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威震天下。但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替朝廷征讨割据江南的方腊,做了那只在火中替猴子取栗的蠢猫。出征的102位好汉阵亡59个,病死10个。当然,这只是小说演绎,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方腊,到底有多大地盘呢?

  宋江在历史真有其人,也确实是郓城县人。宋徽宗昏庸无道,宠信奸臣,民不聊生。宣和元年(1119年),官逼民反,宋江带着梁山泊活下不去的渔民扯了反旗,真正的逼上梁山。

  宋江集团的活动区域要比《水浒传》里的大多了。宋江除了有段时间确实驻扎在梁山泊,主要在东平府(郓州)至沂州(山东临沂)之间的区域,奉行流寇主义。基本上就是以抢劫为生,打一枪换一地。因此,宋江也被称河北剧贼、京东贼,淮南盗。

  这样的草寇很多,宋朝不可能出去用正规军对付他们,宋江面对的多是宋朝维持治安的地方部队。所以看上去,宋江集团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很厉害的样子。

  北宋的亳州知府侯蒙有见地,他认为宋江有过人之才,不如朝廷把他招安了,然后让他去讨方腊将功赎罪。实际上,这是让宋江与方腊两支起义军自相残杀,北宋可坐收渔翁之利。宋徽宗同意了侯蒙的建议,让侯蒙出任东平府知府,具体处理这件事。

  没想到侯蒙还没赴任就死了,宋徽宗只好调张叔夜到海州。张叔夜派出的探子打听到宋江等人劫了十余艘巨舟装载抢来的财货,连夜招募一千勇士,先埋伏在海滨,然后派出轻兵诱敌。合围之后,官兵焚烧掉宋江的巨船,宋江顿时阵脚大乱。宋军乘机进攻,当场抓获宋江的副手。宋江吃打不过,痛痛快快地投降了。

  很简单,亏得施耐庵、罗贯中妙笔生花,把一个本来比较平淡的故事写成了波澜壮阔的《水浒传》。

  和宋江这样的流窜盗贼团伙相比,方腊才是北宋的心腹之患。方腊还有个名字叫方十三,是睦州青溪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方腊在宣和二年(1120年)借助明教的信仰形式“蛊惑”民心,十月,方腊在睦州发动起义。方腊有政治头脑,自称圣公,定年号为永乐,“有组织有预谋”地开始了他的反宋之路。

  由于江南百姓受够了北宋朝廷的盘剥,纷纷响应方腊。方腊起义不到10天,就有好几万活不下去的百姓参加义军。起义军在息坑干掉宋将蔡遵后,于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州和歙州(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南面攻克衢州,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等地,

  十二月,义军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6州52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方腊准备画江而守,徐图渐进,并准备在十年之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再喜欢艺术,也知道脑袋没了,啥艺术也搞不了。为了保住吃饭家伙,北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准备会合金国伐辽的精锐军队调回来,由童贯率领大宋最精锐的禁军十五万,气势汹汹地来方腊要个说法。起义军多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如北宋的精锐禁军,很快被打垮。

  战斗失利后,方腊在宣和三年(1121年)的夏天,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县的帮源洞等地。石洞分上中下三窟,十分隐蔽。当时的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收买了叛徒方京,这才找到方腊的藏身之处。四月二十七日,内战内行的宋军大举进攻,最终擒获方腊及其妻子邵氏、儿子方亳、宰相方肥等共52人。没想到宋军内部开始抢功,宋军名将辛兴宗随后赶到,在洞里抢俘虏,结果造成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最后只抓到了39人,被押到东京汴梁处死。

  《水浒传》里说宋江征方腊是在宣和四年,实际上方腊在宣和三年就失败了,宋江征方腊完全是艺术虚构。宋江集团并没有固定的地盘,到处流窜抢掠,打了就跑,最后被张叔夜临时招募的一千名勇士打掉。方腊起义则震动东南,至少建立起了政权,地盘远大于宋江。方腊最后面对的是宋朝最精税的十五万禁军,虽败犹荣。方腊起义动摇了宋王朝统治的根本,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这一点是宋江没有做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