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我喜歡,因為我是岷縣種植 當歸 黃芪藥材葯農。

對於種植來說,我們還是比較相對有經驗,問這個話題的朋友,你絕對是移栽,盲目移栽也是各個方面比較不懂。

當歸種植距離保持在20公分左右間距,當歸苗兩顆栽,一顆怕起苔。

黃芪可以看苗子大小 長短來進行種植,幾本間距非常簡單,一顆黃芪的尾部,接連下顆黃芪的頭部。


黃芪,當歸地道來說都是北方品質最佳,當歸尤以甘肅的岷歸為最,後引種於雲貴高原的雲南,四川,貴州質量也不差,稱雲歸。黃茋主產東三省,甘肅,內蒙古,以內蒙古綿芪為最佳,現在全國各地均在引種栽培了。

曾經做過縣農業技術推廣員,種過許多別的藥材栽培,因為藥材地道性沒有栽培過當歸,黃芪兩葯,但是,學習過根及地下莖類中藥材栽培技術,與此基夲相通,作部分表述,對栽培者有所幫助。

黃茋,基夲習性,喜涼爽氣候,有較強耐寒性,怕水澇,忌高溫,幼苗期要求土濕潤,成株後耐旱,系深根作物,要求土壤深厚,質疏鬆,透氣性良好的砂質酸性為好。

先期育苗,移栽的產量較高,移栽行距20至25釐米,開淺溝,溝深3釐米,株距10至15釐米,每畝約2萬株為宜。

當歸,基夲習性,喜涼爽而濕潤環境,最好選用海撥一千米以上,三千米以下高山斜坡地。幼苗時喜蔭,忌陽光直射。土壤以微酸或中性,土層深厚,疏鬆而肥沃,切記夲藥材種植不能連作。

當歸一般採用種子直播方法,可以條播或穴播,但以穴播產量高,按穴距27釐米,品字形挖穴,深3至5釐米,穴底整平,每穴播種子10粒,擺成放射狀,稍加壓緊後,覆蓋細土。上再蓋落葉,以利保溫。因為當歸均以山斜坡地種,確實不好算出畝株了。成苗高3釐米時,間苗一次,留壯,當苗高10釐米,再次間苗,每穴留壯苗2株。

追肥管理,因當歸,黃茋都是地下莖塊作葯,苗期絕不可施以氮肥,只可施農家廄肥,少量過磷酸鈣,草木灰等。

希望小小介紹對你有點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