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一支主要生活在雲南省西北部的藏緬語民族,其歷史和藝術非常獨特而神秘,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筆者曾有幸居於麗江城內體驗人文風情、登上玉龍雪山看那無邊美景,真乃人生一大美事。

那麼納西族的Y單倍群情況又如何呢?說來慚愧,總是擦邊而過,沒有掌握過準確的信息,感覺處在迷霧當中,以至於聽人說起納西族中有高頻的R1b——這一印歐語人群常見的類型時,竟是一怔,然後是:啊?!在強烈好奇心和疑慮的推動下,終於開始系統地研究一番。

首先找到了復旦大學2004年的一篇碩士論文《從Y染色體遺傳結構看藏緬語族人群的起源研究》,該文獻發表的時間有點早、實測的SNP位點有限,但貴在樣本量較為充足,可以看到以下統計,

圖1納西族數據中,有1份含有近15%的P(R或Q),比例確實挺高,但這個沒法確定到底是哪種;於是接著搜索HGDP計劃中的納西族數據,在一篇文獻的附件中終於看到了Y的結果,然後直接嚇cry:

圖2

這有一半都是R1b2b-M73啊!!!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啊!越發好奇之下,想到之前在寫作《1萬年來東南亞人群的變遷》時,分析過HGDP近期高深度重測的數據,正好可以辨明究竟是哪個下游類型,藉此理清這一支父系的歷史。很幸運,這4個樣本中有3個都重新測過了,動手分析。。。。。。。。。然而,結果又嚇cry——這哪是什麼R,分明是Q-M120啊!

平復一下跌宕起伏的心情,整理一下這3個樣本的情況:

1、他們雖然都是M120,但並不都是同一個下游分支,其中兩個有非常晚近的共祖,大約為200年左右,屬於MF1641支,而且與23魔方公布的疑似趙宋類型共祖於5000年左右;2、另一個屬於FGC14753,與山東、江蘇、陝西等地漢族和1例新測越南京族的共祖時間也接近5000年。下圖中橙色圓球代表納西族樣本,綠色為其他現代樣本,綠色虛線的長度代表私有SNP的數量,

圖3如此,不禁要問:納西族中的M120,為什麼會有至少這兩個與其他民族共祖在5000年左右的分支?這裡暫且按下,在後續的文章中將結合古DNA的最新進展進行綜合闡述。除了這幾例Q-M120,還有幾個很有意思的點,這裡做一簡要介紹:1、圖2中的兩個N,經早前的SGDP重測和最近的一次重測,可以確認屬於N1b2下M1847的下游,共祖時間約為1800年,他們與土家族樣本共祖於2300年左右,繼續往上與馬來西亞的Bateq人共祖時間為4000年左右,這整個一大支的代表SNP是SK1508。圖1中顯示的K*(xO3 xO3e xO1 xO2a xP)應該就是屬於這個類型。2、圖2中的O2*,確實是個罕見的類型,可以將現在的O1b1處拆分成兩級(F2320等+,K17等-),是目前所見O1b1下分化位置最靠上游的分支,故圖1里第二份數據中50%的M95,應不包含這個樣本所代表的類型。3、圖2中的O3e,具體類型為Oα6b下的一支,與西雙版納傣族共祖時間為6000年左右,再往上還有漢族樣本,這一大支的代表SNP為Z25970。

非常遺憾的是,納西族高通樣本中沒有包括圖1中的D、C、F*單倍群,我們期待以後有更大規模、更高深度的測試計劃,來理清納西族的父系分布情況,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該民族歷史發展進程。

編者簡介

龍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