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會有些排斥吧,一提到“人工肉”估計想到的都是那些食用之後對人身體不好的添加了各種各樣防腐劑的添加肉。不過大家放心,這一次要和大家介紹的“肉”可是充滿了十足的未來感,說不定以後它們還會登上人類的餐桌,替代現在被廣泛食用的牲畜肉類呢。

  就在上月月底,日本就公佈了一塊人造的牛排的雛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通過新聞瞭解一二呢?其實它的主要原理就是運用牛的肌肉中的幹細胞,再通過體外培養製造成。這個方式與傳統的幹細胞人造肉有非常大的不同,既然是取自於牛肌肉那麼它的口感可以說是“完爆”了傳統的人造牛排肉,不再一上桌之後入口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那麼大家是否就會思考,“人造肉”的誕生究竟有沒有必要呢?畢竟現在人工飼養牲畜的規模是非常大的,將這樣的肉類研發出來會不會是有些多此一舉?它們看似普普通通,究竟實現了哪些在科技上的突破呢?要知道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想要喫上一餐肉其實還是不困難的,那麼爲何卻要費盡心思的去研究人造的肉呢。

  其實各位有所不知,人類喫肉也是對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壓力的,尤其是牛肉。因爲要飼養牛類,所以對於種植的大豆就有了更大的需求,就在過去的50年裏全球的大豆產量從2700萬噸增加到了26900萬噸,擴大了十倍還不止。這些被種植出來的大豆中有80%都被拿去飼養牲畜了,種植的面積也達到了1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日本的國土面積加在一起。

  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日後對於牛肉的食用需求量繼續上升的話,那麼只能不斷的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得不去對一些森林以及其他的土地進行開墾,這對自然資源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佔用。根據科學研究表面,只要人造肉的相關製造技術成熟了,或許又會形成一種新的消費市場,不過現在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該項技術的成本實在是太高昂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