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齡、婚姻悲劇與作品扯上關係,說因為年輕婚姻失敗所以就:根本還沒嘗到人生的歡樂與痛苦,沒有經過大徹大悟?不是一個情場老手?還說她像一個老太婆,人生悲劇、對人生缺乏信念等等,這也太過分了點吧。

有一句話是叫做知人論世,講究作品與作家結合起來探討,但是你不知道文本接受理論和讀者闡釋理論等等嗎?文學一旦產生和作者就沒有本質上的聯繫了好嗎!拜託寫這種學術性文章的時候客觀一點,這些都將近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層面了。

以下還有

這裡又說她太世故把所有事情都看穿,說她蘊含著洞察世態人情的冷酷,說她不天真反而沒有趣味?excuse me?同一章里拜託有一點上下文之間的邏輯吧。懟人也不是這麼懟的阿。

還有

這裡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了,說她達到了出名要趁早的理想,說她身上集中暴露出都市市民對政治者的妥協和對生活的虛浮態度,說她怯懦苟且?拜託我買這本書是為了文學上的正經的知識,不是看你在這裡充滿莫名其妙的感情色彩的懟人好嗎。

還有

這裡說她前面啰啰嗦嗦的寫法?拜託不要加這種莫名其妙的無緣無故的貶意修飾詞。後面又說「這個東西「打動讀者是因為讀者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有問題?拜託不要用「這個東西「形容她的文學作品,也不要上升到對廣大讀者的人身攻擊好嗎!

這裡,又提到有人不同意他對張愛玲的看法,居然在注釋里把批評他的作者和文章都掛出來了……不過感謝掛了這篇文章,我找出來看了下,基本全篇是表示對陳評張的不贊同,同樣是教授人家就比陳客觀多了好嗎!

這裡說:可能大家不同意我的意見,但是我就想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但是

拜託注意一下這本書的性質好嗎,說好的名家通識多學科普及讀物呢?這一套書我也看了好幾本了,基本都秉著良心的客觀的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寫的,麻煩作為名家通識普及讀物,稍微客觀一點有一點職業精神好嗎?在這裡充滿主觀情緒地攻擊人家是怎麼回事?這麼希望誤導全國廣大相信「名家「的讀者嗎?(不止普通讀者,還有文學專業的同學們,我買這本書就是作為考研教材之一的,你這些觀點我拿去考卷上寫?人家閱卷老師怎麼想?說真的,其他章我再詳讀的時候都要抱著懷疑的精神了…

最後提一下,溫儒敏老師在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里有這樣一段話

他說:即使如大學精英,也可能因為浮躁的閱讀心態,讀不懂張愛玲,將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深層價值消解。

我可以把陳代入到溫老師說的讀不懂張愛玲的大學精英學者裡面嗎?

哈,讀不懂麻煩不要亂評價阿!仗著名家的地位瞎說一氣毫不負責,簡直帶低了這一套書的價值好嗎!(這一套書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徐葆耕老師的西方文學十五講,錢理群老師的魯迅作品十五講都寫得非常好)

以上,晚上在圖書館自習,因為要學習張愛玲的部分,把從溫老師、錢老師的現代文學三十年、武大老師的中國現代文學,溫老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還有陳的這本中國現當代文學十五講里,關於張愛玲的部分都看了一遍,其他的書都相對公正客觀,但是這一本!我看著看著真是忍不住生氣……拜託真的浪費我買書的錢和看書的時間好嗎……(這本書還是文學考研很多人推薦的現當代部分專著…我看得真是氣壞…


陳思和這麼說是因為他把比較的點放在了作品所能傳達出的向度上,而不是它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和它的知名度。

偏愛蕭紅是因為蕭紅的作品裡更能表現出「人類」而不是個人。

就像為什麼莫言能拿諾獎而許多被讀者所喜歡的知名作家(蘇童,余華等等)拿不到,這是寫作格局的問題,蕭紅想表現的是生命,生命所能傳遞出的力量,張愛玲想寫市井,寫煙火氣,兩個人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張愛玲讀了很多年了,大部分作品陸陸續續都看了,除了沒在大陸出版過的秧歌和赤地之戀。蕭紅是最近才讀的,讀完了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和十多個短篇,也算是大部分作品都讀了。

對張愛玲,一開始是膜拜的,因為那個時候看書太少歷經世事也少,很容易在她俯拾即是的金句下跪服。過了幾年,讀了她的《小團圓》,發現這才是她最好的作品,因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她用這「最深知的材料」寫了自己的童年,寫了自己的一生最愛,寫了自己的大半生,而且「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她是真的豁出去了。我讀了覺得很震撼,因為突然看見了一個真實的、鮮活,有生命的張愛玲,就好像她成了一個我認識的人,我結交過的人,我曾同吃同住同生活過的人。然後再重讀她的作品,半生緣也好,傾城之戀也好,金鎖記也好,紅玫瑰與白玫瑰也好,都能有不同的認識了,知道這裡面的人物都有哪些梗,知道她為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也突然發現早年讓自己膜拜的那些金句不算什麼了,並能明顯感到寫這些句子的張愛玲有點故作老練和世故。所以這些最廣為人知的張氏作品我是不會再讀了的,因為不真實了,就像看她在操縱舞台上演戲的人而已。但是《小團圓》我會再多讀幾遍,這是她唯一用生命書寫的作品,是很真實的作品。

