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 Images)

  現在,手機已經成爲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一份調查研究發現,有30%的人每天要花5-8小時在手機上,甚至都可以說,手機已經變成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

  我做家庭教育已經近十年,很多爸爸媽媽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使用手機。

  有一天晚上都12點多了,一位之前諮詢過的媽媽哭着給我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

  詢問之後,我才知道,這位媽媽因爲手機的問題和孩子產生了爭吵。爭吵過程中,媽媽一激動把手機從陽臺扔下去了,現在孩子就站在陽臺上。

  我不敢進去,害怕他一激動從陽臺跳下去,我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很多孩子因爲手機的事情,和父母起衝突大吵大鬧、離家出走,甚至跳樓。

  -01-

  爲什麼說手機使用這是個時代難題?

  我曾經給孩子們講過有關手機遊戲的課,給家長講過網絡成癮的講座,給家長和孩子做過手機使用的一對一諮詢,也見證了很多網癮孩子走出遊戲,迴歸生活、學習的個案。

  我發現其實小小的手機背後,藏着更深更復雜的大問題,不是一兩個招數就能解決,也並非一兩天就能調整過來的。

  手機背後,是科技的發展,我們要面臨新的生活模式的適應問題;是孩子的新世界和我們的舊世界的碰撞問題;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拉扯和平衡問題。

  -02-

  這裏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做了一個體驗活動,內容是:青春期的孩子在玩手機,父母怎麼能讓孩子放下手機。

  要求是讓青春期的孩子坐在地上玩手機,父母要採取一些方式,讓孩子放下手機。

  看爸爸媽媽們都是如何操作的?

  有直接威脅孩子的,有拿錢與孩子進行交易的,也有靠吼叫的,甚至有一位母親跪在地上請求孩子放下手機.....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爸爸媽媽,你會採用哪一種方法呢?(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

  效果大家自然能夠想到,這麼多種方法並沒有讓孩子真正放下手機。

  -03-

  孩子究竟在手機裏找什麼?

  要明白孩子爲什麼沉迷手機,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究竟在手機裏找什麼?

  第一,歸屬感,被更多的人歡迎,有更多更親密的朋友。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孩子,特別聰明。父母讓我勸他,少玩手機,並告訴他手機裏他喜歡的那個遊戲是騙人的。

  很多爸爸媽媽都說,我們要給孩子講清楚手機使用的利弊,這樣孩子就明白了。

  這樣真的有用嗎?

  說實話,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講道理根本就沒有用。

  後來我問這個孩子,你爲什麼喜歡那個遊戲,他的回答是:

  你們沒有人理解我,但是遊戲裏的哥哥他們就特別理解我,過段時間我要去找他們。

  第二,價值感和成就感,被很多人認可。

  不知道爸爸媽媽有沒有玩魔獸世界的,如果有,就能體會那種在虛擬世界團隊協作,完成一個任務帶來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再舉個例子,一個高一的孩子,遊戲成癮,到了不想上學的地步,天天拿着手機,除了睡覺,任何時間都在聊天。

  我和他聊這個遊戲,問他這個遊戲吸引他的地方是什麼?

  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聊天遊戲,這個遊戲的玩法是,你花錢越多,送的禮物越貴,你的排名就越靠前。

  而這個孩子屬於那種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他通過威逼利誘,在這個遊戲裏充了很多錢,一個月能充到7-8萬,在遊戲裏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對他來說,並不是手機本身的問題,其背後是這個孩子從小沒有被滿足的價值感和成就感的坑洞。

  這樣的案例我遇到很多,很多孩子都是在價值感和成就感方面有所缺失,孩子只好在虛擬世界去彌補現實中內心的缺失。

  仔細想想,現在很多的社交產品,包括微信,不都是爲了滿足人性深處對價值感的需求嗎?

  第三,獵奇心理。

  這一點我們不用說孩子了,看看我們自己的知識焦慮,我們每天都忍不住要去翻翻手機裏的八卦新聞、各種知識,就知道手機裏的虛擬世界,對我們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前兩天,我跟一個孩子聊玩手機有什麼弊端?他告訴我說,現在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很弱,很容易被吸引。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急劇變化,對自己和世界對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沒有提前給孩子進行教育,手機裏海量不健康的信息,就會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

  孩子在手機裏尋找歸屬感、價值感、成就感、滿足好奇心。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孩子就容易在手機裏面找,陷在手機裏。

  -04-

  如何解決手機管理的問題?

  手機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具體落地到現實中,我們要怎麼去做呢?

  第一步,看看孩子在手機裏,關注最多的是什麼?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孩子在手機裏,關注最多的是什麼嗎?

  到底是聊天軟件還是遊戲還是小說?

  首先要明白孩子爲什麼沉迷,因爲每個內容背後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第二步,看看孩子在手機裏找什麼,在現實中缺什麼?

  聊天軟件多的,可能需要朋友,需要更多的人際支持;

  喜歡玩遊戲的,特別聰明,可能需要成就感;

  看網絡小說的,可能缺乏意義感;

  刷社交軟件的,可能在尋找歸屬感;

  喜歡淘寶等購物軟件的,我們需要看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不是很好。

  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缺失的東西,然後在現實生活中補上這些缺失的心理需求。

  第三步,去看看父母自身在精神層面和情感層面欠了孩子哪些“債”。

  我之前講過,在一般情況下,爸爸和媽媽是負責不同層面的引領和養育。

  比如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要起到精神層面的引領;

  很多時候孩子缺乏人生意義,沒有學習目標就會容易迷失,容易沉迷手機。而關於孩子人生意義這樣的精神層面的引領,在家裏一般是爸爸負責的。

  如果孩子問你,人爲什麼活着,你怎麼回答?

  如果孩子問你,人爲什麼要學習,你怎麼回答?

  父親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去解答這兩個難題。而這兩個問題,不能站在太低太瑣碎的地方去尋找答案。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一個能夠激勵孩子自覺學習的答案?

  媽媽要做的,則是負責孩子的情感滋養。

  所以我會強調很重要的一點,媽媽千萬不要太理性,不要在家裏講道理。事實上,我接觸了很多在早戀和手機裏的孩子之後發現,越覺得自己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媽媽,越會把孩子推到早戀和手機裏。

  這些孩子很痛苦,他們在現實中,本應該在媽媽那裏得到的溫暖,和情感的滿足,都得不到,明知道早戀不好,手機裏的很多東西不好,但還是走不出來。因爲對情感的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還有很多情緒不穩定的媽媽,情緒起伏波動太大,也會干擾孩子,讓孩子內心浮躁,無心學習。

  第四步,行爲上的管理,就是制定一些手機使用的家規。

  首先,在制定家規前,我們自己內心要對自己使用手機有一個規範。父母自己要看看,我們能不能管理好手機的使用?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那就不要要求孩子管理好。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父母一邊打着手機,一邊批評孩子不好好喫飯,不好好看書。這個就很讓孩子疑惑:你自己做不到,憑什麼讓我做到?所以你說什麼,都是不會讓孩子信服的。

  在制定家規時,需要考慮,現在家裏有沒有家人一起遵守的家規呢?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怎麼樣呢?關係怎麼樣?如果這方面有困擾,也是需要先去調整的。

  我們跟孩子制定手機使用的規則,一定要在父母自身做得很好,能給孩子榜樣以及孩子願意跟你溝通的基礎上。

  如果這兩點很糟糕,我們要先從這兩點去努力。把這兩點調整好了,再去制定家規,不要看到文章,就去和孩子說,我們一家人制定個家規,那反而會破壞你和孩子的關係。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的是,孩子的手機使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波折和挑戰,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