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在美團點評的上市現場演講中,王興特別感謝了喬布斯,「特別感謝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感謝他帶來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才使得美團點評得以創造今天的奇蹟。」

  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事實上,正是由於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移動互聯網的恢宏大幕方纔拉開,接踵而至的繁榮讓哪怕只是用手機接單跑腿送貨這樣依附於整個商業生態的參與角色也從中受益匪淺。

  換言之,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諸多APP成功取代了PC互聯網時代的網站,以「入口」身份完成了對流量紅利的佔據,那麼智能手機則是上述這一切的載體與基礎,或者說,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大入口。

  在不久前召開的兩會中,5G成爲了最熱門話題之一,這其中不僅有着一衆科技、製造業掌門人也紛紛提出與5G相關的提案議案,工信部部長苗圩同樣做出了5G牌照發放已經提上日程的表態。

  5G網絡意味着更高的數據傳輸數量,更低的網絡延時、更低的成本能耗以及更可靠的網絡質量,可以滿足更復雜多樣的聯網需求,其商用落地爲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啓提供了可能。

  但物聯網時代的應用場景正如同從PC到移動的遷徙一般,產業規模的增長主要還是在於傳統終端的升級改造,而在這個過程裏,智能手機的定位相當微妙,其究竟是和用戶手裏的其他設備一樣處於平級的位置,還是能夠如同控制中樞一般的存在,繼續保有着傳承自上一個時代的入口地位,這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未來的互聯網下一階段——物聯網時代,誰又會成爲那個最大的入口?

  01

  從汽車充電樁看物聯網時代的入口之爭

  首先要指出的是,人類社會正在加速步入物聯網時代,根據IDC的數據預測顯示,到2022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2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將達到3千億美元,在全球的物聯網市場中佔比25%並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

  產業規模的增長主要在於傳統終端的升級改造,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品數量將增長至700億臺——相當於智能手機存量的20倍——屆時將極有可能佔據11%的全球經濟貢獻率。

  基於此,物聯網已經成爲了一片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華爲、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還是創維、TCL等傳統製造企業均紛紛入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物聯網帶來的絕不侷限於技術層面的改革,而將是整個產業生態的迭代。

  另一方面,物聯網對於傳統終端的升級改造也遠遠超越了移動互聯網對於傳統產業的影響,不同場景之間的隔閡並未消弭,基於垂直應用場景下的入口開始浮出水面。

  一個最爲直觀的例子是,汽車必定是物聯網時代的重要場景,而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與新能源的發展,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充電樁將成爲未來汽車物聯網的入口。

  簡單地說,因爲充電樁不同於加油站的即加即走,充電服務時間普遍在數十分鐘乃至數小時之間,這就給高附加值服務提供了空間,在充電期間,充電站可以提供汽車檢測、汽車保養維護等服務,還可以通過開發APP,實現手機預約、網上付費、到站充電兼維修保養的流程,打通廠商、消費者到服務商的整個產業鏈,打造綜合服務生態圈。

  而在數據沉澱、遠程管理之外,充電樁天然具備的支付終端屬性決定了其還可以擴展虛擬支付場景,打開車聯網廣闊的娛樂、應用等空間,進一步增加用戶粘性,形成自我成長的生態系統。

  不難看出,對於車聯網而言,手機成爲入口的可能要大大弱於充電樁,這是由後者與汽車場景的強關聯所決定的。

  02

  爲什麼電視可能是客廳物聯網的入口?

  那麼在客廳生活場景下,什麼終端將會成爲物聯網時代的最重要入口?2019 AWE上,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迴應媒體傳聞時表示華爲不會涉足傳統家電行業,但會推出具有電視功能的智能終端,讓用戶回到客廳。

  與之相仿的,是包括創維、TCL、康佳在內的一衆傳統家電製造巨頭,紛紛發力推動新技術研發落地與聯手科技企業合作伙伴,擁抱物聯網轉型。

  如創維在去年投資70億元建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期冀於憑藉自身自研AI芯片的技術實力將旗下智能家電產品連接打通,以智能電視作爲物聯網入口存在。

  再比如TCL在去年7月聯合美的、vivo、OPPO、科沃斯等製造業與科技業巨頭,共同組建了IoT開放生態聯盟。

  有趣的是,僅從電視行業現狀而言,其正處於公認的黃昏階段,過去五年中國彩電市場的銷售規模始終在5000萬臺左右徘徊,而相較其他家電產品,彩電的盈利能力日趨墊底,零售價也不斷創下新低,去年50與55英寸4K彩電分別跌破1800元和2000元。

  究其原因在我看來,物聯網時代的客廳生活場景——或者說智能家居生態——作爲可預期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家庭生活消費最重要的場景經濟,一直沒有徹底打開市場,如智能空調、智能廚房、智能鎖等終端,存在着不夠高頻、存在感較弱等痛點,難以成爲體系龐雜的家庭物聯網生態的核心。

  反而是電視作爲家庭生活場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於AI技術相結合之後,既保留了智能電視屏幕大、播放畫質更清晰、內容豐富的長處,又具備AI賦予的人機交互、個性化推薦等功能,更可與整個智能家居生態打通,成爲互聯網+家庭最理想的流量入口。

  正如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佔孟所說,「華爲對入口級的終端產品早有預判,這個產品要能加載其他應用,讓消費者留在客廳,短期內靠AR遊戲等應用,長期靠的是5G之後帶來的場景應用,以及IoT產品之間的交互和控制。」

  其實不僅僅是華爲,小米在智能電視領域的佈局要更早,儘管其只是小米所搭建智能硬件產業鏈條中的一環,但這未嘗不是小米在爲爭奪物聯網時代家庭場景入口所埋下的伏筆。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華爲、小米,還是諸多傳統家電製造業玩家,其在智能電視領域的野望都在很大程度上基於對電視能夠成爲客廳生活場景入口的押注。

  03

  物聯網的入口之爭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當然,電視想要成爲客廳場景的入口並非一路坦途,自互聯網興起以來,年輕用戶羣體正在逐步遠離電視,據CSM研究,2017年,中國人平均每天收看電視139分鐘較前一年急劇下滑13分鐘,一年內下滑的幅度約等於過去三年。

  另一方面,物聯網全面普及的基礎在於5G網絡的商用落地,而當前所面臨的最大痛點在於5G網絡協議和連接的碎片化,通信行業不同陣營的服務商提出了不同的標準。

  數據顯示,全球商用網絡中eMTC網絡有13張,NB-IoT網絡有47張。有兩張以上網絡的國家地區數量爲15家,不同的網絡標準意味着產業上下游的多處割裂。

  只有在這一痛點得到有效解決之後,物聯網產業纔能夠健康有序發展,彼時的2G、3G與4G所帶來的場景遷徙與產業崛起都遵循着這一規則。

  但無論如何,隨着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諸多巨頭們對物聯網背後的垂直領域不斷加速深耕,物聯網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或許屆時物聯網產業仍會呈現高度碎片化的姿態,但在各個垂直領域的入口之爭也將由時間給出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