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了希望重點開發的抗生素清單。

2017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公佈了對人類健康構成最大威脅的耐葯菌清單,這些耐葯菌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世衛列出這些「優先病原體」的目的是引導科研基金用於開發最關鍵的抗菌素。研究人員說,對於正對抗生素產生抗性的細菌,該清單是對其危險性的有力提示。

清單列出了12種細菌或細菌家族,位居榜首的是耐碳青黴烯鮑曼不動桿菌。這種不明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幾乎無法治療,並且主要影響危重症患者。(它對碳青黴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碳青黴烯抗生素是隻有當所有其它治療失敗時才會使用的「終極手段」)。該清單還包括其它眾所周知的細菌,例如引起肺炎和淋病的細菌(參見「威脅清單」)。

每年全球死於抗生素耐葯的約有70萬人,有專家預測如果不努力降低細菌耐藥性或開發新的抗生素,到2050年該數量將達到1000萬。儘管迫切需要這些藥物,但曾經強大的抗生素開發流程現在只能產出非常少量的新化合物。截至2016年9月,美國市場約有40種新型抗生素處於臨牀開發階段,而癌症藥物已有數百種。

耐碳青黴烯酶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位列世界衛生組織「優先病原體」清單榜首。CDC/Science Photo Library

許多製藥公司將抗生素看作是虧本生意。「大多數感染仍然對現有藥物敏感,」Allan Coukell說,他在華盛頓特區的Pew慈善信託基金會監督抗生素耐葯計劃。「如果你有一種新型抗生素,人們會想努力把它留給那些耐葯菌性感染的情況。」這意味著新抗生素市場相對較小,公司可能無法售出足夠的藥物以收回成本。

致命性排名

清單制定小組由世衛專家和德國蒂賓根大學傳染病部的研究人員組成,他們以已有目錄為基礎,包括2013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清單和2016年的加拿大版清單。小組綜合考慮了病原體致死性、耐藥水平以及傳播難易程度等因素。

他們排除了通過其它措施(如良好的環境衛生或疫苗接種)就可以有效解決的微生物,最終得到了來自12個細菌家族的20種細菌清單。為了對它們進行排名,清單制定小組向世界各地70名專家分別傳送了數據,但為避免偏倚,他們沒有提供病原體的名稱。

Coukell說世衛組織的清單是有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藥物開發商要從頂部開始向下研發。抗生素的開發帶來了科學和經濟方面的挑戰,在新葯研發方面,「易得的果實已經被採摘了」,洛杉磯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傳染病專家Brad Spellberg說。

革蘭氏陰性菌位於世衛組織清單上的前三位,形成了特別的挑戰。這些微生物具有雙層細胞膜,這使得難以有足夠高濃度的藥物能夠進入殺死它們。我們需要研究如何能夠使化合物攻破這種屏障,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東北大學生物化學家Kim Lewis說。

在資金方面,多項旨在使抗生素開發更具吸引力的新計劃已經出臺。 2016年12月,美國21世紀治療法案簽署成為法律,內容包括對治療可能危及生命的感染使用的抗生素的審批流程進行簡化。去年,由美國和英國資助的公私合作項目CARB-X也啟動了,旨在刺激新抗生素的臨牀前開發。

諸如這些激勵措施可能有助於提高研發積極性,但是哈佛醫學院傳染病研究所所長Michael Gilmore擔心,任何依靠利潤導向製藥公司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體系都註定會失敗。「本質在於這種經濟模式無法運作,」Gilmore說。?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7.21550

Th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hat pose the greatest health threats?

www.nature.com圖標

原文發布在2017年2月28日的《自然》新聞上

原文作者:Cassandra Willyard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