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是养老金的事儿!

  这次社科院最新的报告坐实这个扎心的消息——这届80后,可能拿不到养老金了。

  1

  养老金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

  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第二次发布养老金精算报告。和去年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8-2022》相比,今年的报告将预测期从5年延长至30年。

  《报告》预测,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翻倍。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

  简单地说,2019 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报告》同时预测,当期养老金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累计结余将于2027 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并在2035年耗尽。

  2035年看似遥远,其实不然。即使年纪最大的80后,到那时还依然没超过退休年龄。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此外,《报告》指出,中央调剂制度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期结余的两级分化,但基金可支付月数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明显。

  2025年以后,超过基准线的省份一直维持在17个,低于警戒线的省份数量却在继续增加,到2028年高达13个,而介于基准线和警戒线之间的省份到 2028 年只有两个。

  2

  社保降费后,中央调剂金能否撑住?

  今年5月1日起,各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费率要降至16%,预计减轻缴费负担1900亿元。

  费率调整前,这些收不抵支地区的费率大部分在19%、20%,下调费率将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养老金的窟窿会更大。另一方面,我国养老金自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十四年上涨。今年更是再次上调5%。

  收入减少、支出增加,一增一减缺口更大,即便中央调剂金比例增至3.5%,能否补足缺口?这一问题还值得商榷。

  更何况养老金缺口如何堵上,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长远考虑,还应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对此,社科院的《报告》介绍,当前社保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制度的激励性。一方面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当前未参保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进来,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鼓励参保者多缴多得,坐实费基。

  《报告》指出,当前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参数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退休年龄低、缴费年限少、待遇指数化机制尚未建立以及缺乏财务动态调整机制等,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改革方案加以改进。

  为此《报告》建议,应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完善精算制度,引入财务动态调整机制。

  3

  延迟退休什么时候来?

  关于延迟退休,并不是近日以来才出现的新话题。

  从2008年开始,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就不曾停止。那个时候,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称就说过,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而事实上,截止到目前,人社部并没有公布过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方案。

  一方面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延迟退休就意味着某一部分岗位没有空缺,所以一些到了退休年龄的老人跟年轻人抢饭碗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延迟退休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但是就目前的环境来看,中国并不适合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

  另一方面,对于下岗职工来说,就更不待见了。下岗后变成灵活就业者,勉强维持生活,眼看到了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退休领点养老金。结果延迟退休年龄,又要晚几年才能领,他们肯定不开心。

  因此,总体来看,延迟退休会来,但近几年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

  —END—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