訂單,準備打造一支前所未有的艦隊,這就是後來的北洋水師。最初,接單的均為英國船廠,軍艦規模並不算大。

1879年11月,向英國米切爾船廠訂造的「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艘蚊炮船相繼回國;兩年後,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的撞擊型巡洋艦「揚威」、「超勇」及另兩艘蚊炮船「鎮中」、「鎮邊」也先後回國。在此基礎上,北洋水師初具雛形。

但精明的李鴻章很快發現,這些英制軍艦存在種種缺陷,如蚊炮船價格雖廉(每船15萬兩白銀),但船小炮大,只能守臺而不能出海作戰(事後證明毫無成效);造價共65萬兩白銀的「揚威」、「超勇」兩艦看似價格與性能都還不錯,但又規格偏低,不能擔當艦隊主力。

之後,李鴻章將目光轉向質量相當而價格更廉的德國船廠。1880年12月,駐德公使李鳳苞及江南製造總局專家徐建寅受李鴻章委託與德國伏爾鏗船廠簽訂了一份總金額高達340萬兩白銀的造艦合同,這就是後來的「定遠」、「鎮遠」兩艦。之後,李鴻章又向該廠訂購了一艘穹甲巡洋艦「濟遠」艦,造價68萬兩白銀。

「定、鎮」兩艦是同級姊妹艦,二艦長94.5米、寬18米、喫水6米,排水量7200噸,4門克虜伯305毫米後膛主炮,當時號稱「全球第一等鐵甲艦」。和早期艦艇相比,這次購艦的費用和規模無疑都是大手筆。1881年11月,第一艘鐵甲艦「定遠」下水;次年11月,「鎮遠」下水;又一年後,「濟遠」號下水。

1885年後,北洋水師再添4艘巡洋艦,這就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致遠」、「靖遠」兩艦,造價170萬兩白銀;向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的「經遠」、「來遠」兩艦,造價174萬兩白銀。1887年秋,四艦同時抵返天津。至此,外購軍艦全部回國。

1888年12月,清廷公佈《北洋海軍章程》,這也標誌著北洋水師基本成軍。此時,艦隊計有「定遠」和「鎮遠」兩艘主力鐵甲艦(排水量達7200噸)和「濟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五艘快速巡洋艦(排水量在2000噸到3000千噸之間),加上早前購買的「超勇」和「揚威」兩艘千噸級的撞擊型巡洋艦和後來補充的國產近海防禦戰艦「平遠」艦,另有守臺炮艦、魚雷艇隊及練習艦、運輸船等輔助艦,全艦隊的排水量4萬餘噸,官兵近4千人。據國外軍事年鑒統計,成軍後的北洋水師位列世界海軍前八,而當時日本海軍全部噸位及海戰潛力僅排名第十六位。

這階段最風光的事莫過於,1886年,北洋水師出使日本,結果發生了長崎事件,中日各死傷多人,在北洋水師黑森森的的炮口威脅之下,日本最終選擇了屈服,賠償了5萬元。這讓清廷感到大為有面子,但是卻在日本人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1891年,翁同龢戶部奏請北洋海軍《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中國海軍原先一直緊跟著世界海軍發展潮流的步伐戛然而止,以至於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北洋海軍未能進口一艘軍艦甚至一枚開花炮彈,裝備停滯不前。

而與此同時,日本海軍正加速發展並悄悄完成了對北洋艦隊的超越,六年時間裡先後自行建造了2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高雄",向法國訂購了4000噸級的大型防護巡洋艦"松島"和"嚴島",並根據圖紙在國內自建了"嚴島"的同型艦"三景艦",,高速通報艦"八重山";向英國訂購了3000噸級的小型裝甲巡洋艦"千代田",4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吉野",自行建造了30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秋津洲",並在這些新造艦艇上大量安裝新式大口徑速射炮,另外還建造了5艘擁有大中口徑艦炮的新式炮艦("摩耶"、"鳥海"、"愛宕"、"赤城"、"大島")和多達23艘的魚雷艇。

北洋海軍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老化落伍,雖然擁有定遠鎮遠兩艘一等鐵甲艦,但艦隊整體水平無論從艦艇數量還是質量(尤其是速射炮)、炮彈等方面皆落後於日本海軍。

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聯合艦隊實力實際早已經超過北洋海軍,位居東亞第一。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5艘軍艦而日軍5艘戰艦隻是輕傷。這讓清廷十分觸動,由於陸軍的無能和海軍提督丁汝昌的避戰之策,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北洋艦隊困守劉公島,終於導致了全軍覆沒。


清末有四大艦隊,其中南方艦隊和北洋艦隊可以說是比較有實力的,而北洋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排名都是靠前的,甚至排到了日本的前面,可是後期北洋艦隊的設備都比較陳舊和落後,需要花錢購買新的器材,作為新式的現代化戰爭,軍艦的設備更新是至關重要的,北洋艦隊實力可以說是老化了。

面對的日本卻多是新艦且靈活,還有排水量大的艦隊,日本一國上至天皇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舉國團結來打這場國運之戰,而反觀中國的慈禧太后,卻是自信過頭,且沒有撥銀兩下來訓練水師,如此一支陳舊的艦隊能贏嗎?


