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享一個好消息,2019年同濟大學交互設計考研初試全國第一和快題全國第一都是嗡嗡嗡的學員哦,這裡要恭喜這些19年的小夥伴們考研成功!

那2020的小考鴨們距離考研還有8個月,務必要把考研大計提上日程了,以及想要參加夏令營、保研的同學就更要抓緊時間啦。本節課的主題是從最新一年的交互設計考題談一談,2020應該如何去做備考規劃,課程包括下面這四個內容:交互考研的變化,最新的考題趨勢剖析,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最後講一下我們同濟交互設計專業課第一學員的案例。

一、交互考研的變化

主要的交互設計考研的形式分為兩類,第一類包括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廣東工業大學,他們的考查形式都是以設計快題為主;另一類,就是同濟大學藝術傳媒學院的交互,還有北郵,中山,中國美術學院等等,他們是以設計的小題,加上一大部分的簡答題以及知識點的題目為主。

那麼考試變化呢,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同濟設創的交互是隨著前沿趨勢在變化的,它的數據可視化方向增加了一些代碼的題目。

浙江大學也是有同樣的趨勢,並且刪去了純藝術類的方向的考題,要求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核心代碼,不過他們題目近四年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交大也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廣東工業大學每年的題目可能會比較靠近學校的研究趨勢。

那麼像同濟大學藝術傳媒學院和北郵這兩個學校,他們共同的趨勢是簡答題比例增大了。同濟藝術傳媒學院,因為比較偏藝術,所以現在考察的偏理論知識更多。北郵理論知識仍然佔據一部分,但是設計題的比例增大,考北郵的同學們要更多地掌握手繪能力。

中山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等是同一類別的,他們會去考察同學們關於簡答題或者是關於這種設計論述題。

二、最新的考題趨勢剖析

那麼接下來通過真題大家能瞭解一下,這些學校到底是怎麼考察的。

1、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這是同濟今年的快題題目,對於考交互方向的同學,可以選擇第3和第5題。這個出題目來源是來源於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教授研究的課題,比如說兒童教育、機器人設計還有老人陪伴,都是屬於學校現在正在研究的一些項目。像第5題微信朋友圈可視化,它也是這個同濟大學做數據可視化的教授在做的一些商業項目,就是跟微信、支付寶有關。所以同濟大學主要是以設計快題為主,一點點變化就是數據可視化方向,要求大家去寫代碼。那它主要的要求還是不變,需要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的呈現。

18年考題主題是無人車和支付寶,同樣是來源於學院的研究課題。

2、浙江大學

今年浙大題目要求沒有變,仍然是要求一個詳細的設計方案呈現,以及要求你描述靈感來源、設計呈現和核心演算法。他們只是更改了題目的主題,比如今年是「物盡其用」,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話題,可以從可持續、杜絕浪費這個概念作答。

浙大前幾年同樣是要求有功能模塊、開發技術,比如17年的話題是「小鎮」。

小鎮這個話題其實也是因為浙大在基於浙江省的發展上有一些特色小鎮的項目,因此,這也是來源於學校本身的課題。

以及16年的題目,也是一個很寬泛的題目「破解成蝶」,他的要求仍然是從核心流程到開發環境,所以浙大的題目是非常開放的,不過要求同學要掌握一些技術知識。

3、上海交通大學

交大也是分為兩個專業課,一門是理論設計,一門是快題設計。理論包含簡答題,考察基礎設計知識、設計理論寫作和設計理論理解等等。

比如要求同學們列舉電腦端和移動端界面設計的區別,這個題目來源於一些設計分析的文章,現在最前沿的設計師分析文章,常常會去列舉很多電腦端和移動端的區別,需要同學們日常的積累。

第5題設計心理學的題目其實就是來源《設計心理學》這本書了,這個題非常貼近對研究生的要求,在讀研究生的時候,經常要去做一些論文寫作。所以考簡答題也是考察大家學術寫作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專業一的快題題目是一個居家養老智能系統,也是來源於交大自己的研究課題。再看一下往年的題目,比如18年的考題是針對16年提出了一個新詞語,設計賦能,那麼這個題目來源於那幾年最熱門的一些會議,這也是學校老師們經常去參加的學術會議。

17年其中一個題目要求大家從各個角度來表示未來產品的交互設計,這個題目也是每年業界學術會議都會去談的話題。

16六年的題目要求同學們學會案例分析,要有理論總結和鮮明觀點。可以看到這些自主命題的題目,跟學術掛鉤的比較明顯,老師們對大家看待學術前沿的眼界要求比較高。

4、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19年的題目,是兒童世界與兒童的生活教育安全問題相關,這個也是來源於學院的研究課題。他還有個題目是以環境為本,促進新農村建設,這個都是廣東工業大學的教授正在進行的研究。

那麼剛才講的這些學校呢,他們基本上都是以設計快題為主,下面我們會分析一些把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加上手繪大題,作為整個一門專業課考察點的院校。

