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新氧奔赴納斯達克上市,除解了投資機構套現之渴外,對其自身發展似乎並無多大裨益,甚至可能還需要更多精力、更高成本來應對美股市場所帶來的考驗。

  2、儘管金星曾公開表示,新氧財務狀況良好,現金儲備充足,並不急於上市。但顯然,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收割期”到了!

  3、新氧上市恐怕是其背後資本方早就設計好的套路,畢竟從一開始就是美元基金投資,新氧的VIE架構應是早先就爲經緯中國所勾畫過的。E輪其實就是上市前的“收官輪”了。

  4、新氧藉助互聯網在醫美領域的產業化佈局,也曾不斷遭受外界和媒體的各種質疑。包括被指“靠刷單引流”、“造假盈利”、持續過度宣揚“整容上癮”、管理不到位導致內部貪腐等。

  第一,又來了!

  4月9日,“全球最大醫美互聯網平臺”——新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擬赴納斯達克上市。不出意外,“互聯網醫美第一股”的桂冠,要被“SY”(新氧的納斯達克代碼)摘得了。

  2013年成立以來,新氧先後完成了6輪融資,融資總額高達15億元人民幣。而在A輪接受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投資時,新氧似乎就已經註定了在美股上市的命運。

  按照其招股書,新氧營收的主要來源爲“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2018年新氧的信息服務收入達到4.15億元人民幣,營收佔比爲67.3%;預訂服務收入爲2.02億元。

  最近三年,新氧的營收規模迅速膨脹,在2016年0.49億元的基礎上,其2017、2018年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428%、138%,2018年實現淨利潤5508萬元,同比增幅也高達220%。

  從財務指標來看,新氧的確進入了一個容易被資本市場接受的階段。但筆者認爲,新氧奔赴納斯達克上市,除解了投資機構套現之渴外,對其自身發展似乎並無多大裨益,甚至可能還需要更多精力、更高成本來應對美股市場所帶來的考驗。

  01|不上市的美版新氧

  實際上,新氧這樣的醫美第三方平臺模式並非首創。早在2006年,大洋彼岸的美國西雅圖就誕生了一家名爲“RealSelf”的網站。

  這家以醫美分享社區爲主打概念的網站,內容包括各種類型手術介紹以及受用戶歡迎度排名、用戶體驗長評、不同領域專業醫生介紹和推薦、醫美基礎知識科普等。

  *RealSelf 網站“用戶長評”功能模塊

  新氧與之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分享社區”。

  RealSelf的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醫美手術經歷用圖文的形式發表在網站上,並就手術技術細節、機構及主導醫師、手術費用、效果和副作用等做詳細介紹,同時有意願的用戶也可以與醫生聯繫、提問。

  而新氧創始人金星曾在著名的中文網絡社區貓撲擔任運營總監,恰是這段經歷爲其將網絡社區運營垂直引用於醫美領域,有着重要的影響。

  在線醫美社區也正是新氧最初始的一個標籤。用戶也同樣可以將自己的整個整形過程分享上傳到新氧平臺上,供他人蔘考。

  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氧可以說是中國版的RealSelf。不過,相比後者,新氧的發展速度可謂神蹟。

  按照2017年的數據比較(這一年,在線上訪問量上,新氧超越RealSelf成爲“全球最大醫美互聯網平臺”):

  創辦11年的RealSelf積累了200萬條用戶案例、評論等,當年有9400萬次的用戶訪問量;創辦4年的新氧也積累了超過200萬篇“美麗日記”,同年新氧網站及APP訪問量達到了1.14億人次。

  有趣的是,2018年4月間RealSelf完成了4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這是時隔十年RealSelf獲得的第二筆融資。在此之前,RealSelf僅獲得了2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

  這一次的融資資金,RealSelf是用於其業務向全球範圍內擴張。實際上,RealSelf的用戶中有大約四城是來自100多個國家的非美國用戶。

  在覈心的業務模式上,RealSelf主要是通過爲醫生導流收費。據說很多年前公司就已經達到了盈利狀態,造血能力良好。

  可查資料顯示,就是這樣一家美版新氧的公司,卻從未染指美股市場。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尋味之處。

  發展13年,RealSelf公司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走,甚至連融資都很任性地相距十年之久,換做中國市場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02|“不得不”上市的新氧

  新氧美股上市,早有耳聞。

  2018年9月間,新氧完成了其成立五年來的第六輪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中銀國際、中俄投資基金、經緯中國跟投的7000萬美元E輪。

  就在官宣E輪融資完成的同時,新氧便傳出來已經在醞釀上市招股事宜;今年2月間,媒體曝出其祕密申請美股IPO,融資規模約3億美元;再到昨日新氧確認提交招股書,消息實錘。

  儘管金星曾公開表示,新氧財務狀況良好,現金儲備充足,並不急於上市。但顯然,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收割期”到了!

  從2014年1月1日經緯中國投下數百萬美元,新氧完成A輪融資算起,之後五年多時間裏新氧完成的六輪融資,經緯中國“陪伴式”參與了其中的五輪。

  通常醫療領域投資基金期限多爲“5+2”,按此推斷,新氧背後的資本方也到了一個該退出的時間窗口了。

  所以,新氧上市恐怕是其背後資本方早就設計好的套路,畢竟從一開始就是美元基金投資,新氧的VIE架構應是早先就爲經緯中國所勾畫過的。E輪其實就是上市前的“收官輪”了。

  但美股上市,對於新氧又能帶來什麼呢?

