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少學校紛紛改進課程設計,但萬變不離其宗,壓在一線教師心頭的依舊是:

如何上好一堂課?怎樣的課堂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愛上學習?

我心目中的好課標準

怎樣的課纔是一堂好課?

1.目標明確: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確定立體的目標。師生認同,指向明晰。

2.重點突出:

這堂課重點是什麼,師生都應胸中有數,明明白白。難點要突破,疑點要解決,特點要抓準,重點才能突出。立足於教材,延伸要適度。

3.以生為本:

從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宗旨出發,課堂上真學、真思、真練、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師生互動,交往自然、和諧、融洽。

4.流程科學:

課堂流程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及認知規律;教學流程符合學科邏輯,順理成章。嚴謹流暢,疏密有致。

5.注重內化: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課堂充滿文化氣息;內化、積澱、裂變、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

6.體現溝通:

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知行間相互溝通,有機整合。

7.啟迪創造:

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敢於發表獨立見解,倡導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精神。

8.媒體手段應恰當:

根據需要與可能,恰當運用媒體手段,常規手段與現代媒體各展其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處理好手段與目標、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9.講求實效:

無論何種方式方法,無論什麼理論模式,最終的檢驗尺度是學生質量。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10.多元評價:

對一堂課的評價應根據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綜合評價。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應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及專家評價相結合。

讓課堂充滿活力

舞臺表演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兩者間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結果,後者重在過程;前者講究的是美,後者講究的是真;前者觀看的是「臺上一分鐘」,後者觀看的是「臺下十年功」。

一般來說,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課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向四十分鐘要質量」的說法。

一堂好課就像藝術珍品,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怎樣的課纔算好課?

好的課,要體現三個教學原則:

1.以學生為本:

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因此,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配角,充分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活動,千萬不能互換角色,本末倒置。

2.以訓練為主:

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本事是訓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3.以鼓勵為輔:

毋庸諱言,我們的母語是眾多語言中不易學,不易掌握的語種之一。課堂上學生出現差錯,產生困難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諷刺,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與幫助。鼓勵學生不僅是種手段,也是一個教師思想的具體體現。

教學要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課堂上鬆鬆垮垮,東拉西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是算不上一堂好課的。

好的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區別:

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註、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

反之,聽者焦慮不安,惋惜不已,時而抬腕看錶,時而交頭接耳,等待著下課鐘聲響起,那麼,這樣的課是不能列入好課之列的。

簡約之美--好課設計觀

以語文為例:語文,承載著太多的「使命」: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言語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千頭萬緒,模糊一片,甚至失卻了純真的「語文味」!

我以為「大道至簡」,好的課堂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紮實實促發展」。

從教師的視角看,一堂好課應該這樣設計:

1.教學目標簡明:

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問題,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2.教學內容簡約: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選擇學習的內容,特別是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也不需要把什麼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3.教學環節簡化:

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的快活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的學習障礙(問題)和陷阱讓學生去鑽,沒有必要搞得這麼複雜、這麼玄、這麼深奧。

比如: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孰不知體會的過程本身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生卻因這種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懼,漸漸喪失了自己本應具有的探究精神。

4.教學方法簡便:

簡單意味著可以學習,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5.教學媒介簡單:

課堂教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現代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像力。

6.教學用語簡要:

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簡單的課堂,其獨特的神韻就在於此!

其實,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於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於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來源於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好課像登山

登山的過程是體力得到鍛煉,眼界得到開闊,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華的過程。

上課的過程是智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過程。

登山的樂趣在過程中。上課的樂趣也在過程中。好課特彆強調讓學生經歷程,經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經歷由不能到能的過程。

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經歷「山重水複」「柳暗花明」,體驗「豁然開朗」的快樂。學習雖然艱辛,但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上山是體力鍛煉,上課是腦力鍛煉,但兩者道理相通,從登山中可以得到諸多啟迪。

登什麼山?

大多數人會選擇巍峨的泰山,險峻的黃山。

課堂上登什麼山呢?我認為要攀登「三座人山」:

一座是知識的高山,因為知識是基礎,知識是力量;一座是思維的高山,因為思維是能力的核心,是創新的關鍵;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課堂要讓學生感受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讓學生情感經受洗滌,得到凈化。

路徑由誰選擇?

可由導遊帶領,可由登山者自己尋找。各處的樂趣不同。

學習的路徑由誰選擇?是老師包辦代替,還是讓學生自主確定?

不要做那蹩腳的導遊,只會亦步亦趨。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選擇,去嘗試,去探索。碰壁又何妨?摔倒又怎樣?學生就是在摔倒、碰壁中找到正確的路徑。

「失敗乃成功之母」,錯誤乃正確之父也。錯誤也是學生人生體驗的資本。「不經一番寒徹苦,哪得梅花撲鼻香」呢?

怎麼上山?

可由自己走著上,可由別人抬著上,也可以坐著纜車上。

坐著纜車上也能到山頂,但看不到沿途的風光,享受不到登山的快樂。別人抬著上無需自己用力,可肢體沒有得到鍛煉,身心沒有得到發展。自己走著上,邊走邊看,既動腦又動腳,享受登山的快樂。

上課呢?教師告訴學生,學生也能掌握知識,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師領著學生學,學生不會迷失方向,但學習方法是現成得來,不是自己建構,終不牢固。而自己主動探索嘗試解決問題,建構的知識結構、能力體系、情感價值才會終身難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