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jpg  

去年看了电影《拔一条河》,这部电影记录了受八八风灾创伤后的甲仙,如何不向命运低头、努力重建家园、再站起来的故事,从那时开始就很希望有机会走进甲仙,好好认识台湾在地的生活面貌。

谢谢高医医社志工队的伙伴们主办了这次「雨后春寻x来去尬仙」的活动,让我以整团第二老的学姊之姿参与(耶~永远有志工队长青树土哥比我年长啊哈哈哈),可以跟著大学生们进行好青春的甲仙小旅行真的很难忘也很开心啊!

行前.jpg

出发前一天,志工队的伙伴们举办了行前说明会,让大家先了解甲仙的地理位置以及目前发展状况,还有可爱的行前手册耶(大学毕业后就没有这种东西了)!

 

2014/12/6  Sat.  天气晴

甲仙小旅行出发!第一站我们抵达了【小林平埔族文物馆】,并享用了午餐。

小林文物1.jpg

原小林平埔族文物馆位于甲仙区的小林国小内,是国内第一座平埔族文物馆,主要展示早期农具、狩猎器具、生活用品及太祖信仰为主;然而原文物馆已于 2009 年莫拉克台风袭台后和小林国小一同被土石流掩埋,2012 年新建落成启用的小林平埔族文物馆设于五里埔重建区的平埔文化园区内,为二层楼建筑,常设展空间约 200 坪、特展空间约 30 坪,外观展现平埔族土台屋特色,亦可见茅草、麻竹等材质的运用,充分展现西拉雅传统屋舍的特色。(资料来源)

小林文物2.jpg

素秋阿姨为我们讲解小林平埔族的传统习俗,如:小林夜祭,以及许多展出的早期生活用品,馆内有许多运用科技来进行互动和体验的设施,可以体验传统艺阵,也可以从饭桌上学到怎么做出美味道地的小林风味餐喔!

小林文物3.jpg

「回家-小林村的故事」展览,展出了小林村从莫拉克风灾前、历经灾变到重建的故事,不仅收集了小林过往及灾难发生时的相关影像,也有许多史料文献及文物等资源的整理,完善保存并传承平埔族群的文化历史。

 

--------------------

 

第二站【小林村纪念公园】

小林公园1.jpg

小林村纪念公园位于甲仙区小林里五里埔,邻近小林村遗址,是为了纪念2009年8月9日凌晨莫拉克风灾中遭土石掩埋的462位小林村村民。

公园内也种下了181棵台湾原生种山樱花树苗(上图右下),每个树穴代表一个罹难者家庭,作为纪念和追思,「苦路」(上图左下)的两侧刻有462位逝者的姓名,代表他们永留于此,里民与到访者可插上鲜花凭吊。

小林公园2.jpg

位于追思广场的「纪念碑」(上图左),底部直径长八公尺、高达九公尺,代表著小林村遭掩埋的八月九日,并以莫拉克风灾中顺流而下的献肚山石块堆砌而成,象征给予村民新生及重建的力量。

走在沉思桥(上图右下)上,听著身为幸存者的素秋阿姨导览且描述莫拉克风灾当天的情景,以及一个个悲伤的记忆和故事,心重重的,好像都揪在一起了。

 

墙上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怎奈 八八水灾掠过

四六一名族人 就这样

躺在 偌大的黄土幕琢

而今 周年再过

别忘找个好人家投胎去

大家 一路好走 同时

散居在全台各地的子嗣正俊雅繁衍

请您们一定要安息

并且记住我们的名字

永远叫 - 西拉雅族 

 

--------------------

 

离开了小林村纪念公园,转换一下心情,我们来到甲仙的【统帅芋冰城】

芋冰.jpg

统帅芋冰城的老板就是电影《拔一条河》里的阿忠啊!!!

