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上“尽职尽业”地剧透了OPPO全新的产品系列Reno一个月,直到2019年4月10日,发布会正式召开之后,围观群众大约才明白了这一出好戏的来龙去脉。是的,Reno看起来只是一个新的产品系列以及两款新产品的发布,但要是结合在产品正式亮相之前的那些关于OPPO品牌形象和标识的变化,一个剧本才算是完整了。而在发布会之后,我们还是例行地做了OPPO产品经理的专访,把自己的认知和另外的信息结合一下,聊聊吧。

  OPPO在想什么?Reno就是答案

  在这里就不对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再做描述了,大势不妙是公认的。但是,情况再不好,像OPPO这种体量的手机厂商,也不可能临时转行去卖豆腐吧?这样一艘大船想要转向调头,可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从OPPO开始涉足手机产业开始到现在,它一路走来的轨迹可以看出:一是坚持面向年轻人市场,设计和功能均投其所好,二是坚持品质与价值为核心的产品原则。

  然而,智能手机大潮来临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了,全球主流的智能手机市场,普及期红利已过,换机成为保障手机厂商生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市场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80后已经成长,95后已经慢慢成为市场消费的核心,假以时日,00后也会加入。新的消费人群,意味着新的需求和新的沟通方式,所以,就需要OPPO这样的品牌在全方位做出改变。

  OPPO的改变其实在2018年就开始了,首先就是营销和推广战场的转变,然后就是品牌形象的转型和打造。但在很多人看来,OPPO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让这个品牌呈现出来的状态特别的“拧巴”,于是,很多关于OPPO市场状况、产品和技术的传闻四起。进入2019年,这样的情况只增不减,因为除了10倍混合光变技术的数次亮相之后,OPPO就再没有打出一张能引人注目的牌来。

  不过,当Reno发布会前半部分那些官宣的变化放出之后,不免有点令人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一系列动作,到最后都归结到了这次发布会的节点上。可不要觉得这样的变动就是几个LOGO几个字体几种色彩的变化,当这一切的变化放大到OPPO所有的渠道、广告等各个环节,就意味着极大的成本:这样的成本不仅仅关乎精力与金钱,还关乎用户重新的认知与接受,但后者这个环节更是不可控的。更何况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做此动作,更需要战略的眼光和胆识,只是“逆向思维”是国人比较擅长的章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去品牌与形象层面的变化,另一个变化当然就是产品了,毕竟这些变化也需要有新形象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支撑。

  “

  从专访中我们得知,未来的OPPO的产品线规划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Find系列代表着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依旧是这个品牌当仁不让的旗舰与精神图腾;

  Reno系列将面向全球年轻人,主打创造力、影像以及与ColorOS操作系统软硬件的结合,面向主流市场,而之前的中国市场的R系列和海外市场的F系列,可能都会急流勇退,成为记载OPPO十年成长史的一个符号;

  然后就是A系列与K系列这样的机型,它们将会在Reno系列和Find X系列两个轻重旗舰系列的庇护下,为OPPO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

  为了能支撑这样全新的产品线布局,OPPO也在很早之前就喊出了要达到百亿级别的研发投入,除了OPPO研究院这样技术方向性的头部研发机构之外,OPPO还计划将研发团队扩充至现有规模的数倍,人数达到万人以上,而且这还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是在短短几年就要达成的。是的,当智能手机进入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再面向未来,只有回归技术的本质,方能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

  综合来看,OPPO品牌的形象与定义,做出了改变和调整,更符合现在和未来目标人群的审美;Reno系列的预热,采用了OPPO过往没有采用过的在线营销方式,更符合年轻人的信息获取习惯;在产品定义上,高低配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小屏的简单模式被完全摒弃,改为以技术含量和硬体体质为区隔的方式——R17/R17 Pro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但要说玩得彻底,还是Reno;产品定义的变化,更是决定了OPPO最擅长的产品销售渠道的投放,线上线下之间的冲突被更多化解,互补效应变得更加明确。

  此前看到的,听到的各方面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分析与解构,可以看出,一直以稳健为主的OPPO,在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的时间,也开始寻求一些风格方面的变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战略和想法看起来是可行的,但是后续会怎么走,如何执行和调整,更要看OPPO这艘大船掌舵人的智慧了……

  OPPO手机要做什么?Reno也是答案

  好了,这个章节就让我们聊聊产品吧。

  首先就是充电的问题。因为在发布会上,这个环节略过了常规的充电功率参数,转而只提及了VOOC 3.0版本和充电时间提升了近三分之一。对此Reno产品总监李胜解释说:一直以来,OPPO的快速充电技术都基于软硬件结合的,即基础硬件与算法(这个我信,因为之前SuperVOOC开放日上也提到了OPPO的算法优势)。

