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不僅僅是技術,更要有溫度。

  作者|xx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4月11日-14日,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殖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浦江之畔,共同迎接第二十三屆國際生殖協會聯盟(IFFS)世界大會暨第五屆浦江生殖論壇的召開。

  大會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辦,美國科學院院士、IFFS前任主席Joe Leigh Simpson教授擔任科學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院士擔任中國科學委員會主席。

  隨着醫學的不斷髮展,輔助生殖領域也成爲熱點。輔助生殖治療是關係到個人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議題。

  4月11日上午的主旨報告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健康司副司長宋莉分享了對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現狀與發展的思考。

  1

  生殖健康重大問題不斷得到解決

  報告一開始,宋莉副司長明確了生殖健康的定義:199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上通過的生殖健康定義,指生殖系統及功能和過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狀態,而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生殖健康的主要內涵包括以下6點:

  人們能夠有滿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

  有生育能力

  可以自主且負責任地決定生育時間和數量

  夫婦有權知道和獲取他們所選擇的安全、有效、負擔得起和可接受的計劃生育方法

  有權獲得生殖健康服務

  婦女都能安全地妊娠並生育健康的嬰兒

  隨着醫療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國生殖健康水平也有了矚目的提高。

  目前,我國住院分娩率大幅度提高,農村地區尤爲明顯。2009年啓動項目以來,共完成近8000萬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檢查,近1500萬名農村婦女乳腺癌檢查,患病婦女得到了早診早治。

  孕產婦死亡率從1990奶奶的89.0/10萬下降到2015年的20.1/10萬,降幅達77%。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1991年的50.21‰和61.01‰下降到2015年的8.11‰和10.7‰,降幅分別達84%和82%。

  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幹預效果顯著。孕產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率均接近100%,艾滋病母嬰傳播率由幹預前的34.8%下降至4.9%。先天梅毒年報告病例數明顯減少。

  碩果累累,離不開每個醫務人員的努力。

  2

  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

  健康2030提出全生命週期的概念,對生殖健康和醫學發展提出了要求。

  從懷孕到出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婚前和孕前需要完善優生健康檢查,做好備孕與保健工作;孕期需要做好全程管理;臨近絕經,還需重視兩癌篩查和更年期保健工作。

  而輔助生殖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是生命週期的起點。

  2016年,全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有478家,專門從事生殖健康服務的人員達15042人,服務總量這些年也在快速增長,2009-2017年全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週期總量不斷上升,2016年首次超過100萬。安全性也在不斷提升,中重度OHSS發生率不斷下降。

  儘管輔助生殖技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宋莉副司長也毫不猶豫地表示仍存在挑戰。

  3

  輔助生殖技術需規範,嚴禁商業化

  “醫療水平不均衡、服務不規範、監管力度不夠、宣傳教育不到位”,宋莉副司長列舉了以上幾點現存的輔助生殖管理問題,引發深思。報告中,宋莉副司長提及基因編輯事件,表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涉及醫學、社會、倫理、法律等諸多問題,必須在嚴格監管裏規範實施,不能絲毫懈怠。

  輔助生殖技術承擔着一部分人類繁衍的重要使命。所以在輔助生殖發展方向上,宋莉副司長表示,要堅持科學引導、合理應用、規範服務,嚴禁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商業化。

  要規範應用ART技術、把握好ART適應症、安全合理的促排卵方案、規範取卵移植手術及胚胎實驗室操作、做好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臨牀妊娠後圍產結局的隨訪(輔助生殖-產科合作),關注/研究ART子代遠期發育,這樣才能使輔助生殖技術發揮應有的價值。

  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病員。”輔助生殖技術更需要不忘初心,從而保障母嬰安全,使得每個家庭都能更加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