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貴重的代名詞。甚至於跟金有關的很多詞成語,都是顯得貴氣厚重。比如,皇上是“金口玉言”,書生盼望“金榜題名”,至交乃“金石之交”,新居常“金碧輝煌”,美景有“金風玉露”……正是因爲地球上黃金含量非常稀少,才造就了黃金的稀世之珍。

  黃金,從化學成分上分析,其實就是元素週期表中第六週期IB族79號元素金(Au)的單質形式,因色呈金黃色,故稱“黃金”。黃金的化學形式極爲穩定,質地較軟,是人類最早發現及開發應用的貴金屬,現在成了全球硬通貨,是世界各國通用的儲幣,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

  人類的黃金開採史已逾7000年,已經累計開採了約19萬噸黃金,佔到了全球可供開採量的7成以上。目前人類每年開採的黃金疊壘起來,相當於一個6.2米的立方體,摺合約3100噸,總價值達1239億美元。世界黃金協會樂觀估計,全球剩餘可供開採的黃金總量只有54000噸,按照現在這個開採進度,“挖礦”工作還可以持續20年。即使算上一些未探明的黃金儲量,應該也不會超過25年的開採期。黃金竟如此稀少?

  其實,地球的黃金含量並不少。金元素起源於超新星爆炸,爆炸產生的巨大的衝擊波將輕原子核進一步壓縮融合,產生了重金屬,金便是其中的一種。科學家通過對與地球同齡的隕石的分析,也發現了一些端倪:在這些隕石中, 金、鐵、鎳等重金屬所佔比重很大,這些重金屬,正是構建固態行星的原始物質。說明在地球上, 其黃金含量應該和同時期的隕石一樣,地球是一個“富翁”。

  在原生態的格陵蘭島,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進行分析,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在43億年前,地球剛形成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場黃金雨的洗禮。這場黃金雨,饋贈給地球至少60億噸黃金。這麼多的黃金,足以給地球鍍一個厚達4米的金殼,可謂“全球盡帶黃金甲”。

  那麼,這些黃金都在哪兒呢?原來,剛落下來的黃金雨,還是熔融狀態,加上原始地球溫度也很高,地質運動頻繁,疾步穩定,黃金難以快速冷卻凝固,加上黃金的密度大,足有19.32g/cm2,遠高於地球的平均密度5.52g/cm2,。熔融狀態的黃金便下沉到地球內核,在地幔的黃金約8600萬噸,遺落在地殼的則微乎其微。於是我們尋找金礦尤其是富金礦的機會就很難得了。

  腳下就是無盡的寶藏,我們卻無法開採,這要是讓強迫症知道了,是何等難堪?其實,物以稀爲貴,隨着人類科學的進步,未來也許可以進行深度發掘,將地幔中的黃金開採出來,又或者去外太空捕獲“黃金隕石”,重下一場黃金雨,也未嘗不可。也許到那時,地球上的黃金就廉價了,人類又開始去擁有鑽石海洋的木星和土星山挖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