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在寶石中,而且在人類所有擁有的財富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鑽石……長久以來它只為統治者,而且是一小部分統治者所熟知」。

羅馬歷史學家 普林尼-採西利尤斯-塞孔都賄所著《自然史》

三十七卷(發表於公元77年)

鑽石的英文名來自希臘文adamas和古羅馬文 diamas,其含義是「不可戰勝的」。不管是古羅馬人相信鑽石佩戴在接觸左臂皮膚的位置能夠幫助他們戰勝敵人,保持膽量和勇氣。還是在猶太人的法典中,鑽石總是神奇的、且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和勇氣的象徵。

在13世紀時,法國皇帝聖路易斯曾禁止婦女佩戴鑽石的飾物,因為他認為只有聖母瑪 利亞纔有資格佩帶。可見鑽石不可一世的珍貴和神祕。據有關文字記載,歷史上第一枚結婚鑽戒是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求婚於法國勃艮地公主Marry時為它配戴上的,並用鑽石承諾對她的忠貞不渝,就此鑽石便打開了愛情婚約的歷史大門,成為萬千情侶們見證愛情至高的信物。

如此高貴和稀缺的財富,也許是上帝處於公平起見,鑽石的產地主要產地分佈在貧窮的非洲地區。不過鑽石帶給非洲人民的,卻不一定上帝的財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裏確實災難的根源。

洲大陸長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在部分非洲國家,鑽石是軍隊用來購買軍備的資金來源,也是連年徵戰的原因。

做珠寶的想必都看過或者聽過《血鑽》這一部電影吧,這部影片是以獅子山1999年的內戰為背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在片中扮演一名在非洲從事鑽石走私的不法之徒,利用走私得到的贓款進行恐怖主義活動。然而在遇到一位記者後,他最終領悟了生活和愛的真諦。這部片子深刻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貪婪的慾望。

因為主演受到該片受到了影響,因為鑽石開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使用童工的行為,此後他還做一些過激的行為來反對這個行業,而通過技術來製造大量的鑽石,也許是能夠顛覆鑽石開採行業的途徑之一了吧。

而創始人Martin Roscheisen創建的Santa Clara創業公司希望在實驗室中生長「真正」的鑽石。與人造金剛石不同,這些金剛石將由天然開採的金剛石作為基材生長出來的。並於2015年獲得了矽谷一幫有錢大佬投資,包括小李子了,投資的陣容可謂空前牛逼:

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推特創始人Evan Williams,Zynga創始人Mark Pincus,One Kings Lane的聯合創始人Alison Pincus,SUN Microsystems創始人Andreas Bechtolsheim,Facebook聯合創始人Andrew McCollum,前Facebook首席運營官Owen van Natta,Marc Benioff的私人投資經理Mark Goldstein,David Spector,前eBay總裁Jeff Skoll,Scott Banister,Vast Ventures,Caspian VC Partners,還有谷歌的創始人布林和佩奇等等。

創始人 Martin Roscheisen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和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同班同學,後來他與佩奇的兄弟共同創建了一家電子郵件信息公司,該公司又被雅虎(Yahoo)以4.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此後,羅斯切森創辦了太陽能板生產公司Nanosolar,並且從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那裡獲得了價值41億美元的合同。2015年成立了Diamond Foundry公司。

DiamondFoundry經過三年時間的研發,找出了一種能夠讓數百顆小鑽石組合成一顆大鑽石的方法,鑽石在短短的兩個星期能夠達到九克拉。其實合成鑽石並不算新技術了,但是Diamond Foundry表示他們的方法不是簡單的合成。該公司表示,它發現了一種等離子體,能夠讓原子附著在金剛石薄膜的薄片上。然後用過熱等離子體在晶種上添加更多微粒,層層疊加,直至造出一顆完整的鑽石。

「我們從非常薄的一塊地球提取的鑽石開始,然後將其放入我們的反應堆中,該反應堆是為了包含非常高的溫度而建造的,我們正在談論8000度,像太陽的外層一樣熱,」

Diamond Foundry的眾多支持者認為這種技術為臭名昭著的血液鑽石貿易提供了替代方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經表示,他對公司希望通過可持續培養鑽石,減少鑽石行業人力和環境損失的目標印象深刻。