这天的拜访,阿忠老板跟我们讲解了甲仙的山芋头和一般市面常见的海芋头不同,也教我们体验手作芋冰,先倒入芋头汁到零下20度C的冰槽,再来回搅拌,让芋头汁充分凝结在槽壁上,接著用铲子刮下凝结在槽壁上的芋头霜,来来回回之下,芋头霜就会逐渐凝结成像冰淇淋的状态,这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芋冰,绵密香醇啊~~~

在甲仙的每一个人,都有著说不尽的故事,阿忠老板年轻时也到都市闯荡了一大圈,最终回到了故乡甲仙,一方面照顾父母,另一方面也是思念家乡,但家乡的工作机会和社区发展仍面临了现实的困境,因此阿忠与一群关心社区的朋友们经常一同讨论甲仙的未来,寻找甲仙的优势与资源、从困境中创造机会、走出自己的一条活路

 

--------------------

 

接著,我们跟著也是电影《拔一条河》中的灵魂人物文香,来到了【文香的芭乐园,文香原本种的芭乐园在八八风灾时被大水冲得一干二净,因此这是一切「冲掉重来」的芭乐园。

芭乐.jpg

我们这天要来文香的芭乐园体验包芭乐,手捆塑胶套、腰绑塑胶袋,便开始在整片芭乐园中寻找小颗的芭乐,而同一枝树枝上只能存留一颗芭乐让他长大,所以大家都在不舍和怀疑之中取舍大大小小美美丑丑的芭乐XD 选定了可以存留的芭乐后,再为他套上塑胶套、绑上塑胶袋。我们短短几个小时的体验,可能觉得新鲜有趣,但是当需要日复一日的种植、采收时,在大太阳下的挥汗工作就相当辛苦了呢。

在《拔一条河》的书中,形容文香是认命又韧命的女性,我觉得相当贴切,从柬埔寨嫁到台湾的文香,秉持著「只要肯学就一定会」的信念,学会了道地的国台语,做生意、种芭乐、好厨艺...样样都难不倒文香,即使生活或农事辛苦,为了家庭仍会付出一切,去爱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事物,与文香一同在甲仙生活的姊妹们都在用她们的方式爱著台湾、守护著台湾

 

--------------------

 

傍晚,我们抵达【关山的阿公阿嬷家】,和阿嬷学做草仔粿,并享用长辈们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

关山阿公阿嬷.jpg

在阿嬷的指导下,我们一起揉捏糯米团,并包入油葱肉燥与花生粉,再铺于香蕉叶上,最后放入蒸笼蒸煮,便可以在晚餐过后享用美味的农家点心「草仔粿」啦~

这个温馨的夜晚,我们感受到阿嬷们的活力与浓浓人情味,在甲仙这个也属高龄人口比例相当高的地区,老人家脸上一条条的皱纹,仿佛是每一条他所走过的路,即使遭遇风灾、青壮年人口外移、社会的变迁,他们依旧带著坚韧的生命力生活著。

原本以为我们待到晚上八九点会打扰到阿公阿嬷休息,阿嬷笑笑地说:「不会啦,我们平常都要看龙飞凤舞到十点四十五才睡觉啦!哈哈哈!」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阿嬷那神采奕奕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D

 

--------------------

 

晚上,我们前往借宿一晚的【爱乡协会】,「回乡的女儿」丽云也与我们聊聊。

爱乡分享.jpg

丽云原本在台北有著工作与家庭,在八八风灾时回到了故乡甲仙担任志工,当时她也面临了人生的低潮,而甲仙就像是一条救命的绳索,让她有机会紧紧的抓住、全心的投入灾后重建工作,这片伤痕累累的故乡土地,接纳了伤痕累累的她。

印象很深刻的是,丽云说:「专业是可以学习的,但热忱怎么样都学不来。

无论是推动无毒种植、农事体验、甲仙小旅行,还是全体总动员的彩绘堤防,丽云说著这些故事时,眼睛总是闪闪发亮,一点都没有每天忙到没时间休息的倦容,我想就像是丽云说的,各种文化、农业、社区、工作的推动和执行,即使需要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带著对家乡的爱与热忱,都会有著那份使命感和冲劲去学习,并且实践和达成这些目标。

甲仙,重新翻转了丽云的人生,也再次搅动了这个地区的能量。

 