1、同濟大學藝術傳媒學院

今年的考題,比如說問「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是誰提的,他發展到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體現哪方面的變化」,這個是來源於諾曼1986年首次系統地提出的UCD的概念,在《設計心理學》、《About face》中都有闡述。所以同濟藝傳要求大家不僅要掌握交互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這些交互設計史。所以同學們不光要去掌握手繪,還要去準備設計史的內容。

2、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的偏好是,在手繪層面上你只需要去設計簡單的交互界面就好,還沒有涉及到非常複雜的產品,適合手繪零基礎的同學去報考。理論方面要求掌握交互基礎知識和常見的設計原則,也是比較中規中矩。19年的變化是,提出了一些關於設計研究工具的這種題目,比如「李克特量表、sus量表、use量表幾種工具,這些都是在做用戶研究的時候用來評估比如用戶滿意度的一些量表,在研究生在寫論文的時候,要經常用到這些工具。所以,中山大學現在對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他題目就是一些基礎理論,比如說什麼是角色設計,就是persona,來源於《about face》,還有要求設計一款普通音樂流媒體服務APP。

3、北京郵電大學

北郵19年的題目比較重視交互基礎知識的考查,另外還會有一些題目是關於手繪平面設計的,比如說設計logo,或者是設計各種點,線,面平面構成的要素,所以北郵對大家審美的能力要求高一點。理論方面基本上只需要掌握我們《交互設計黃寶書》當中的基礎知識以及設計史論。

17年的題目也是一樣的,像這種人物原型、商業模式畫布都是來源於這兩本書,《about face》以及《商業模式新生代》,所以北郵考察對知識點其實是非常基礎的,來源於少量的幾本書的知識,加上一些學校最近的研究項目。

綜上所述,交互設計考察大家對綜合能力。

無論同學們現在有沒有定好目標院校,首先應該掌握交互設計的基礎技能,這個可以通過我們的課程來學習。那對審美手繪的培養就要通過每天的練習以及交互案例的積累來提升。

通過剛才對各大院校考題類型的分析,總結下來呢基本上是分為幾種:從名詞解釋考察知識量,從簡答題、論述題考察知識量和學術能力,從快題考察設計能力。另外特別一點的是核心代碼,這個目前只出現在這個浙江大學的交互設計考研當中,所以從計算機跨考交互的同學們尤其適合去報考浙江大學。

三、如何評估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和計劃

簡單來講,需要分三步。首先6月之前只需要去嘗試著學習一些基礎的內容,比如說《交互設計黃寶書》的內容,以及手繪的內容。那暑假階段需要系統地學習手繪,並測試自己模擬快題的水平。到9月初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快題水平慎重地選擇報考學校。根據今年的錄取情況,我們很多很棒的同學因為選的學校難度太大沒能錄取,非常可惜。所以要量力而行,考研不是一意孤行的賭注而是胸有成竹的選擇。

四、交互專業第一案例解析

這位同學的情況是跨專業,從城鄉規劃專業跨到交互設計,相當於零手繪基礎。在初試之前,報了嗡嗡嗡的《交互設計黃寶書》、暑假快題集訓、快題護航和衝刺的課程,相當於是從頭到尾跟隨嗡嗡嗡快題班學習快題的,最後的成果也是歷年最高分。那麼他的複習的經驗從時間規劃來看,七月開始備考,開始學交互設計,暑期學習考研快題,後面比較重要的也是他自己提到的就是在自己畫快題效率很低、需要被指導和監督的時候,去學習的這個護航課程。

那麼針對他的複習經驗,我們大多數同學應該怎樣去做自己的複習規劃呢。

首先,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一個好的信息架構應當是有延展性的,那麼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夠讓大家在之後去看其他的設計書、設計案例的時候,都能夠把新的知識納入到你的知識體系當中。這樣同學們有一個結構化的思維,就能夠對所有的知識點有一個很好的梳理。比如說《交互設計黃寶書》第1到20級的課程就幫助同學們掌握了整個設計流程,從交互,考研趨勢和案例,快速界面,原型設計到思維實戰,系統性地建立起交互專業知識的體系。

這裡也提到了關於讀書,因為關於交互設計的書通常都是特別厚,特別難讀,我們在考研複習讀書的時候也是有些方法的。

方法一、先去讀讀書筆記或者介紹。

看讀書筆記的過程就是你建立整個知識體系的過程,然後你再去慢慢的讀細節,有一個框架在心中,大家更容易把書完整的讀下來,不至於放棄。

方法二、先略讀再精讀。

先快速地通讀一遍,瞭解大致的內容,在重要的地方做一些標記,之後再系統地精讀。如果實在沒有興趣,可以放到一邊去找自己感興趣的設計書。

無論是用哪種方法,我們讀書的時候應當至少把一些好的設計書籍讀兩遍,那些經典的也值得大家去讀兩遍。

在建立了完整的知識體系之後,建議大家每天進行日常手繪的練習。比如大家可以去參加嗡嗡嗡限時免費的「從軟體交互到智能硬體交互打卡行動」,在交流和堅持中進步。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結束啦~有用的話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哦,也歡迎關注我們的公舉號~一起加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