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當通俗小說也採用常規化的現實主義寫法以後,大面積的雅俗對立就變得不再可能了。在通俗的一面,它往雅的方面移動,主要是加強了其現實批判性,加強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探索精神,其文體形式和審美情感也漸漸向雅的方向轉化,其代表是予且。在高雅的一面,為了爭取更多讀者,其也將自己往俗方面發展,比如張愛玲。這一時期通俗作家已經基本上是在新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人了,其作家多半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

另外,這一時期通俗小說發展的成果,基本上被港台文學所繼承,對東南亞華語文學影響也頗大。

於是在這一時期,介於雅俗之間的文學作品越來越多。

這段時間的報刊雜誌也呈現出雅俗共賞的狀況,其代表是《萬象》,這是有名的通俗文化月刊,在與舊傳統不截然斷絕的狀況下,調和新舊關係,在和通俗小說不斷絕的情況下,還刊登不少文藝色彩很濃的作品。

一般認為在淪陷區的通俗文學產業力量最為強大,國統區是新文學創作力量最強的區域,解放區的雅俗共賞則是在政治力量推動下進行的,而淪陷區的通俗小說產業才是最時興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通俗文學是在這個時期才建立起來的。

|社會言情小說

社會言情小說這個題材,新文學作家寫,通俗小說作家也寫,大多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或許有的雅多一點,有的俗多一點,但卻並不能涇渭分明地區分開。其代表有兩位,張愛玲和予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作家。他們的小說被稱為新市民小說,歷來被人稱為新鴛鴦蝴蝶體,新洋場小說等。

張愛玲,其小說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大都市中舊式大家庭的醜陋,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現代的轉變,但是其中的人們的習慣和觀念依然是傳統的封建的,另一方面則是寫女性在這樣的環境中所處的生存困境,主要寫她們的毀滅和掙扎。其小說雖然取材偏狹小,但是在心理深度的開掘上達到一定的深度。其小說能在敘述中運用聯想和意象,有現代派印象主義的痕迹,而構造故事和敘述風格又有極強的市井小說的風格,達到了雅俗中外古今的融合混同。其有《傳奇》集,成名作是《傾城之戀》,除此以外,還有《金鎖記》《白玫瑰與紅玫瑰》,《連環套》等。

予且,抗戰後進入寫作的高峰,其有長篇《女校長》《乳娘曲》,短篇集《七女書》等,還有一系列納入「百記」計劃的作品,比如《試婿記》《覓寶記》《拒婚記》等。其主要寫大都市中形成的「物質」觀念,常常寫浪漫婚戀明明白白地淪落為一種生存的手段,從經濟的一面而創作某種意義的「反言情」。其小說能把新文學的創作方法通俗化,心理分析等寫得連一般大眾都能看得懂。其尤其強調趣味性,追求情致等。

除了他們兩個以外,還有不少小說家。

張恨水,這一時期把通俗小說創作志趣的嚴肅性提高到從來沒有過的程度,幾乎嘗試了通俗文學展示社會的各種功能,《大江東去》是較早的抗戰+言情的小說,《虎賁萬歲》是新聞紀實的寫法,《八十一夢》是幻想型的憂患諷刺,《魍魎世界》《五子登科》是對國民黨官僚的諷刺,《巴山夜雨》是對知識分子精神物質困境的展示。另外說一句,這時候還要說其「把通俗小說表現社會的本事膨脹到了極致,違背了遊戲娛樂功能」這種屁話,有立場的文學研究者當真是不好伺候啊。

劉雲若,有《粉墨琵琶》《小揚州記》,寫複雜的人性表現。

秦瘦鷗的《秋海棠》紅極一時,其故事雖然像是舊式言情的樣子,但是敘述的重點放在秋海棠的人生悲劇上,全書以悲情動人,主題嚴肅,故事講述一絲不苟,又不忘發掘人生意義。作者在大學中任教,故事也改編自新聞,其中的趣味性依然滿足一般市民的需求,顯示了社會言情現代化的水平。(這些句子塞給雨果之類也不為過吧,還要暗諷一句「骨子裡的情調是通俗的」,果然有立場的文學評論者巨TM難伺候)