 --------------------

 

2014/12/7  Sun.  天气晴

一早起床,我自己一个人到甲仙走走看看。

看见路旁的就医公车路线,就可以得知当地就医的不便性;早晨的市集与商家虽然人不多,但已开始忙碌做著生意;路过甲仙大桥,想起电影中大伙迎接拔河队光荣返乡的场景,内心还是相当感动。

甲仙早上.jpg

我们一行人到【早餐街】上寻觅道地的美食早餐,现煎的肉片与涂上奶油的现烤吐司,这肉蛋吐司真的是超完美搭配!当地人推荐的阿好姨面店之台哥面,面条与香浓麻酱拌在一起,簌簌几大口吃进嘴里还是意犹未尽;小笼包配上清汤,热呼呼的中式早点温暖了微凉的早晨。

早餐.jpg

 

--------------------

 

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我们经过了竹山巷的【社区壁画彩绘】

创作者与在地住民共同思考,发想属于甲仙的在地想像,并化为图像创作,一路上的彩绘意象相当有趣,让我们在芋望城市芋见爱!

社区

 

 --------------------

 

抵达【陈家友善香草园】,志诚大哥笑容满面地迎接我们,身为总铺师的志诚大哥重新改革了第二代的家族餐厅生意,与太太和社区的伙伴在甲仙发起许多活动,如「甲仙老照片收集」来保有在地的历史文化记忆,也将家中的一块闲置地开辟为有机友善香草园,提供孩子和身心障碍学员与土地连结的机会,也让游客体验香草栽培,园内的香草更可提供新住民姊妹的南洋料理使用。 

香草园1.jpg

这里的友善香草园是有感情的一片土地,有著志诚大哥家人对甲仙的家乡情感、甲仙孩子成长的土地记忆,更是游客深度旅游的重要景点,这片土地牵连起人与人的互动,更是一个个故事的连结和聚集。

香草园2.jpg

我们一行人在香草园中协助清理山苏和落叶等,中午便在园内享用志诚大哥为我们煮的感恩面+炒山猪肉,还自己煮了园内的蔬菜享用,真的是超惬意的午餐时光啊!

 

--------------------

 

最后一站,【好好Gooddays】

在甲仙大桥旁的「好好」是薰衣草森林的新品牌,透过店铺的开放式平台,有艺术策展、食堂、阅读、活动体验...等,连结了台湾城乡的良品好物,与不同领域的朋友共同合作,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好,更能分享社会的美好。

好好.jpg

朴实简单的装潢,没有过多的装饰累赘,让人一看到店面空间就感受到难以形容的悠闲,木头+盆栽+阳光的室内空间,带给人充满生机的绿意芬芳,好像可以疗愈平时在都市内的繁忙扰乱。

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聆听著大家这两天的心得感受,仿佛再次走过这趟精彩的小旅行,虽然这次没有在地人的导览有些可惜,但是有机会从大萤幕的电影《拔一条河》到实地走访甲仙,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过去被认为只赚过路财、只有芋头的甲仙,这里有著尝试改变和创造改变的机会和精神,有著简朴的历史文化,有著珍贵的自然田园风光,还有台湾最美的风景 - 人。 

最后甲仙大桥.jpg

在这里,我也重新思考了我们学习的社会工作,在社会中与人工作、在社区中与土地工作,全心的实践和投入,探寻与发展地方优势,将这样的能量再注入长者、妇女、青少年、儿童、新住民...等各个族群中,使这样的能量循环流动,促成与带起了这个地区的互助与成长。

甲仙人一同面对了现实社会的痛苦考验,相互扶持、咬牙撑过,在这些艰难的过程中淬炼出能量,重新站起来。「我们都是跟自己拔河的人」,受创的甲仙就像是台湾困境的缩影,甲仙人紧握著自己命运和甲仙未来那条绳索,永不放弃!

 

 

------------------------------

info

「甲仙,小旅行」网站

甲仙爱乡协会

雨后春寻×来去尬仙

统帅芋冰城

陈家友善香草园

好好Goodday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