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年4月13日(週六)晚19:00-21:00

  地點

  學而優書店(新港店)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93號

  嘉賓

  張檸、申霞豔、班宇

  掃碼報名

  嘉賓簡介

  張檸

  作家,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學創作研究所所長。著有長篇小說《三城記》,長篇童話《神腳鎮的祕密》,中短篇小說集《幻想故事集》等。著有學術著作《土地的黃昏》《文學與快樂》《民國作家的觀念與藝術》《感傷時代的文學》《白堊紀文學備忘錄》《枯萎的語言之花》《敘事的智慧》《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等。

  申霞豔

  女,湖南衡陽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職暨南大學文學院,著有《消費、記憶與敘事》、《第二現實》,在《文學評論》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多篇被轉載,多次獲獎。2002年-2008年任《花城》雜誌編輯、副編審,2008年2月-2018年7月任職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2012年通過教授職稱資格。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任多種獎項評委。

  班宇

  1986年出生,瀋陽人。作品見於《收穫》《當代》《十月》《上海文學》《作家》《山花》《小說界》等雜誌,曾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思南文學選刊》等轉載。小說《逍遙遊》入選“2018收穫文學排行榜”,並獲短篇小說類榜首。出版有小說集《冬泳》。

  圖書簡介

  一部書寫“80後”成長史的長篇小說,聚焦主人公顧明笛的命運變遷。同時直面當下中國城市生活,以此爲原點輻射社會各個階層的生存和精神狀況。新興時代,小資青年,有多少人在“逃離北上廣”,就有多少人在這裏尋找歸宿。沙龍、報社、高校、互聯網,立足的城市與遙望的鄉村,哪裏纔是顧明笛們的出路?小說較爲完整地塑造了當代青年的典型形象,突出他逐漸敞開自我、認知世界、尋求愛獲得愛,並最終由一位具有“小資情調”的青年成長爲真正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人的歷程。

  就是在這樣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甚至過剩的時代,依然還有這樣形形色色的年輕人,面對現代化的滾滾歷史車輪,他們的靈魂、他們的精神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家園、找不到自己的棲息地,流浪與尋找就是他們精神生活的主旋律。這是一種新的匱乏,是在溫飽不成問題、小康觸手可及條件下的一種新匱乏!匱乏與拯救,這是人類在走向現代化、置身現代化時代共同面臨的宏大的主題之一。

  ——潘凱雄(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

  張檸這部小說寫了三座城:北京、上海、廣州——俗稱北上廣——這是我們改革開放時代生活現實變化最前沿的三大城市。三個不同城市的面貌,三個空間裏呈現出的不同的生活形態和趣味,使小說天然地有了一種內隱的變化,也可以說是大空間裏的小歷史。小說寫了一羣青年文化人在這三城中的生活、奮鬥或掙扎,他們困擾、追求和成長,尤其是由南到北或由北到南的遷徙活動,十分富有歷史感和時代意味。

  ——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在強調並承認《三城記》所具成長小說特點的同時,我們卻也必須認識到,僅僅用成長小說這一定位根本就無法框限住張檸的這部其實思想內涵相當駁雜豐富的長篇小說。事實上,從藝術結構的角度來看,張檸的這部長篇小說可以說由兩條彼此間時有交織的線索組成。如果說顧明笛個人的成長經歷構成了其中的一條線索的話,那麼,作家藉助於顧明笛而充分展開的對於轉型期中國社會現實頗具廣度與深度的描寫,就毫無疑問可以被看作是另外一條結構線索。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三城記》是一部成長小說,莫如說更是一部敏銳深刻地洞察表現着紛紜複雜世象的社會小說。

  ——王春林(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