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家長一定深有體會,很多孩子上大學後很少和父母主動聯繫。孩子和父母關係很好,回到家也會聊天,但在大學就不怎麼打電話或者語音視頻了。雖然也有一些孩子喜歡和父母聯繫,到過一段時間後聯繫頻率也下降了。家長也不要感到傷心,不是孩子和你疏遠了,而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結果,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過背後的原因也值得家長和學生反思,也許換個思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一、孩子變獨立

  很多孩子在上大學之前沒有離開過父母,忽然來到遙遠的城市讀大學,有了自己獨立生活的機會。正好又是成人的階段,孩子變得愈加獨立,希望有充分的自由。和父母打電話,難免父母會問東問西,甚至爲孩子安排大大小小的事情,這對於一個剛剛獨立的大學生來說是不太滿意的。

  二、忙於適應新環境

  其實來到陌生的城市,遇到很多陌生的同學和老師,需要一定時間適應環境。尤其是住在宿舍,大家互相不瞭解,需要花一段時間瞭解大家的性格和脾氣。大學剛入學的時候還有軍訓,每天也是比較忙的。大學環境都是新的,參加社團、上課都需要一定適應時間。

  三、豐富忙碌的大學生活

  大學期間除了要學習,還有豐富的大學活動,可以參加學生會和各種社團。這些活動還是很有意義的,可以鍛鍊人的能力,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大學生選擇了很多社團活動,平時活動和會議很多,時間很緊張,有時候晚上要忙到九點十點。如果要考研,更是忙於複習,早出晚歸,有時候都會忘記打電話。

  四、和父母話題減少

  其實大學生這個年紀和父母的話題本來就變少了,現在不住在一起,大學生每天面對的世界都是新鮮的,即使跟父母說了,他們可能也不太懂。剛到大學和新城市的時候,大學生可能會和父母說一些新鮮的事情,但這些事情也不多,一次說完之後,下次也沒得說了。

  五、父母問題多

  很多父母關心孩子,所以經常會問孩子問題,比如學習情況、考證情況。如果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問題更多,考研的學生就會被問學習情況,甚至連睡覺和起牀時間都要問得一清二楚,還會一直督促孩子。一些就業的學生也會被問來問去,有沒有找到實習和工作,還會問工作環境和同事關係。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用心良苦,知道他們很關心自己,但過度的關心也給孩子增添了很多負擔和壓力。

  相信很多大學生都瞭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但有時候比較繁忙,可能會忘了聯繫父母。當然也有一些大學生報喜不報憂,有時候不願意把自己的一些困難說給父母,再加上大學生和父母的共同話題減少,孩子變得不願意和父母主動聯繫。看完上述的分析,相信很多大學生也深有共鳴,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