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君君電影院]微信公眾號TVwanda,轉載請註明出處

近期,新聞頭條又被兩位大佬霸佔。

一邊是強東哥在美國涉嫌犯了事,一邊是「沒碰過錢」的馬雲爸爸要退休,引得喫瓜羣眾紛紛圍觀。

但在屏幕背後湊熱鬧的年輕人,卻基本都離大佬有著不可逾越的距離。

新聞只是他們窺探「成功人士」的小小窗口,湊完熱鬧大家還是得繼續埋頭於疲憊的生活。

他們整天咬牙努力,但沒多少人在乎他們的辛酸生活,他們是中國青年。

《中國青年》 I 2014

豆瓣:7.9

推薦指數:

《中國青年》共分六集,每集只有十幾分鐘,從多個方面展現了80、90後年輕人的生活狀況。

君君看完就一句話:感同身受,這一代中國青年真的太累了。

81年出生的朱思寧幾年前辭去工作,在北京開了家小工藝品店,但店裡擺的儘是稀奇古怪的玩意:

老舊的機器人玩具、小時候的鉛筆盒、惡搞名人的海報、過時的唱片...

賣這些「破爛」,在上一輩看來無疑是在瞎胡鬧。

但朱思寧這樣的店鋪其實如今哪個城市都有,什麼咖啡館、書店、客棧、酒吧...

形式大同小異,但其實就一句話:不求暴富,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麗江開客棧曾經風靡一時)

朱思寧是如願以償,可更多人是「有賊心沒賊膽」。

因為朱思寧是北京部隊大院子弟,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絕不至於為生計發愁。

但對於絕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年輕人來說,活著,就已經耗盡他們所有的力氣。

(出自《北京女子圖鑑》)

逃離北上廣,逃得出去嗎?

每天早上七八點,北京地鐵都是一派盛況。

數不清的年輕人耷拉著眼皮,默不作聲地排隊上車,幾乎所有人臉上都印著「睡眠不足」幾個字。

勞累的一天,從早高峯擠地鐵開始。

北京地鐵每天運營人數超過800萬,大部分都是80、90後的年輕人。

地鐵裏擁擠不堪,空氣渾濁,但年輕人們沒的選,因為他們大都住在房價較低的郊區,而公司一般都在市區。

部分有條件的年輕人會選擇買車,但是開車未必比地鐵快,堵車時的焦躁還能毀了一天的心情。

日復一日的奔波已經讓人身心俱疲,更不用說工作壓力大、無休止的加班、常年的霧霾和永遠追不上的房價了。

於是,出現了「逃離北上廣」的說法。

也確實有人這樣做了,回到家鄉去過一種舒適的、安逸的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

王曉楠在北京生活五年,最終還是回到老家山東臨沂,在父母幫助下買了房,可她總是覺得生活缺點什麼。

畢竟全國最優質的資源都匯聚在大城市,而家鄉卻連一場演出可能都看不到。

而且當她從大城市回到家鄉,猛然發現同齡人已經普遍成家立業,自己就像一個異類身處其中。

(2013年以來,中國結婚率大幅下降)

沒有精神生活,沒有朋友,家鄉的日子其實也不是天堂。

不過她也苦笑著說,能喫飽肚子有房子住,這些不爽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

王曉楠在學著重新適應,而一些人則「逃回了北上廣」。

全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大城市像吸血魔王一樣將大部分人才、資源吸收進來,從而加速了小城市的凋零。

80、90後年輕人,就在這種不平衡中被迫做出選擇,無論怎麼選都無法盡善盡美。

而另一方面,孤獨也趁虛而入,成為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孤獨是每個年輕人的常態

在深圳的一場相親活動上,大爺大媽們查看著一張張簡介,希望為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

房子、戶口、學歷、工資等都是硬性要求,都談妥了大家才會介紹兒女見面。

這種父母代替兒女的相親已經成為城市主流,因為年輕人工作太忙,整天待在公司,根本無暇去認識異性。

「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很大壓力的。」長輩都為孩子操碎了心。

可是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顯然比父母更靈活。

他們大都不排斥相親,但也沒多看重,很多時候只是把相親當做認識朋友的途徑而已。

除了相親,他們還會網戀、裸婚,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打算結婚。

(裸婚的年輕夫妻)

孤單一人生活固然可憐,但結婚的高成本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沒房沒車沒存款,怎麼結婚?

裸婚當然是個美好的想法,但也要承受外界親友的巨大壓力,以及一種缺少物質的不安全感,能真正做到的也在少數。

(一度大熱的《裸婚時代》)

同時,年輕人的孤獨還不僅來自單身,還有與父母的代溝越來越大。

是否回老家、是否早結婚、是否生孩子、是否請月嫂...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在無數問題上一步步激化。

歸根到底,還是兩代人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

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無疑讓年輕人們更加孤獨。

纔不是「垮掉的一代」

2008年,汶川地震與北京奧運,讓全社會重新審視了「80後」這代人。

他們救災、募捐、當志願者,所謂「垮掉的一代」的說法,在他們的行動面前不攻自破。

他們的確很累,但卻從不逃避責任。

而他們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特殊的一代年輕人。

成長於巨大的時代變遷中,大部分人是獨生子女,同時面對著最嚴峻的生存壓力。

「喪」是他們的生活縮影,買房、結婚等問題則是他們不能言說的痛。

即便是「一邊喪一邊拚命」,在面對王健林的「一個億小目標」時,也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那是日益擴大的階級差異,也是中國青年努力幾輩子也填補不上的鴻溝。

他們承擔著這個社會的未來,但卻難以構建自己想要的未來。

片中的一個北漂青年曾笑著說,夢想什麼的現在真不敢說,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吧,能租套房子就不錯了。

他坐在自己不足五平米的房間裏,笑的若無其事,但言辭中的辛酸卻掩飾不住。

這些年輕人習慣了面對逆境,已經不會把脆弱的一面輕易示人了。

雖然房租、物價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能把他們折騰的幾天睡不好覺。

但他們還是不忘咳嗽的時候給自己煮個梨,泡麵時給自己加個蛋。

這種微小的幸福雖然毫不起眼,卻是他們在鼓勵自己繼續撐下去的一種方式。

現實殘酷,哭也沒用,還不如睡一覺,醒來就又是新的一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