這些不是人造鑽石,它們不像人造纖維那樣是人造的。它們是真鑽,是培育出來的。」

——Diamond Foundry公司CEO馬丁·羅斯柴森

Diamond Foundry在起步階段就已經從一些非常知名的投資者處籌集了近1億美元。另外,Diamond Foundry將業務重點放在了鑽石製造環節。至於鑽石設計部分,Diamond Foundry創造了一個擁有約200個珠寶設計師的在線市場,設計師們可以購買Diamond Foundry的鑽石設計首飾,並在線上市場銷售。首飾一旦售出,設計師們可以獲得所有的利潤。

Diamond Foundry表示,他們的鑽石和工業開採的鑽石純度一樣高。但從人道角度而言,他們的鑽石更加「純潔」。

鑽石行業分析師Edahn Golan表示:「鑽石鑄造公司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有他們的投資者之一是迪卡普里奧。」 「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是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所做的。」

戴比爾斯作為不折不扣的天然鑽石「衛士」,從喊著「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在全世界成功洗腦了幾十年之後,到前幾年聯合幾家鑽石巨頭成立DPA組織協會對鑽石重新給了新的定義「Real is Rare, Real is Diamond」,其實自己老早就開始成列了ElementSix公司研發人造鑽石,由於自己長期壟斷天然鑽石的資源,只宣稱所生產的合成鑽石只用於工業用途…

根據Roscheisen的說法,幾乎每次他或他的合夥人都試圖用鑽石代工鑽石製作珠寶首飾時,包括戴比爾斯在內的老牌礦工聯盟鑽石生產者協會阻止了他的努力。面對著Diamond Foundry這類公司的入侵,也開始撕下天然的面孔,迫不及待跳進去了人造鑽石的市場裏,當然為了維持其一向斯文的喫相, 只能另起一個低端品牌來給低端的飾品做供應碎鑽。

「我們的工具可以在兩周內培育出一顆鑽石……但我們鑽石中的原子跟宇宙一樣古老。」

——Diamond Foundry公司CEO馬丁·羅斯柴森

在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劉厚祥看來,戴比爾斯此舉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他認為,戴比爾斯做好了至少五個方面的準備:

一是區塊鏈技術的運用。目前戴比爾斯推出的區塊鏈溯源平臺特拉爾(Tracr)已成功實現了100 顆鑽石從礦山到零售的數字化追蹤;

二是由於世界政治、經濟等因素,天然鑽石的開採越來越困難;

三是隨著天然鑽石的開採越來越分散,毛坯鑽石的價格出現了「 各自為政」的失控狀態;

四是合成鑽石生產技術發展迅猛,大顆粒、高質量、低成本的趨勢不可阻擋;

五是合成鑽石進入業界視野和市場已有時日,需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出口。

不過以小編的理解看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有類似Diamond Foundry的競爭,戴比爾斯意識到合成鑽石市場的發展趨勢已經無法阻擋,但遊戲規則必須由我來主導和制定,因此迫不及待自己也先自宮了。

中國機遇

合成鑽石市場一旦打開,中國的機會在哪裡?合成鑽石會最終取代天然鑽石嗎?一度深處鑽石產業價值鏈底端的中國市場,能否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些或許都將成為業界未來數年繞不過去的話題。

在臺鑽科技(鄭州)有限公司、鄭州碩達鑽石有限公司負責人苑執中博士看來,合成鑽石進入市場並最終完全取代天然鑽石,「並非遙不可及,存在非常大的可能性,甚至會在五至十年內發生」。他說,戴比爾斯數十年研究合成鑽石的生長,並信誓旦旦說不會做首飾銷售。如今戴比爾斯「食言」,將會給天然鑽石市場帶來大波動。這也從側面驗證了「鑽石銷售是個世紀大騙局」這個說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從邏輯上分析,苑執中博士認為,戴比爾斯供應的合成鑽石定價中,1 克拉的鑽石定價較現有市場中等品質的合成鑽石低很多,但25 分的合成鑽石定價又偏高。這就導致一種結果:戴比爾斯小顆粒的合成鑽石沒有市場,而1克拉的鑽石目前並不知道品質如何。即使是高品質1 克拉鑽石,戴比爾斯現有的生產模式和生產成本將無法解決大量供應的難題,最終消費者還是會選擇價格正常的其他品牌。

