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能夠長時間地專注於某一項工作而不倦怠,就像孩子在長久學習中也會產生精力耗竭的情況。

  倦怠(Burnt-out)一詞,是由美國精神醫師赫伯特·費羅登伯格於1974年首次提出,用來指在職人士面對過度工作時,經驗情緒耗竭、喪失最初的動機和成就感。

  隨着概念的不斷延伸,學習領域中的倦怠研究也逐步受到關注。

  學習倦怠的定義

  是指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爲之時,就會感到厭倦、疲乏、沮喪和挫折等情緒,從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當的逃避學習的行爲。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連續一到兩個小時的學習導致的身心疲勞,只是大腦發出需要暫時休息的信號,屬於正常的身心調節過程,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倦怠。

  美國著名心理學網站“今日心理學”表示,學習倦怠不只是簡單而言的學習疲憊感,當學生長時間承受超負荷作業、並且對自身學習情況失去掌控時,他們很容易失去對課業以及其它學習活動的熱情,從而對學業產生負面消極的態度。

  那麼,該如何提早發現孩子正在經歷學習倦怠期呢?不妨先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幾個跡象吧

  1

  成績下降

  在新學期剛開始時,面對全新的班級、老師和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上都會顯露出極大的興奮感。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難度加強的學科、超負荷的作業量、來自家長的壓力,甚至僅僅是他們對自身期望值和現實導致的落差感都會讓他們對學習不再感興趣。

  一個普遍的跡象就是成績分數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特別是在一學期的中間時間段。

  2

  和家人朋友減少接觸

  學習倦怠可能會導致壓力、焦慮,甚至產生抑鬱,而這些都能夠通過自我強制隔離表現出來。

  比如孩子們會以太累或者太忙爲由拒絕之前踊躍參加的活動,因爲以往的興趣都被學習帶來的失落感所超越。

  3

  經常想睡覺

  有些孩子習慣於熬夜學習或者娛樂,這樣一來他們會因爲缺少睡眠時間而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期間和家中睡覺。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內經常趴在書桌或者餐桌上入睡,這可能是他們過分消耗了精力,而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習慣的良好遵守。

  4

  上學或者上課遲到

  一些孩子會有這樣的心理:因爲我熬夜學習,所以遲到一會兒是可以被諒解的。

  而父母們考慮到孩子處於青春期或者自尊心強的緣故,對於這些間歇性但不停止的現象會選擇讓孩子自己解決。

  突發性的遲到很可能會演變爲故態重演,特別是孩子們似乎不再關心要承擔怎樣的後果。

  5

  開始裝病

  爲了不想上學,多少孩子曾經假裝生病騙取父母的同情心,以此來換取逃離幾天校園的快感。

  但如果一個天天嚷着喜歡上學的孩子開始以身體不舒服爲由不想上學,父母這時候就要注意了。

  試圖逃學可能不只是孩子因爲學習壓力想暫時得到緩鬆,還會有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或者校園欺凌等問題。

  6

  減少課外活動

  在某個領域表現優異的孩子,可能會通過削減其它活動來達到緩解學習倦怠的目的。

  比如一個學業負擔繁重的孩子會放棄學生會的職位,一個體育特長生會放棄其它課外活動或者不太重要的科目,即使他們內心還喜歡着。

  7

  父母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的學習倦怠,父母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認清並正視這個問題。

  很多被忽視的學習倦怠症狀,都有可能發展爲校園欺凌、心理健康等嚴重性問題。

  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幫助他們提高對生活的積極性,能夠有助於父母發掘真正的問題所在。

  一旦發現學習倦怠是主因,父母們也是能夠有所作爲的:

  與孩子共同制定具有挑戰性但可實現的合理學習目標

  幫助孩子管理健康作息表,包括參加緩解壓力且有趣的活動

  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一個能夠自我調節好學玩平衡的榜樣

  給予鼓勵和讚美,讓他們感受到自我肯定

  設立符合現實的期望,鼓勵而不是催促孩子實現成功

  讓孩子意識到不需要做到盡善盡美,一時的失敗是可以接受的

  結語

  學習這件事,本身就是對正向結果的期望。

  因爲學習能夠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孩子們就會努力去學;而當結果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他們會採取一種負向的逃避態度,以此來擺脫懲罰或者失敗。

  燎原之火,起於微末。

  很多父母忽視的孩子對學習興趣喪失的原因思考,也會導致諸多不可預估的糟糕情況發生。

  孩子需要得到過渡性的引導,正如父母也需要通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找到癥結所在。

  讓自己對年幼的生命樣貌有更深刻的體會,纔是對孩子的愛真正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