和張愛玲相仿的有蘇青和梅娘。

蘇青有《結婚十年》《續結婚十年》,還有中篇《歧途佳人》,主要寫一個現代女性,如何擺脫家庭婦女的命運,走向職業婦女的道路。其成功主要是在內容上,坦率地表達一個城市新婦女的經歷,還帶著點憂傷和無奈,尤其能引發共鳴。其敘述平實細緻,帶有實錄的風格,並沒有什麼特別技巧。

梅娘,主要寫官商大家庭中女性的生活狀態,其代表是水族系列小說,中篇《蚌》《魚》《蟹》,講究標題的象徵性,表示對生存困境的注視,其故事和行文都有相當的可讀。另外,她是華北東北地區活躍的作家。

先鋒和通俗的混合也有代表,其為徐訁於和無名氏,他們的小說帶有鮮明的現代主義的特色,但是又能一定程度上滿足通俗市民讀者的需求。而且通俗市民讀者的品位本身也在提高過程中。

徐訁於赴法國留學哲學前,有中篇《鬼戀》,一舉成名,歸國之後,又有《荒謬的英法海峽》《吉卜賽的誘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中篇,之後有長篇小說《風蕭蕭》。後來其到香港繼續創作。其善於編織充滿異域風情的傳奇故事,又能將其上升到嚴肅抽象的地步,充滿著哲理,其名言「小說是書齋的雅靜和馬路的繁鬧融合的藝術」,大俗大雅在他的創作中結合在一起。其敘述技巧上很現代,多使用象徵手法,在心理體驗上很出色。

無名氏,有無名叢刊和無名書初稿,包含十餘種小說。其抗戰時期發表的《北極風情畫》《塔里的女人》非常成功,根據作者自述,其採用「媚俗手法」,是為了向「自命擁有廣大讀者的成名文藝作家挑戰」,其愛情悲劇中加進生命探索的意味,女性角色的剛烈徹底和男性角色的妥協對照,顯示出很深的意旨。後來隱居杭州後轉向先鋒寫作,在無名書初稿中的七部長篇都是先鋒性很強的作品。

|北派武俠小說

北派武俠崛起,一般有「北派四大家」或者「北派五大家」的說法,是還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和朱貞木五人,各自有各自的創作風格。這些人的創作將武俠這個題材近乎完全現代化,一手為後來港台武俠,尤其是台灣武俠的興盛奠基。其表現武俠社會的現代社會的困境,以武俠的世界進行現實批判,其故事也大多具有現代性的思考,人道主義等已經很普遍了。而早先章回體的套路格式已經近乎完全消融了,敘述人稱的多變,描寫能力的加強,以人物為中心的結構形式大量運用,其寫作體例已經完全擁抱了現代的體制。

還珠樓主繼續創作《蜀山劍俠傳》,開闢了仙俠這個類型,在文化資源運用和主題境界上,都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上的頂峰。

宮白羽的成就主要是社會武俠小說,受到現實主義的影響,主要用武俠的題材來描摹當時的社會。其和五四時期的許多作家都有良好的關係,後來在報刊的邀請下走上武俠的創作,其成名作是《十二金錢鏢》。有趣的是,這部作品的前一回半是基友鄭證因代寫的,然後他順著寫補完。其著名的武俠小說還有《聯鑣(biao1)記》《武林爭雄記》《偷拳》等,主要寫現代實際生活中的武師鏢客,寫他們的英武敬業,也寫他們現實處境的可憐可悲,這樣一定程度就把理想化的俠消解了。其成就是全面的,寫社會、感情、武功、俠義精神都有成就。

鄭證因走的是技擊武俠小說的一脈,也帶有幫派武俠的特點,其本人本身就會武。其有《鷹爪王》和後續的很多作品。他的作品寫天津黑社會中的技擊,幾乎不涉及男女愛情,其寫武有技擊的功底,但是又加以虛化,對後續硬派的武俠很有影響。

王度廬以悲情武俠著稱,屬於言情武俠,有《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小說寫三個悲情的故事,構成了所謂的鶴-鐵系列。江南鶴和阿鸞之間的悲劇是因為世仇釀成,李慕白俞秀蓮的悲劇是由義的過分抬高釀成,羅小虎和玉嬌龍則是因為門戶造成,其愛情悲劇具有性格悲劇、社會悲劇、乃至命運悲劇的特點。其還有《洛陽豪客》《風塵四傑》,後者幾乎是對天橋平民的現實主義刻畫了。