苑執中博士認為:

一旦合成鑽石大量銷售以後,天然鑽石的經營會更加困難。

一方面天然鑽石在地球的存量有限,合成鑽石市場興起後,將會大大衝擊小顆粒天然鑽石的價格,即使大顆粒鑽石毛坯的價格上漲,但在同一批開採的鑽石毛坯中,總體收益會下降,無法繼續支撐日益高昂的天然鑽石採掘成本,導致天然鑽石的量會越來越少,市場萎縮;另一方面,隨著合成鑽石的普及和推廣,越來越多的品牌和消費者會選擇合成鑽石,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將很可能會出現養殖珍珠和天然珍珠市場的相同結局。現在還會有人在買珍珠時詢問是天然還是養殖的嗎?

按照這套邏輯,在合成鑽石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上,中國是否能從追隨者成為領軍者,從規則遵守者化身為規則制定者,從業者的話語權會否更多?據中國黃金報社2016 年出版的《合成鑽石發展現狀及前景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合成鑽石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兩省,絕大部分出產高溫高壓(HPHT)合成鑽石,其中最大可生產10 克拉Ib 型黃色合成鑽石,而且多家公司擁有1 克拉以上批量生產技術。

此外,國內合成鑽石大部分都是採用高溫高壓(HPHT)法,而以戴比爾斯為代表的歐美企業主要採取氣相沉積法(CVD)法。從全球平均生產水平上看,寶石級CVD 合成鑽石的良品率只有10%,而HPHT 合成鑽石的良品率相比稍高一些。全球寶石級小顆粒無色合成鑽石几乎都在中國製造,國產HPHT 大顆粒合成鑽石產量相對較少、價格高,約佔全球產量的一半。

與此同時,從成本分析來看,就目前世界合成鑽石的產業格局看,CVD主要以生產大顆粒合成鑽石(毛坯大於0.5 克拉,裸石大於0.2 克拉)為主,HPHT 主要生產小、碎合成鑽石。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成本控制。HPHT生產小、碎合成鑽的成本低,生產大顆粒合成鑽石的成本要高於CVD 大顆粒合成鑽石的成本。目前,生產1 克拉CVD 合成鑽石大概需要300 個小時,生產1 克拉HPHT 合成鑽石的週期也在200 個小時左右,且顆粒越大,需要的週期越長。這意味著,同品質、大小的合成鑽石,CVD 生產時間要慢於HPHT,這是由於CVD 合成鑽石的生長機理決定的,要加快速度,就需要增加成本,甚至比HPHT 的成本更高。

這意味著,從供應鏈上看,無論從技術產能,還是生產成本,與國外相比,中國在合成鑽石領域的領先優勢十分明顯。從市場前景看,按照佛斯特&蘇利文諮詢公司2014 年報顯示,寶石級合成鑽石預計在2018 年達到近200 萬噸,2026 年將超過2000 萬噸,市場潛力巨大。然而,如何將這種巨大的基礎優勢,轉化為產業價值鏈上的勝勢,卻是每一個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中國當前在合成鑽石領域的對手,是以戴比爾斯為首的,擁有豐富的商業運營經驗、強大的分銷體系、雄厚的資金實力的跨國壟斷集團,並且是在他們主動挑起「戰爭」的情況下——這註定是一場艱苦卓越的「戰爭」。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合成鑽石業界背靠強大的國家戰略支持(鄭州是國家特批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以及一個深不可測的萬億級別的國內市場。這些,或許將是我們打贏這場「戰爭」的堅強後盾。

合成鑽石的技術來源都是來自半導體工藝,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如果人造鑽石能夠逐漸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國內的生產技術、產能和製造成本自然就可以追趕上去,戴比爾斯、Diamond Foundry等開了個好頭,最後卻輪到我們趕了個好時機。

關於戴比爾斯的人造鑽石,你還可以參閱:

