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俊豪/北京報導

國臺辦去年2月28日宣佈「對臺31條舉措」,屆滿一週年前夕,又加碼推出「31條來了」APP,展現落實惠臺政策的決心。一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臺灣青年直言,過去想了解各地惠臺政策,只能自己上網搜尋,如今APP搭建起彙整的平臺,就像逛超市一樣,到裡面就能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擔任主任的林承鐸,1998年到北京求學後便留在當地任教。他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提到,惠臺31條的推動,讓有意西進發展的臺灣青年能夠更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和工作。

林承鐸以大陸大專院校招聘臺灣老師為例,過去沒有明確條文參考下,校方面談完也不能、甚至是不敢直接聘用,都得再向「決策單位」詢問,但去年公佈惠臺31條後,「學校有條款可以依循,讓彼此速度加快、更有效率」。

▲▼惠臺31條,惠臺app。(圖/記者曾俊豪攝)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林承鐸。(圖/記者曾俊豪攝)

但是,惠臺31條公佈後,大陸迄今有72個地方頒布「加碼版本」,算一算共有超過3981條細則,要想一一研究透徹,根本不可能。而在「31條來了」APP推出後,讓想了解大陸情況的臺灣青年,省去不少時間。

林承鐸舉例,之前各地都有自己的惠臺細則,到最後還是得讓有需要的人自行篩選,現在有「31條來了」APP,基本上在裡面就能搞定一切,「像逛超市一樣,去裡面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他認為,除了政策之外,平臺還有其他「前輩」的故事、案例,可以藉此瞭解別人怎麼走過來;另外像是搜索功能,也讓過去的被動接受訊息轉化為主動蒐集資訊,想找什麼訊息可以直接搜索,很快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惠臺APP「31條來了」。(圖/ETtoday製圖)

▲惠臺APP「31條來了」。(圖/ETtoday製圖)

據官方介紹,「31條來了」APP以名為「融融」的大貓熊作為「代言人」,由於目標鎖定臺灣民眾,特別全部使用正體字。首頁設置「視頻、推薦、發現」等欄位,內容為介紹對臺政策、創業臺青故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並以影片、圖表、照片、文字等多元方式呈現。

至於APP的下方,則有「各地、問答」等欄位,詳細列出大陸各省市區,乃至省以下的縣市所推出的對臺舉措。國臺辦發言人安峯山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31條來了」APP能夠集中展示目前大陸包括25個省區市在內的72個地方落實31條的實施細則,也是首款提供兩岸資訊服務的權威移動應用平臺。

▲▼惠臺31條,惠臺app。(圖/記者曾俊豪攝)

▲「31條來了」APP發布儀式。(圖/記者曾俊豪攝)

▲▼惠臺31條,惠臺app。(圖/記者曾俊豪攝)

▲APP內有問答區,解決各種疑惑。(圖/「31條來了」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