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学校纷纷改进课程设计,但万变不离其宗,压在一线教师心头的依旧是:

如何上好一堂课?怎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学习?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1.目标明确: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2.重点突出:

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3.以生为本:

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4.流程科学:

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5.注重内化: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6.体现沟通:

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7.启迪创造: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8.媒体手段应恰当:

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展其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9.讲求实效:

无论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10.多元评价:

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让课堂充满活力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本: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以训练为主:

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以鼓励为辅:

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

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

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著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简约之美--好课设计观

以语文为例:语文,承载著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

我以为「大道至简」,好的课堂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

1.教学目标简明:

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教学内容简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3.教学环节简化:

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

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

4.教学方法简便:

简单意味著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5.教学媒介简单:

课堂教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像力。

6.教学用语简要:

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其实,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好课像登山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

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从登山中可以得到诸多启迪。

登什么山?

大多数人会选择巍峨的泰山,险峻的黄山。

课堂上登什么山呢?我认为要攀登「三座人山」:

一座是知识的高山,因为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一座是思维的高山,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

路径由谁选择?

可由导游带领,可由登山者自己寻找。各处的乐趣不同。

学习的路径由谁选择?是老师包办代替,还是让学生自主确定?

不要做那蹩脚的导游,只会亦步亦趋。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去尝试,去探索。碰壁又何妨?摔倒又怎样?学生就是在摔倒、碰壁中找到正确的路径。

「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乃正确之父也。错误也是学生人生体验的资本。「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呢?

怎么上山?

可由自己走著上,可由别人抬著上,也可以坐著缆车上。

坐著缆车上也能到山顶,但看不到沿途的风光,享受不到登山的快乐。别人抬著上无需自己用力,可肢体没有得到锻炼,身心没有得到发展。自己走著上,边走边看,既动脑又动脚,享受登山的快乐。

上课呢?教师告诉学生,学生也能掌握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领著学生学,学生不会迷失方向,但学习方法是现成得来,不是自己建构,终不牢固。而自己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情感价值才会终身难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