鑽石市場即將變天,戴比爾斯將推出合成鑽石,1克拉只要800美元

關於鑽石生產商協會

鑽石生產商協會(Diamond Producers Association,簡稱DPA)是由全球領先的鑽石開採公司組成的國際性行業聯盟,共七家世界級鑽石公司聯合成立,其成員包括阿爾羅薩(ALROSA)、戴比爾斯(De Beers)、力拓(Rio Tinto),多米寧鑽石(Dominion Diamond Corporation)、盧卡拉鑽石(Lucara Diamond Corporation)、佩特拉鑽石(Petra Diamonds Ltd.)以及傑姆鑽石(Gem Diamonds)礦業巨頭,諸位成員公司對全球鑽石原石的銷售額佔比超過整個鑽石行業的75%。

埃羅莎 (ALROSA):

按產量來說,埃羅莎是全球最大的鑽石開採公司,佔全球鑽石產量(以克拉計)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埃羅莎經營著分佈在俄羅斯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20多個鑽石礦牀。埃羅莎是致力於鑽石業發展的國際鑽石業組織董事會及管理機構成員。

戴比爾斯集團 (DE BEERS):

作為英美資源集團的成員之一,戴比爾斯成立於1888年,是全球第一家鑽石公司,一直以來從事鑽石的勘探、開採和營銷業務,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De Beers與其聯營夥伴共聘用了超過20,000名員工,遍及整個鑽石產品供應線。按產值算,它是世界最大的鑽石生產商,在波札那、加拿大、納米比亞和南非從事鑽石開採活動。作為公司經營理念的組成部分,戴比爾斯員工本著無愧於鑽石的精神,致力於為其生活和工作所在的社區做出長久的貢獻,將自然資源轉化為國家共享的財富。

DOMINION DIAMOND 公司:

按價值來說,Dominion Diamond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原鑽生產商,它的兩個生產基地及公司總部均位於加拿大西北部。Dominion經營Ekati鑽石礦,還與力拓集團共同經營Diavik鑽石礦並擁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這兩個鑽石礦各有若干相互獨立的金伯利岩管,所供鑽石品類眾多,開採風險小。通過設在加拿大、比利時和印度的篩分和銷售網點向全球市場供應品質上乘的原鑽產品。

GEM DIAMONDS 公司:

Gem Diamonds是全球領先的高價值鑽石生產商。該公司擁有Let?eng鑽石礦百分之七十和波札那Ghaghoo鑽石礦百分百的股權。Let?eng鑽石礦以其能穩定生產形體大、色澤好的優質白鑽而聞名,是世界上單克拉價值最高的金伯利鑽石礦。自2006年被Gem Diamonds公司收購以來,Let?eng鑽石礦已生產出4顆最大的白珠寶級鑽石(有史以來僅20顆)。

LUCARA DIAMOND 公司:

Lucara Diamond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鑽石開採企業,在波札那擁有礦山和勘探許可證。 Karowe鑽石礦每年生產珠寶級(包括IIa型)鑽石約400,000克拉,年收入2.3億美元以上。該公司因最近收回了一顆名為「Lesedi La Rona」的無與倫比珠寶級1,100+克拉白色IIa型鑽石而創下了鑽石生產歷史的新紀錄。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收回的第二大鑽石,也是有史以來在波札那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鑽石。

PETRA DIAMONDS公司:

Petra Diamonds是一家領先、獨立的鑽石開採集團,旗下擁有品類眾多的鑽石礦(位於南非的Finsch、Cullinan、Koffiefontein和Kimberley Underground,位於坦尚尼亞的Williamson),鑽石總量約3億克拉,當前的核心目標是到2019財年將年產量提高到約530萬克拉。Petra以最高的道德標準從事各類業務活動,是FTSE4Good指數的組成部分之一。

力拓集團 (RIO TINTO):

力拓運營著完全一體化的全球鑽石業務,擁有員工1,500人。力拓擁有並經營著位於西澳大利亞東金伯利地區阿蓋爾鑽石礦,還對地處偏遠的加拿大西北部Diavik鑽石礦擁有百分之六十的股權。力拓生產的鑽石在所有成熟市場和發展中市場都非常暢銷,建立了強大且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