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海外众筹平台稍有了解,又准备近期在这些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项目,不需要多深入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海外众筹平台上早已存在许多产品功能、价格与我们相差不多的「同行」项目。而唯一不同的,则是这些项目的成绩。所以,对我们来说,从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同行」案例中偷师,恰恰是提高海外众筹项目成功率的一种「捷径」。

从评论看需求,为Backer打造「量身定制」

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偷师「同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Backer群体的反馈,那些最终为产品付费的Backer对「同行」产品满意在什么地方?他们认为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增加功能?他们认为此类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更加合适?这些对海外众筹项目有指导作用的关键问题,其答案早已在「同行」项目的评论区中「公开展示」。

利用这些Backer最直观的反馈,我们就能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项目。产品的每一个卖点,都是他们曾经在「同行」项目中求而不得的;而我们的价格则比他们曾经疯狂抢购的同类产品更加便宜。这样的海外众筹项目,Backer又怎能不爱呢?

后事之师,借鉴创意

贴合Backer群体的需求之外,我们还可以偷师「同行」在设计和内容素材上的优秀创意。我们应当在项目准备中不断研究成功「同行们」在文案、图片、视频、整体设计风格上的创意和独特调性,从而灵活的运用到我们自身的项目中来。

特别是对于「电动滑板」等一些特殊的「style品类」而言,如果对同行项目缺乏研究和借鉴,就会在众筹项目的表现形式上过于「自我」,反而将潜在的Backer群体「拒于千里之外」,这也是一些「style类」项目失败的「通病」。

反推媒体渠道,精准利用

偷师「同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缩减成本。通过发达的搜索引擎工具,我们能够准确的了解「同行」在传播海外众筹项目时,使用了什么样的媒体、与哪些KOL合作过,并且能够从他们已经发布的传播内容中,了解这些媒体、KOL的实际传播效果。这样的借鉴,不但大大减少了我们寻找媒体渠道的时间成本,更有效的降低了我们的试错成本。

同时,我们的「同行」曾经使用的这些媒体渠道,为他们的海外众筹项目带来了大把流量。所以,当我们重复利用这些渠道时,我们可以保证传播有足够的精准度,并且能够获得不错的流量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同行」的项目中偷师,是我们保证海外众筹项目成功的重要手段。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