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15日电) 科学家今天警告,过去35年来,出现具潜在破坏性海洋热浪的天数翻倍,若照目前的气候变迁态势看,日后可能增为5倍,恐严重冲击生态及海洋调节温度的功能。

这份刊登于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即便人类采取行动,把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气候协定所订「地球上升温度压在摄氏2度以内」,让海水异常升温的海洋热浪频率、强度与持续时间依然会大增。

相较进入21世纪以来夺走数以万计人命的陆上热浪,海洋热浪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低。但持续性的海面(多指深度在数公尺范围内)温度上升,同样会造成灾难后果。

以澳洲西部附近2011年时发生为期10周的海洋热浪为例,当时破坏整个环境体系,并使得商业鱼种永久性地转入较冷的水域。

另一次美国加州外海的海洋热浪使水温升高摄氏6度,且持续超过1年。那次被人称为「水泡」(The Blob)的海水异常升温,让有毒海藻暴增,导致捕蟹业停摆,海狮、鲸类与海鸟死亡。

瑞士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Bern)环境物理学家佛洛里雪(Thomas Frolicher)与同事费雪(Erich Fischer),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学者葛鲁柏(Nicholas Gruber),使用卫星资料与气候模型,计算近期的海洋热浪并预测相关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若世界平均温度增高2度,海洋热浪的天数会由现在约33天增为84天,若增加3.5度,天数更会暴增为150天;海洋热浪也会冲击海洋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目前海洋吸收超过90%人为气候变迁所产生的额外热气,若无海水吸收,空气中的温度恐会暴增数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