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電影進行商業宣傳,吸引了無數想要看普通愛情片,冒險片,懸疑片的情侶觀眾來看,顯然這些人並不是《地球》的受眾。自然也是沒有心情去慢慢體會這部電影了。所以很多人買了票之後,去了電影院之後看不懂,沒達到預期,又沒看懂,當然差評啦,可想而知嘛。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當時的口碑廣受文藝青年好評,而今年畢贛導演又出新作,那肯定是要看的。

長鏡頭很美,湯唯的綠裙子很美,整部《地球》的敘事手法和拍攝有濃濃的畢贛導演風格,文藝青年們大概喜歡這樣的。

再加上普羅大眾都說看不懂,這更是戳中了某些「資深」電影人和文藝青年心中的某個點。

所以瘋狂進行解讀,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還是能說出一大段一大段的話。瘋狂地在社交網路上與差評《地球》的「中國low比觀眾」對噴。不僅抬高了自己的品味,還會讓自己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美妙感覺。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文藝青年嚯,不要對號入座各位親愛的。


相比兩極分化,我感覺一致差評這個詞更準確一點,貓眼得分二點幾還談個毛的兩極分化,幾個文青裝逼打五分就能算一極了?


很正常,只要各方都別覺得自己多優越就比較和平。

《路邊野餐》的爭議也很多,但好在低調排片量少,沒有像這樣掀起軒然大波,大多在討論對電影本身的感受。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營銷手段加上很多博主帶節奏,群眾心裡預期的落差使得不滿情緒更甚,更多是覺得需要吐槽一番,也不乏亂噴的。

作為《路邊野餐》的影迷,這部期待很久了,當然也是沖著導演去看的。慢節奏低刺激的電影當然不可能全程保持高度集中,我也覺得有些困。對於那些說「地球最困的夜晚」的觀眾,笑一笑就過也無妨。

雖然和《路邊野餐》在情節形式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我還是很喜歡這種莫比烏斯環式的時空對接,以及反覆出現的意象。夢境是主題,所以跳躍。電影製作團隊真的很棒,能夠幫導演把他腦海里抽象的夢以具象的實物塑造出來,帶我去他的夢境里走了一趟。

貼上一段很喜歡的評論

令人討厭的只是營銷噱頭。

對電影本身的討論,看法不同,都很正常。對浪漫的預期與現實的落差,吐吐槽有所釋放也很正常。

只是那些因為電影不合胃口而在影院玩起手機聊起天的人,就是沒有公德心了,生怕別人能好好看下去?


有些人喜歡談戀愛就是去送好多好多花,經歷誤會最後圓滿大結局,親吻,完了。

有些人戀愛,會把意義重大的一本書送給對方,會為她殺人(可能沒有殺老A)會夢見她,帶她飛,會為她保留一個旋轉的房子。

看好哪一口了。


我覺得這是作品藝術性與欣賞通俗性之間的矛盾使然,其實這電影不是爛片,雖然我也看睡著了,但是其中展現的藝術手法與呈現美的方式都偏詩意化,在跨年這樣熱鬧的氣氛里,很難有人靜下心來欣賞,也很少有人有相對專業的水準去評價,畢竟,我們花個錢看電影圖的是開心與放鬆,而不是對高尚藝術的追求。

全程認認真真看的,估計都是沖著藝術性去的,至少我看得累死了( ?Д`)


這個評價兩極分化沒什麼奇怪的。

沒有什麼作品是能迎合所有人口味的。

好的作品會有人挑刺,不好的作品會有人找閃光點。

有人見得其中的好,有人看不得其中的瑕疵,都是正常的。

真要說的話,地球最後一晚的爭議那麼大應該和對他的過度宣傳不無關係。

本來一部電影,如果開始那些人就沒有想看的興趣的話,那那些人就不會買這部電影的電影票。沒有買電影票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給電影好評還是壞評的說法。

《地球最後的夜晚》如果只是放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非跨年夜也非節日),然後也沒對內容做什麼宣傳的話。

那大概就只有特別喜歡贛導的人或者有關注這類題材的人才會看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的評分也就不會那麼低了,更不會像今天一樣被拉在知乎上討論。

但正因為「最後一吻」的噱頭,許多本來不看電影的情侶都被吸引了進來……那看過的都知道,一般情侶對這種電影無感,差評自然是無法避免的。

至於對這個電影的評論,我覺得知乎上這篇文章寫的很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127756/answer/563905069


至於這部電影的本身好壞,我就不去評價了。

我說好,會有一群人懟我。

我說不好,也會被一群人指責。

其實這都沒什麼,

但最煩的就是,偏偏有些人希望所有人的想法都和他一致

總想著把自己的觀點加於別人身上

然後就肆意貶低

辱罵

所謂自己觀點不相符合的人。

弄的自己高高

無所不知一般……

說真的

這沒必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