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先生,胤禛請來的幕僚,但他身份特殊,先前是個囚徒,所以胤禛以教書先生的名義把他請到府裏。

  胤禛清楚,鄔先生是陰謀爲體,鄔先生自己也這麼說。

  陰謀爲體,還是要讓他做教書先生,目的是要教會他的孩子謀略。

  弘時和弘曆,一直跟着鄔先生學習。

  還有一位弘晝,《雍正王朝》裏幾乎沒有出現他跟鄔先生學習的場景,那是因他是胤禛的格格(親王的低階妾)的兒子。

  但是,不跟着學,他也能看到父親做過什麼,他也清楚鄔先生做了什麼。

  整天耳濡目染,肯定也學到了。

  以謀略爲上的鄔先生,主要教了兩個弟子,弘時和弘曆。

  通過後來的事情來看,做出過與八爺黨結交、操縱科考、暗殺弘曆等事的弘時學到了鄔先生真正的本領,也就是陰謀;弘曆做事沒有那麼張揚,但其性格里自帶着一種高傲,並且做事一直都是拐彎抹角,比如跟雍正帝說弘時暗殺自己一事,一個字都沒提弘時,但處處點出了弘時,從這點來看,他也學到了鄔先生的謀略,跟自己的父親與兄弟們奪嫡時的策略相同。

  但是,弘曆所做之事,有康熙帝的影子。

  弘曆少年老成,當着那麼多王公大臣的面站出來諷刺蒙古王公,還“封了”康熙帝大清第一巴圖魯的稱號,因此被康熙帝要到身邊培養。

  那些年,弘曆雖小,但深受康熙帝的影響,學到了他皇爺爺很多爲人處世之道。

  康熙帝何等人物,鄔先生與他比,就是下下等人,所以少年老成的弘曆學的最多的還是康熙帝。

  所以,成年之後的弘曆,一直有康熙帝的影子。

  只是,他的學跟他的八叔一樣,都只是學到了皮毛,沒學到精華。

  鄔先生的才學,弘曆接觸了康熙之後,便看不上了,所以他後來使用的策略,也都是康熙的,鄔先生的極少。

  弘時和弘曆,都沒有學到鄔先生所授的精髓。

  那誰學到了呢?那個不跟着學的弘晝。

  弘晝,處處低調,這是鄔先生建議胤禛做的最多的事情。

  但是,關鍵時刻不能低調,胤禛做了,弘晝也做了。

  做事穩重不操切,這點很重要,弘晝做的很好。

  比如,旗主王爺們共管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防務一事,弘晝知道此事,但他沒有馬上說,而是在八爺黨準備向雍正帝發難的當天向他的十三叔說了。

  這很關鍵,早說可能八爺黨還會繼續在朝裏使絆子;晚說的話,雍正帝就完了,所以他在當天跟十三叔說,讓老十三去平此事。

  這件事,就是穩重不操切,一舉滅了八爺黨,也打擊了旗主王爺們的囂張氣焰。

  還有那活出喪一事,那是向雍正帝和弘曆說明自己“死了”,奪嫡之心死了等。

  這件事,得到了雍正帝的表揚,說弘晝整天跟和尚道士一起,比跟朝臣一起瞎攪和強,還說弘晝像自己。

  的確,弘晝像胤禛,這一切都是鄔先生的功勞。

  還有一件事,雍正帝跟弘晝說有個老頭寫文章罵他,讓弘晝看,弘晝死活不看,也不建議雍正帝看。

  爲什麼不看呢?因爲他清楚老頭所說的事情有一些是真的,雍正帝不想讓過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弘晝要是看了,雍正帝就會多了一個懷疑他的心。

  在短短的幾秒之間便做出如此正確的選擇,可見弘晝的才華和謀略不在弘曆之下。

  這件事與雍正當年不看《百官行述》相似,區別只是一個針對皇帝,一個針對朝臣。

  弘晝的處境與胤禛當初不同,但他所做之事卻與胤禛一模一樣。

  假如胤禛還能活十年,那個高傲的弘曆恐怕就會被弘晝取代了。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