蕭紅是近期才讀的,給我的感覺是她後期的作品更好,雖然她31歲就早亡,她的後期就相當於別人的早中期,但她29歲寫的呼蘭河傳,30歲寫的小城三月確實是非常好的,她寫人的愚昧無知麻木殘忍像魯迅,她寫家鄉的草木磚瓦星辰河流又像沈從文,她寫半生飄零一世寂寥又像曹雪芹。所以她是兼有思想的深度和藝術的厚度。而她最大的特點是率真,帶有原生態的那種質樸感。在她的成名作生死場里就顯現出了這個特點,雖然生死場寫的時候年輕,文字比較粗糙,人物刻畫差一點,結構銜接上也差一點,但她文字中那種直愣愣粗啦啦的原生態味道很有衝擊力,很震撼人。

她和張愛玲的區別是她一開始就寫的很真。

陳思和看起來很欣賞蕭紅的那種真性情,不喜歡張愛玲那種故作老練和世故通透,但他如果讀一讀小團圓,就知道張愛玲也有張愛玲的真,她那種真和蕭紅的原生態不同,她那種真是揭露自己和別人都毫不留情的坦率。

所以,用張愛玲早期的作品來給她定性是誤讀,要讀她後期的作品,尤其是小團圓,才能客觀地評價她。

但是,我認同陳思和所說的當代人喜歡張愛玲的理由,去看看豆瓣上她的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還有半生緣分數都高的出奇,反而小團圓才7點幾分,跟一些二流三流小說差不多的分。大家只喜歡那個看起來高深的、通達世故的,金句頻出的張愛玲。一遇到真實的張愛玲,人們反而不喜歡了!現代人的價值觀該有多麼虛無,才會如此迷戀早期張愛玲那種浮於表面的高深和通透,卻不能接受小團圓里那種真實多變而又豐富婉轉的人性!


小說故事類型向來都是五花八門的,兩人的可比性真的強嗎?我沒看過所謂蕭紅的書,可是張愛玲的書我看過,張愛玲這一生,活著自我,為情所累,她自問不曾累於人,不傷於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追求不同,我們不能隨便評人對錯,這世界多彩,因為包容一切,蕭紅也許是位好作家,可張愛玲的文亦是有目共睹。我並不喜歡別人這樣詆毀張愛玲,你沒走過她的路,你憑什麼去數落她的文,倘若你是她,未必能有這成就


記得意林上面有一篇文章是

《傅雷向左,張愛玲向右》

這個問題

我想也可以説:

蕭紅嚮左,張愛玲嚮右 來解釋吧

而且兩位一個是鄉村,一個是都市

沒有什麼可比性


文學評價嘛,很正常,張愛玲和蕭紅各有優點嘛,陳思和單單討論生命延展上這一點,張愛玲可能的確力度不夠,但在其他方面,這位學者就說不出來了吧,作者就要拿作品說話,這位學者的評價我就呵呵了


我,很喜歡張愛玲沒錯了。這個問題。。我也很手足無措啊(?ò ? ó?)我對蕭紅是有偏見的(誠實的我)我知道她的呼蘭河傳很厲害很不錯,那又怎麼樣?人人都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什麼陳思和是誰,我不認識(=_=)我們喜歡誰有什麼關係,人都有審美偏好的嘛,為什麼非得扣一個「可悲」的帽子???我忘了是哪個作家說過,擁有一個為人類奉獻的宏偉壯志不見得多麼了不起,想要像豬一樣吃喝不見得多麼上不得檯面。所以,喜歡都市奢華,喜歡張愛玲筆下的蒼白現實又有什麼不對呢???讀的出個名堂的人,看什麼書,書里都有黃金屋。一定要比一比哪個作家是不是很無趣?

—— —— —— ——(所謂的分割線)

我對蕭紅有偏見,是因為,大名鼎鼎的魯迅先森。除了初中就開始學到高中的那些莫名其妙完全看不懂的文章和他牛皮哄哄的軼事,我唯一了解的就是他和許廣平,蕭紅的糾紛了。人類的天性就是,心疼弱者,憧憬大團圓。跑題了,跑題了,就不說他們的事了,有人感興趣可以問我。總之,不看好他們\(〇_o)/


個人喜好吧

張愛玲和蕭紅我都很喜歡,各有所長,個人認為文學就是用來欣賞的,自己讀的好有所共鳴有體悟有快意,喜歡就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讀文章的感受,經歷不同環境不同性別不同視角不同可能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個人以為,張愛玲寫的文章也是很高級的,張蕭兩個作家成長環境不同,性情不同文章不同,但是同作為那個時代同樣是女性作家,她們還是有許多相同之處。

張愛玲也是很可愛很活潑的一個人,你看張的散文,那些短短的文章,會發現她是個多麼可愛有煙火氣的女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