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央廚房,原本是餐飲業中的一種管理模式,指的是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烹製的大廚房,這種廚房的優勢在於通過集中的大規模採購和集約化的生產,以降低餐飲行業的生產成本。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著種種危機,急需進行轉型。媒體融合借用了「中央廚房」概念,指的是在傳統媒體的轉換升級過程中,通過內容的集約化製作來實現信息的多級開發和傳播效果的不斷疊加,最終達到在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的基礎上節約生產成本的目的。各地新聞媒體的「中央廚房」實踐不盡相同,但「新舊融合、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是基本的原則。

我國的「中央廚房」模式探索始於2007年6月廣州日報社成立的流動新聞部。隨後,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在此基礎上,主流媒體紛紛開展了「中央廚房」的探索發展,2015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推出了全媒體報道試驗場「中央廚房」,隨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宣佈將要打造自己的「中央廚房」式全媒體報道平臺,這一切都表明中央廚房模式將會成為我國新舊媒體融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文中的中央廚房,有兩個層次的含義,從廣義上講,指的是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從狹義上看,專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是基於人民日報基礎建立的是面向受眾、面向國際、面向未來的,以內容的生產傳播為主線的新一代內容生產、傳播和運營體系,它不僅為人民日報旗下各媒體提供資源與服務,還為整個媒體行業搭建了一個聚攏資源、融合發展的優質內容生產的公共平臺。

特點

中央廚房模式下,全媒體信息報道平臺的運行機制具有以下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採編播發一體化,生產流程全部打通,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中央廚房的整體架構中,總編調度中心是指揮中樞,是整個生產網路的核心,是廚房的「大腦」,負責選題的統籌策劃、生產流程的指揮和最後的編髮宣傳。採編聯動平臺是常設運行機構,由採訪中心、編輯中心和技術中心組成,各小組成員來自報、網、端、微各個部門,按照需求組建成不同的機動小組,聽從總編調度中心的指揮,在新聞現場進行多元化的採集,所有的信息統一進入後臺新聞庫,各編輯負責人可以自由對信息進行選用,達到同一素材多次發布的目的,激發所有渠道的積極性,促進內容質量的提升和產品的更加多元。

第二,以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的融合雲為技術基礎,形成全媒體技術系統,旨在讓所有的新聞線索、選題策劃、傳播效果、運營效果都有數據支撐。與傳統的記者發現型線索發掘相比,中央廚房的數據化基礎可以使其實現在全網實時抓取數據,對熱點進行即時性的呈現和篩選、分析,形成事件發生後採編人員及時趕赴前方發掘信息、新媒體優先發布信息、報紙隨後深度挖掘、全媒體覆蓋式呈現、最終與受眾形成情感互動的技術流程。數據化、移動化、智能化,歸根究底是為了讓技術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廉價,中央廚房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中國媒體融合雲。

第三,中央廚房不僅侷限於媒體內部的融合發展,而是一個大開放、大協作的全新內容生態。目前,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已經與河南日報、湖南日報等地方媒體建立起一系列的合作,在內容上進行資源共享與協同生產,在技術上帶動大數據、雲計算、數據可視化等技術創新,在傳播上打通各地廚房共享資源整合傳播,幫助各地方廚房加強融合進程。

中央廚房下的新聞生產理念變化

首先,中央廚房帶來了分眾化的傳播理念。傳統的新聞採編模式下,記者從屬於某一單一媒體,生產的信息也是適合於自身所在的媒體的受眾的需求,信息的採集較為單一。而隨著中央廚房化的信息生產的發展,記者變成信息的生產者,需要滿足不同的埠的不同受眾的需求,生產關係表現為一對多,要求信息生產在在信息的採集時就要考慮到信息的呈現形式,兼顧不同埠的受眾的需求,生產音視頻、文字信息。

其次,中央廚房促進了集約化生產理念的發展。在中央廚房下,傳統意義上的編輯變為信息的分佈者,負責對信息的層級開發,即針對同一個新聞事件,按照不同埠的需求對其進行多層次、多層面的分析與整合,並形成適合各終端傳播的新聞產品,也就是所謂的「一次採集、多層發布」。前方記者採集到信息後,編輯在後方進行分層,兩微一端自行選擇信息滾動播放與發布,廣電紙媒隨後發布綜合型報道與深層報道,在保障了新聞的即時性的基礎上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終實現信息的集約化生產。

再次,中央廚房帶來了新聞生產的產品意識,產品導向代替了作品導向。中央廚房打造的並不是新聞作品,而是面向大眾的以內容產品、關係產品、服務產品為主的三種新媒體產品。產品化的新聞生產,產品的最終傳播效果是以內容決定的,中央廚房下的新聞產品形式豐富、角度較多,實現了傳播效應的疊加和效果的最大化。

最後,中央廚房促進用戶理念的升級,傳統的受眾思維更新為個性化的用戶思維。有產品就有用戶,新聞產品本質就是為了服務新聞用戶,而這種用戶有著與受眾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信息接收的主動性、信息需求的個性化、信息獲取的互動感等。

促進中央廚房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培養適應於中央廚房發展需要的全媒體人才。目前全媒體人才呈現出總量較少,素質不高的特點,遠不能滿足中央廚房融合發展的需要,要通過專題培訓、實戰演練、業務研討、觀摩交流等方式,引導現有的從業人員向全媒體化轉型,提升從業人員的全媒體化觀念,培養起全媒體採編的技能。同時,還要做到加強對後備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在新聞學院教育中加入相關課程,聯合高校共同培養全媒體的後備人才。

其次,明確中央廚房的定位與發展策略。在融媒體採編髮網路中,中央廚房應當既是硬體基礎和技術平臺,也是大腦和神經中樞,應具備集中指揮、採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溝通等基本功能。因此,中央廚房既要硬體設備齊全,又要軟體實力過硬,要能夠建立全媒體內容管理系統、傳播效果監測反饋系統,加強中央廚房的集約化生產能力。

最後,形成一套新的適應中央廚房的運行機制。要按照中央廚房的功能定位,建立總編協調制度、部門溝通制度、崗位值班制度、採前策劃制度、線索通報制度、效果反饋制度等制度,確保中央廚房的正常運行,更好的利用中央廚房實現新聞的生產。

參考文獻

  1. 陳玉林.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打造與運行[J].傳媒,2017(14):25-28.
  2. 劉奇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J].青年記者,2017(07):9-11.
  3. 程嶽.媒體融合的新範本——小議人民日報「中央廚房」[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4):168+174.
  4. 葉蓁蓁.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有什麼不一樣[J].新聞戰線,2017(03):14-16.
  5. 姚麗亞.基於「中央廚房」模式的新聞生產理念創新[J].新聞界,2015(14):63-6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