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道:

  “三十個春天看不到第三十一次花開,三十個秋天看不到第三十一籮小麥。”

  有耕耘纔有收穫,世間法如此,出世的修行亦是如此。

  我們看到了祖師大德一夜之間開悟,

  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他們開悟之後的感慨:“我也曾經累劫修!”

  福德可以分享,善根卻只能靠自己的辛苦努力。

  因此,臨終之際,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突然出現一個善知識給我們作開示;

  平時悠悠泛泛,臨命終時我們也不能指望突然間正念現前。

  這不符合佛教的因緣觀。臨終正念要靠我們平時的栽培!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

  不可能說你平常沒有這種功能,臨終突然間出現這種功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佛法不講無中生有,一定有因緣。你現在要栽培它,它以後纔會出現。如果你現在的心,別人嘴巴一動、別人講一句話,你的情緒就很波動,那你臨命終時一定會受到外境干擾,一定的,這是等流性!你上游的水流是黑的,流到下游自然是黑的,除非你過程中產生了修學、產生了變化,否則你上游是什麼、你平常是什麼,你臨終就一定是什麼!

  所以,佛陀說,你不要把現在的假相看得太重。你要想一想,憶念真如、想想你本來面目。你本來是清淨的,你“本來無一物”,你何必去惹這個塵埃呢?既然人生只是個過程,你何必多事呢?弄得你通身的業力,弄得你臨命終這麼被動!你到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真正的覺悟,是你平常就必須培養的。

  我不相信你平常是顛顛倒倒的,臨終突然間有正念,我不相信!這個不合乎佛教因緣觀。你那個正念誰給你的?你怎麼有這個正念呢?福報可以,佛陀可以送你福報,福報可以透過迴向相互受用,大家可以分享;智慧不能分享,智慧這一塊不能分享,善根不能分享、不能取代的!

  所以,這個“安住力 ”對淨土宗人很重要!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三分鐘、五分鐘的安住,因爲你只要衝過臨終時這個妄想的現前,你只要熬得過去,阿彌陀佛就現前了。

  可能你臨終只需要五分鐘的正念,但是,臨命終五分鐘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時間來栽培,因爲你別無選擇!當然,這個看你的善根。有些人善根深厚,他聽了幾遍就懂了,因爲他有一個美好的過去,他過去很用功;有些人善根差,也沒關係,不要自暴自棄,只要他肯努力,就會改變。

  你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你今生不讀更遲!

  ——節錄自《佛法修學概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