朋友,清代末期清廷洋務派首鋪李鴻章創建的北洋艦隊為當時的亞洲第一大艦隊,是使用清廷海關關稅從西方國家造船廠購買的戰艦。北洋艦隊又稱北洋水師於1888年12月17日創建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在1894年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廷也因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當時的北洋艦隊在實力上遠強於日本艦隊,它的滅亡主要是指揮艦隊失利,做出了一些錯誤的判斷。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軍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師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政府也因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1909年,北洋水師與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合併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1901年,清官員劉錦藻編寫《清續文獻通考》,就沿用了《東方兵事紀略》的說法,還總結出「海軍廢弛久矣」的觀點,「北洋海軍腐朽說」進一步強化。

其實,北洋海軍部分繼承了晚清軍隊落後的制度和習氣,水師後勤管理腐敗,福建人把持著整個艦隊日常職能,甚至在戰鬥中,管帶還在岸上嫖妓。

北洋水師創建初期,後備人才不足,所以李鴻章借材於閩,大部分的高級海軍將領均來自船政學堂,福建人為主。但是李鴻章不希望長期如此,1879年,李鴻章正式上奏,將丁汝昌留用北洋海防,充當兵船督操,後擔任提督。李鴻章又奏請開辦天津學堂,想逐漸讓新生人才代替來自船政的高級將領,到1894年甲午海戰的時候,天津學堂的畢業生已經開始擔任二副、水手長等職位。

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北洋水師產生了內部矛盾。官職僅次於丁汝昌,留學英國,船政學堂畢業的劉步蟾,為人性格跋扈,對屈居於丁汝昌之下感到不滿。劉步蟾利用鄉情,聯合閩籍軍官,與丁汝昌明爭暗鬥,在水師中形成了閩黨,還曾經逼走了水師教習英國人琅威裏。而丁汝昌也一直試圖改變現狀,例如廣東水師的「廣甲」留在了北洋水師,丁汝昌將淮軍將領吳敬榮任命為管帶,就是想擺脫閩黨的控制。

北洋水師和北洋陸軍的關係,也不是非常融洽。駐守在威海衛和各個炮臺的守軍,基本來自山東鞏軍和綏軍,雖然在戰鬥中,他們表現出了遠高於東北八旗軍和練軍的士氣,但是沒有配合好海軍,最終被日軍像把釘子一樣,要塞和炮臺被挨個拔掉。

甲午戰爭時,綏軍和鞏軍由淮軍將領戴宗騫統領,戴宗騫首先是不顧丁汝昌的反對,執意組成機動隊,對數萬登陸日軍進行突擊,結果卻像飛蛾撲火,無濟於事。其次是關於炮臺的位置和守軍人數的安排,戴宗騫和丁汝昌也意見不同,劉含芳對此評價二人關係:「彼此均有意見,遇事多不面商」。最後則是關於龍廟嘴炮臺,日軍連續猛攻,炮臺岌岌可危,丁汝昌要求炸毀炮臺,以避免日軍佔領炮臺,攻擊港灣的北洋水師,但是戴宗騫執意反對。結果在日軍的猛攻下,守衛炮臺的山東鞏軍全部戰死,日軍佔領了炮臺,隨即用大炮猛轟北洋水師的軍艦。

隨著陸軍最後的堡壘:南幫炮臺和北幫炮臺均被日軍佔領,守衛炮臺的綏軍全部戰死。戴宗騫已成了無兵之將領,戴宗騫哀嘆:「守臺,吾職也。兵敗地失,走將焉往?吾唯有一死以報效朝廷而!」這次丁汝昌沒有和他爭執,安排幾個水兵將其架走,一同撤入劉公島。當晚,戴宗騫自盡。至此,協同北洋水師作戰的陸軍,全軍覆沒。


北洋艦隊,也叫北洋水師,是清末李鴻章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從英國和德國訂購了多艘戰艦,堪稱當時的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

但之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給慈禧這個老婊砸挪用)訓練也跟不上,甲午戰爭時已多年未購置新艦,原有戰艦的航速、射程和射速皆落後於日本,所以……


如果沒有敗家老孃們慈禧 如果北洋水師出航的時候有炮彈 如果我們擊沉了吉野 浪速其中一艘 如果造訪日本的時候在糾紛時候擊沉日本港內停泊的旗艦 如果當時我們排列的不是雁型陣 如果方博謙不臨陣脫逃 如果中堂大人再有些私房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