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以後,李世民對自己的父親李淵說,太子和齊王有陰謀,這種陰謀對你不利,對國家也不利。李淵在聽了秦王李世民的告密後,便開始準備處理李元吉和李建成了。在聽了李世民告密的第二天,李淵就召見太子和齊王,李淵說要和這兩個兒子聊一聊。李世民的告密,李淵是不能不重視的,其實喝茶聊天,就是想看看他們有什麼陰謀。

  李建成清楚父親要對他動手了,所以李建成決定先進入皇宮,讓父親給自己一個交代。然而,就在李建成爲自己的陰謀鋪路時,半路殺出一個李世民。在向鬼門關邁進的李建成,根本不知道前面有什麼事情發生。所以,李建成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刀下冤魂。

  這件事情之後,李世民好好犒賞了一下幫助自己策劃這件事情的兄弟。然而,這件事中,我們一直都沒有看見秦瓊這位戰神的影子。秦瓊在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的過程中,秦瓊總能夠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而玄武門這樣重大的事件,秦瓊這個猛將爲什麼不參加呢?難道這時候李世民已經不信任秦瓊了嗎?並不是,因爲即便沒有參與進來,李世民也是非常喜歡秦瓊的,還將他列爲了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可見秦瓊是深受李世民器重的。那秦瓊爲何不參與玄武門事變呢?其實這和秦瓊本人性格是有一定關係的。

  我們可以想想,作爲李世民最器重的大臣之一,在這種關鍵時刻不站出來,秦瓊的內心也是充滿糾結的。秦瓊雖然是一個武將,但是他還是一個傳統的武將,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秦瓊對殺太子這件事情是不贊同的,太子被李世民罷黜,這不符合秦瓊的信仰。所以,在這件事中,秦瓊做了選擇,他要維護自己的信仰,要保持一位傳統士大夫兼武將的情懷,往不好了說,他不願意和殺太子的人“同流合污”。而後來史學界對秦瓊的評價也說明了秦瓊這種獨立思考的情懷。

  有人評價秦瓊,說他是社稷重臣,他是良臣,也是忠臣,他忠誠的是自己的國家,而不是一個人。李世民作爲一代名君,他是深知秦瓊這種情懷的,所以,即使沒有參與,李世民依舊對秦瓊非常欣賞,或許君臣的這種心有靈犀,也是秦瓊不參與玄武門事變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