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中塑造了兩個經典的人物形象,一個是郭靖,一個是楊康。郭靖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而楊康是個人人唾罵、認賊作父的惡人。

  郭靖和楊康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結局,這從他們青年時代所交遊的人物就可以看出來。郭靖以哲別、拖雷、江南七怪等爲師友,哲別、拖雷是英雄,江南七怪雖然不是有名的門派,但也是江湖豪傑之士。

  而圍繞在楊康身邊的卻是歐陽克、靈智上人、彭連虎、樑一翁、沙通天等這些陰險毒辣的江湖敗類。雖然楊康有一個名師丘處機,但丘處機一個人的正能量,又怎麼能抵消楊康身邊那麼多惡人的影響呢

  孟子曾經講了一個齊人傅之,楚人咻之的故事。一個楚國大夫請一個齊國人教他的小孩學說齊國話,但一個齊國人在教他,一衆楚國人在旁邊說楚國話,即使日夜鞭打小孩要求他說齊國話,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他放到齊國首都的鬧市,日夜鞭打小孩要求他說楚國話,那也辦不到。

  宋王身邊的薛居州是一個好人,如果宋王的身邊,無論年齡大小還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樣的人,宋王和誰去做不善的事呢?但除了薛居州,君王身邊個個都是不善之輩,他和誰去做善的事呢?僅僅一個薛居州,能夠把宋王怎麼樣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成爲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物,謹慎交遊特別重要

  《菜根譚》說:“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大意是說,教育子弟就像養女兒一樣,最重要的是嚴格管理她的日常生活起居,與人交往要謹慎。一旦結交了品行不端的人,就好像在肥沃的田地裏種下了一顆壞種子,這樣一輩子也難以長出好莊稼了。

  父母師長從小教育我們,不要和那些調皮搗蛋、偷雞摸狗、不務學業的人交朋友。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領導、老同事鼓勵你向腳踏實地、勤懇工作的同事看齊,這都是在提醒你,交友一定要謹慎。

  孔夫子說:“無友不如己者。”這不是沒有朋友比不上自己的意思,而是說,交友要謹慎,不要交那些與自己志趣不同的朋友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如果人人不與有惡習的人交往,有惡習的人只能與有惡習的人交往,那麼,不就會形成一些惡趣味的狐朋狗友羣,不就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嗎?

  如果抱着一顆善心想要去幫助那些品行不端、不走正道的人,這樣高尚的品格當然令人欣賞。但是,當你想這樣做的話,先要問自己,自己的信念夠不夠堅定呢,自己在名利聲色面前會不會動心呢

  《論語》記載了兩次圖謀不軌的臣子請孔子出山相助的故事。一次是佔據中牟城的佛肸派人去請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我聽先生說過:‘親自做了壞事的人那裏,君子是不去的。’現在佛肸據中牟反叛,你卻要去,這怎麼說得通呢?”

  孔子說:“是的,我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我不是也說過堅硬的東西,再磨也磨不薄嗎?潔白的東西,再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隻匏瓜嗎?怎麼只能夠掛在那裏,不想有人來採食呢?”

  另一次是盤踞費邑的公山弗擾派人請孔子,孔子也打算前往。子路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爲什麼一定要到公山氏那裏去呢?”孔子說:“他讓我去,難道是白白讓我去嗎?假如有人用我,我也許會使魯國成爲東方的周王朝,使周王朝的禮樂制度復興。”

  佛肸、公山弗擾派人請孔子,孔子也知道他們品行有虧,但孔子認爲自己有堅定的信念,不僅不會受他們的擺佈,而且有機會實踐自己的理想,所以躍躍欲試。雖然孔子最終沒有應二人之請,但從孔子之後在魯國從政、周遊列國的事蹟來看,他是有定力不受他們的影響,反而可能影響他們的。

  如果有孔子那樣的定力、高貴的品格與仁愛的心,當然可以與品行有虧的人交遊,並嘗試改變他。但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跟從善良的人,學習善良的行爲就像登山;跟從不善的人,學習不善的行爲就像山崩

  隨惡易,學善難啊。

  所以,我們一定要謹慎的選擇交遊的朋友,培養自己的內在,如果修煉到有足夠的定力,能夠不爲名利聲色所迷,纔可以三教九流、各種人物交往而無礙

  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的時期,所以,一定需要父母師長提醒不要與不善的人交遊,而要與正直的人爲友。既使成年,如果估摸自己達不到財色不動於心的修養,還是與品行不端的人保持距離爲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