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

  我們看到黑洞的真容

  作爲首批見證黑洞的人類

  要說不激動

  那是騙人的

  圖片來源:EHT

  歷經漫長的一個世紀

  我們終於等到了與黑洞打照面的這一刻

  當然

  網友們的腦洞也不甘示弱

  輪番上演了一陣黑洞PS大賽

  喫貨眼中的黑洞鴛鴦鍋

  藏在蜂窩煤裏的大宇宙

  論窮成狗的主要原因

  總之這個最神祕的“天體”

  竟然被我們這羣幸運的人類看見

  但在興奮之餘

  也別忘了

  這次黑洞照片可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在此我們先敲敲黑板

  WHY

  黑洞照片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1. 此次觀測證明瞭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2. 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

  3. 這張照片,是全世界科學家聯合起來的結果,是全球8臺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共同合作的結果

  4. 每年科學家的觀測窗口期只有10天,而這張照片拍了5天,“洗”了兩年,數據量相當四萬人一生全部自拍

  是不是聽上去不明覺厲的樣子?

  而以下關於黑洞的小小預備知識,

  可以更加讓你漲漲姿勢!

  1

  黑洞是什麼?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黑洞吸積盤

  2

  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我們這麼理解,黑洞本身是黑的,但是黑洞的周邊就不一定了。如果黑洞周邊有其他的物質,就會被它吸引,在它周邊堆積成盤,高速旋轉,相互摩擦,從而變得炙熱無比。氣體摩擦而產生了明亮的光與大量輻射,所以可以被地球上的科學家通過望遠鏡探測到。

  3

  黑洞是怎麼被我們“看到”的?

  從理論來說,黑洞是可以被直接看見的,因爲黑洞會吸收所有離它近的光線,留下一個清晰的黑色剪影。但因爲黑洞太小,所以這個剪影幾乎不可能被看見。想要被看見,就必須擁有超強的視力。

  圖片來源:EHT

  所以天文學家們將分散在歐洲、南美、北美、太平洋和南極的8臺射電望遠鏡聯合在一起,組成了一臺足有地球大小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分別在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對銀河系中那個超大黑洞,還有5000萬年以外M87星系中心的另一個超大黑洞,進行了聯合觀測。

  這也就是爲什麼,5500萬年前,地球剛剛出現類人猿,一束光從M87星系中心的黑洞“逃逸”,踏上前往地球的旅程,而它在昨天才被我們看到。

  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人類要如此“大費周章”在宇宙探索這件事情上?在好奇心的求索之外,我們究竟在宇宙裏追尋着什麼?

  《見字如面3》之《馬程田與劉慈欣的來往信》

  往小了說,如今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全球變暖”,實際上就是來自於NASA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對金星和火星的研究成果。

  在他當時向公衆發出警告的時候,人們還並不熟知“全球變暖”這個字眼。

  往大了說,或許可以用曾經出現在《見字如面3》的這封信作爲回答。

  《見字如面3》之《施圖林格博士寫給尤昆達修女》

  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部門副主管厄爾斯特·斯圖林格博士在給贊比亞修女瑪麗·尤肯達的信裏寫道:

  雖然航天工程似乎在引領我們遠離地球,飛往月亮、太陽和其他行星、恆星,但我相信,太空科學家對地球的關注和研究要遠遠多於對所有這些天體的關注和研究。

  地球將變得更加美好,這不僅僅是因爲我們可以將新的技術和知識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還因爲我們對地球、對生命、對人類的理解也將不斷被深化。

  《見字如面3》之《馬程田與劉慈欣的來往信》二現場

  劉慈欣也在給高中女生的信件裏回覆:

  大航海時代塑造了現代世界,而目前人類正處在第二次大航海時代的前夜,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喚醒深藏在血液中的開拓精神,勇敢地到星空中尋找地球文明的未來。

  它讓身處渺小空間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讓他們的思想馳騁在廣闊的時空中,讓其中一部分人產生衝出儲物間的強烈慾望,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人會將這總與慾望付諸行動。

  所以哪怕看上去那些星系與我們天各一方,但我們實際上卻與它們捆綁一起,關聯緊密。

  畢竟那些經過數十億年抵達地球的光線,最終會把我們和這個宇宙聯繫在一起。我們是宇宙的一員,也是宇宙史裏微小的一個部分。

  圖片來源:山藥Gon

  就像當我們看到這張5500萬年前的黑洞照片之時,就足以說明,當我們仰望天空,仰望星星的時候,就是在回望過去,就是在回望宇宙上百億年的歷史。

  作爲一百億星系中的一個,我們太過渺小。而正因如此,正因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們就必須往宇宙的深處去探尋。

  當1990年旅行者1號飛過海王星軌道之時,在距離地球六十四億公里以外,拍到了以上這張照片。

  可見地球在宇宙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之時。地球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之於宇宙的渺小。

  記得看《星際穿越》,就深切感受到在宇宙的無盡荒原裏,渺小如蜉蝣的人類在宇宙大手面前不足一提,但爲了人類的未來邁向未知星際的人,卻又因愛而充滿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我們所有的愛恨眼淚,所有的戰爭和平,所有的毀滅與重建,都不過宇宙裏的一粒浮塵。

  但我們仍在以自己的力量,爲了地球文明的未來,在洪荒的宇宙間求索。

  劉慈欣在克拉克領獎的致辭裏說: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黯淡的。浩瀚的星空永遠承載着我們無窮的想象力。

  而我卻更想用Brian Cox教授在BBC紀錄片裏的一段話作爲結束。

  “我們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每個人,你所熱愛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在宇宙生命最爲伊始的幾分鐘內,由自然的力量合成,在恆星的中心轉化,或者在它們燃燒的消亡中誕生。

  而當你去世的時候,這些碎片將回到宇宙中,進入無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輪迴之中,就那樣成爲宇宙的一部分是多麼奇妙啊!多麼攝人心魄的故事,多麼瑰麗宏偉的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