  如果按照此前數輪融資時的估值,新氧目前的估值應在20億-30億元人民幣之間。而根據2月份曝光的3億美元IPO融資規模算,差不多也就是20億元人民幣。

  對比2018年新氧6.17億元人民幣,且還將保持倍速增長的主營收入,20億元的融資規模並不算高。

  若在A股創業板上市,這個融資規模也可謂是“袖珍盤”了。

  然而,倘若再看看中概股在美股市場近幾年的整體走勢,就會爲新氧登陸美股之後的市場表現捏把汗了。

  2018年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一個“大年”。共有36家公司首發上市,其中28家中概股遭遇股價破發,破發率高達86%。

  不僅破發率高,這批中概股公司平均股價較發行價跌去了三成左右。

  其中,頂着“互聯網智能家居第一股”盛名的盛世樂居,上市首日股價便下跌20%,此後股價一路下跌較發行價跌去94%,股價長期維持在1美元以下。

  而另外兩家國內非常出名的教育機構尚德機構、樸新教育上市之後迅速破發,兩家公司股價較發行價一度跌去了77%和66%。

  除了美股市場的沉浮之外,中概股的集體失寵已是常態。

  一方面是因爲中美兩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和經濟博弈日趨激烈;另一方面以美國本土投資者爲主體的美股市場,對於很多中國的新經濟概念公司很難理解。

  從全球醫美市場格局看,實際上包括中日韓在內的最活躍的東亞地區,醫美市場更多偏重於整形美容,而歐美市場則偏重於抗衰美容。

  再進一步分析,雖然新氧與RealSelf同樣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但中國醫美市場畸形的渠道獲客成本,甚至佔據了醫美機構總成本的六七成,這恐怕也是美國投資者不能理解的事情。

  因此,以新氧的模式是否能打動美股市場的投資人,恐怕是個巨大的問號,況且爲數不多的可參照公司RealSelf,並沒有上市。

  要說新氧通過美股上市,是想要推高行業競爭壁壘或者資本厚度。恐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

  03|逃不過的被做空命

  冒着破發風險“流血上市”還不是新氧IPO的最大挑戰,美股市場的“食腐動物”們纔是其最有威脅的對手盤。

  還是以2018年中概股在美股市場被做空的案例來說。

  拼多多可謂去年最受關注的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之一。2018年7月26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僅僅過了三個半月,做空機構Blue Orca就發佈了一份長達42頁的“指控”報告。

  內容包括:拼多多虛報營收和虧損數據;虛報員工人數,隱瞞人力成本;爲披露的關聯方祕密承擔人力成本;虛報GMV不合理的收入確認;估值過高。

  Blue Orca甚至聲稱:認清PDD的本來面目後,投資者們就會發現PDD根本不值得投資。

  Blue Orca的創始人哈佛法學院博士Soren Aandahl歷來就是做空中概股的高手。自2011年以來,他的機構做空過16家中概股,只有4次失手,其他12家公司甚至有被摘牌和長期停牌的。

  2012年6月退市並被迫進入強制破產程序的中國醫療技術,正是其作品。

  作爲一種市場監督機制的存在,做空機構很善於從上市公司發佈的各種報告、財報中找尋做空的線索。

  不僅如此,諸如渾水、香櫞這種大牌“空頭”還會去實地調查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供應商、客戶用戶,以及競爭對手,從而挖掘做空“題材”。

  事實上,由於很多中國公司發展速度飛快,不免瑕疵很多,加上投資人急於早日脫手,都會爲做空機構所利用。

  即便如當年的新東方、去年的拼多多,花鉅額成本全力抗空勉強扳回局面,但也消耗巨大,品牌蒙污。

  推及新氧,其可以做空的線索恐怕並不難覓。

  整個醫美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以來是一片灰黑色的市場,“黑醫美”至今在是市場上有很大的權重,這導致了整個市場生態環境非常惡劣。

  儘管新氧這樣的平臺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陽光化”發展,但即便正規的醫美機構也存在“重運營、輕市場,營銷主導市場,甚至誘導用戶”的現象。

  而新氧藉助互聯網在醫美領域的產業化佈局,也曾不斷遭受外界和媒體的各種質疑。包括被指“靠刷單引流”、“造假盈利”、持續過度宣揚“整容上癮”、管理不到位導致內部貪腐等。

  倘若這些被國內媒體指摘的問題,確實存在,新氧未來股價恐怕是在劫難逃。上市之後,任何不規矩的行爲都會被放大。

  況且,醫美行業仍然被認爲是醫療服務市場的一種類型,對醫療核心本質的安全問題也有非常嚴苛的要求。

  再者,美股市場很多投資人對於商業倫理的看重,甚至勝於對賺錢能力。若是做空機構從醫美行業內部挖出些新氧的“黑料”,都將會打擊新氧股價和市值表現。

  中概股獵豹移動去年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廣告監測公司爆料存在廣告欺詐、流量造假等問題,導致股價暴跌。

  這一幕,未來會發生在新氧身上嗎?無論如何,新氧與金星都應該先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美股上市只是另一種挑戰的開始。(一點財經略經修改)

  來源:多肽鏈(ID:Medical-mRNA)

  作者:嚴 睿

  編輯:劉一傑

  審校:蘇慕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