朱貞木,也寫奇情武俠,格調奇詭,有《七殺碑》《魔窟風雲》《羅剎夫人》,後面兩本寫苗疆歷史背景下的武俠故事,也有歷史武俠的特點。

偵探小說在此時發展不良,這主要是因為文化土壤不足,以至於完全淪為武俠的一個亞類,比如孫了紅的魯平系列,寫一個類似於盜匪豪俠的反偵探形象,有《血紙人》《三十三號屋》等。

|附錄

一些思考,關於當代通俗的。

絕大多數都是胡話。

①要想發展就要紮根大學生群體

這個群體,有錢有閑,有錢不是重點,重點是有閑工夫,還有一定文化水平,而且還處於前職業狀態,激情又還沒消退好忽悠,是最適合做行業勞動力再生產的。所以通俗小說要想發展,就必須要做好大學生社團的工作,把興趣社團和職業化路徑打通。其中史哲社科更加重要,可以給文藝創作提供更多知識性文化資源,中文系則要徐徐圖之。因為只有中文系是唯一指定教育機構,但是它積重難返,受到新文學傳統影響太大,學院派是肯定聊不來的,不能把期待放在他們身上。打入其中的切口,我覺得文論是更合適的。

②和其他藝術相比的成本優勢

小說相比於其他當代大眾文藝,其吸納勞動力和產業發展的優勢還是在成本低廉上,一個人一台電腦就能工作,對設備的要求小。相比於小說這種文字體裁的文藝產業,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遊戲行業,資本和技術的密集程度都要更高,因而入職門檻高——你很難聽說某資深觀眾或者資深玩家輕易參與產品開發,但是對於小說來說,經過相對短暫的訓練,勞動者就能快速成熟。而且其他行業的受眾在無法直接參与生產的時候,其生產願望是未被釋放的,如果小說行業能夠提供這種渠道和機會(事實上已經提供了),使得這些受眾可以在通過模仿等形式釋放出來,確實是一筆客觀的生產資源。

另外,如果小說產業沒法抓住這十幾年的短暫窗口期,等到影視之類的行業真正成熟,沒能完成統一和轉型,那就一切休提,等著做其他行業的附屬,跟在別人屁股後頭吃灰吧。

③通俗小說的尋根

如何名正言順地進入文學系的教育中,使得文學系成為整體通俗業界的一個再生產環節呢?日漫的做法好像是另起爐灶,直接建設附屬於業界的職業學校,不過這樣也就限制了發展,永遠高不上去,還有品位下跌之虞。這個名正言順就是之前說的,將當代的通俗納入20世紀整個世界的通俗文學史當中,納入中國長期被忽略的通俗史中,要為當代的通俗「尋根」,尋到了,就能名正言順大搖大擺地走進殿堂里去了。以前談過,不再贅述。

④社會文化任務

新文學被確定為中心,形成快速發展的浪潮,這是由於新文學承擔了白話文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任務。要想進一步發展,搭上社會思潮的便車是個還算不錯的注意,但是具體怎麼做不知道了。但是科幻在這一點上做的就挺好,和科學教育唯科學主義等結合得比較緊密,雖然現在已經不行了,但借著這股風氣也是很有發展的。

⑤雅俗共賞的品位

打鐵還要自身硬,這一點我想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探索和發展現有通俗類型的潛力,開發新的雅俗共賞的類型題材,形成一個不高也不低的整體品位——太低了沒有潛力,也很難吸引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勞動者參與,太高了等同於自絕生路,在再生產方面會很弱勢,最好的就是一種雅俗共賞各取所需的綜合性審美,既有趣味性,還能在趣味性中開掘更深的東西。這也是以前槍城評論《慶余年》所秉持的指導思想,要有思想,但是要在輕鬆中情不自禁地領著你稍微思考一點,這就很合適。

伴隨著文學內部的品位,還需要的就是建設成熟而現代的場域體制,評論評獎正常的資本交換(主要是政治資本文化資本等)還有更多樣化的曝光和盈利機制,以及更合理的行業內收入分配以及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等等都要以此為核心跟上。

網文要快啊,再不快沒有時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