  而VOOC 3.0的变化,最主要就是优化了恒压充电的算法,从而大幅度缩减了充电过程中最耗时的恒压阶段的时间。尽管Reno的充电功率还是20W(即5V4A),但因为算法的更新,缩短了充电时间,因此也变相提升了充电效率。可惜的是,过去的产品无法通过软件升级得到算法的红利。

  从这样的变化来看,OPPO的VOOC快充体系也将会沿着三条主线向前发展:第一就是SuperVOOC,这项技术作为OPPO快充体系中的旗舰,将会秉持独立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向更高功率的方向进化;第二就是VOOC,方向大家已经看到了,在被PPS收纳之后,VOOC的兼容性会有更好的发展,其本身也在向着第三方兼容的路径前进;第三就是无线VOOC,这项技术后续还会有更多升级放出。

  然后就是Reno推出之后,很多人都特别关注产品厚度与重量的问题。对此Reno产品总监李胜的解释如下:第一,容量超过4000mAh的电池,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第二,Reno是一款面向全球的机型,它在欧洲将会很快推出5G版本,而大容量的电池,也是为了5G终端的高功耗做的准备,而这背后,自然还有5G设备的射频性能要求。

  OPPO也很清楚这样的问题,所以在Reno的结构、元件、堆叠等方面,都尽一切可能进行了减重处理,比如选择更轻的零件等。而在外观设计上,背部弧线的选取、雾面手感等的处理,也都在之前进行的用户体验测试中得到了好评。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变化,其实在去年的R17已经开始了,当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到了2019年,5G慢慢临近,我们看到不仅仅是OPPO的产品在发生这样的变化,其他友商的产品其实也都走上了这样一条路线——这应该是由现在手机产业链技术的局限性决定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外观重归轻薄也是必然的趋势。

  作为此次Reno系列一大卖点的10倍混合光变,自然就避不开Reno所采用的光学防抖机构的问题。Reno采用的是体积较大的滚珠防抖机构,而非体积更小的悬丝机构。对此OPPO高级影像工程师李龙佳的回答是:只有滚珠机构可以达到OPPO制定的56000次防跌落耐久性标准,而悬丝机构的耐久性只有前者的几分之一,因此OPPO选择了更加稳定的方案。这次负责Reno影像模组硬件的设计研发团队人数超过了200人,也算是投入很可观了。

  在之前的预热阶段,OPPO也很高调地提出了Reno的显示屏会采用对眼睛更加友好的类DC调光方案,好消息是,这个方案将会通过后期的OTA方式,让更多OPPO手机受益。另一个好消息,则是这次Reno所采用的三星OLED显示屏,是OPPO与三星一起合作研发的,由于采用了新的发光材料,因此屏幕的整体亮度有所提升,色彩表现也更好,因此达到了DCI-P3的色域显示。这方面,自然需要用户到线下渠道自己去体验就知道了。

  Reno这次的定位,是奔着OPPO的影像旗舰去的,所以影像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很多细节的就不说了,个人觉得说一下OPPO现在对于影像调教的方向更加有意思。首先,OPPO现在对于像素参数的呈现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其研发团队更希望保留好的结果给用户,而非单纯的追求参数。比如广角摄像头的模组采用800万像素就出于这个目的,1/3.2英寸的底和1.4μm的单像素尺寸,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会优于其他类似模组的效果。而在长焦镜头的追求方向上,也是照片的可用度为最高优先级,其他的参数都要为这个优先级别服务。

  其次,就是色彩算法的调教取向,OPPO也是更偏向真实的方向。由于Reno是面向全球市场,不同区域市场的用户在这方面的需求是有区别的,比如欧洲市场的用户,就更在乎真实的色彩,所以,在色彩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也会有一些本地化的调教。但是,Reno的目标人群的需求,是首先要得到一张高质量的准确的照片,因此当前软件算法的方向也是按这样的趋势在进行。

  写在最后

  其实在最近这段时间,OPPO在Reno新系列的打法上,有很多动作我个人是有些看不太明白,也和很多媒体同行讨论了很多。尽管通过发布会和专访,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算是有了答案,总体来看,这种体量的企业,要进行这种幅度的调整和转型,其间必定会有不少尝试和探索的行为,自然会给周边的从业者与用户带来困扰,这应该是正常的。但是,现在,OPPO想要做的,Reno已经做的事情,都已经放在了我们眼前,这出大戏,才刚刚揭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