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百貨商場外觀1

           紅場東邊自古因交通及地理位置發展成繁榮的商業區,以伊因卡(Ilyinka)和瓦瓦卡(Varvarka)街為界由北而南劃分為上中底三個交易列(Trading Row),不同交易列的屬性略有差異,上交易列主要是零售,中交易列則為批發。1869年莫斯科市政府打算拆除舊有上交易列重新規劃,結果因貪腐醜聞及利益分配問題引發商家強烈反抗,他們組成委員會跟政府交涉,最後政府以合組公司模式進行重建計畫。

2國家百貨商場拱門

            新上交易列於1890年動工,1893年落成開幕。這棟長242公尺的梯型建築是當時俄國建築技術的巔峯,1917年十月革命後收歸國有,1921年把它當成國家百貨商場(GUM),這也是現今名稱的由來。

3透明屋頂1

            國家百貨商場由波美朗瑟夫(Alexander Pomerantsev)所設計,工程由舒霍夫(Vladimir Shukhov)負責。寬14公尺由鋼架跟玻璃所組成的透明屋頂為商場最大特色。

4透明屋頂2

            看似輕薄的玻璃屋頂經過精密的設計,由740噸鋼架超過兩萬片玻璃構成可承受隆冬積雪的巨大重量。舒霍夫是近代著名金屬結構大師,他開創雙曲結構體系的新領域。這些以非歐幾裏得幾何中的雙曲線為基礎的結構,今日被稱為旋繞雙曲線結構。

5中央噴泉

            國家百貨商場由四棟三層樓建築構成,每棟間有空中走道相連。這是正中央的噴泉,在水池裡擺滿哈密瓜跟西瓜當造景,很不俄羅斯的感覺,後來在超市才知道在俄國西瓜很普遍也很便宜。

6中庭

         國家百貨商場屬俄羅斯復興風格(Russian Revival style),源自十九世紀中葉的復興風將彼得大帝前的俄羅斯傳統及拜占庭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1891年商場內曾舉辦書展,來商場不僅能購物也能參觀展覽,這觀念成為現代商場的原型。

7購物中心

           現今的商場是莫斯科最高檔的購物中心,世界各大名牌包括GUCCI、LV、CHANEL等都可在這裡找到,由此可知的邊的物價水平有多高,對這些不二價的名牌沒差,但如果要買其他的東西還是去別處吧。

8商場長廊1

            蘇聯時代除史達林(Stalin)執政時期外國家百貨商場都用於當成國家的門面,貨品架上展示各式各樣的商品,凸顯共產主義統治下的富庶豐饒。可笑的是資源極不平衡的生產模式,民生商品嚴重短缺架上常是空空如也。

9商場長廊2

            每當到了貨品補充日,民眾會在商店前大排長龍等待,人潮甚至擠到紅場上去,為的就是搶到配給不多的商品。蘇聯刻意壓低物價(高物價被視為不合法),讓人民負擔得起,但缺乏市場機制的經濟導致商品長期『供應不足』。

10超市1

            商場內不只有高檔的名牌店,最後一棟一樓中央廣大的空間是商場自營的超市『美食家一號』(Gastronome No1),如果沒什麼時間前往郊區超市的人,這裡是買伴手禮的最佳選擇,想想要在市中心找到這麼大的超市不容易呀。

11超市2

            美食家一號內從糖果巧克力到伏特加魚子醬應有盡有,除了超市常見的外,有部分是『GUM』自有品牌,同樣的東西價錢當然還是貴些。裡頭佈置的跟宮殿沒什麼兩樣,不買進來逛逛也是種特別的體驗。

12國家百貨商場外觀2

13食堂5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