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電影分享(ID:jrdyfx)

一提到政治、戰爭、奪權,人們首先就會聯想到男人。

然而,將歷史倒退500來年,大約在英國都鐸王朝時期,女人也是個頂個的有能耐。

比如,終生不嫁的伊麗莎白一世,在位45年,業績出色。

再比如,她的表侄女,一生改嫁三次,以美貌著稱的瑪麗女王。

《瑪麗女王》

顯然,電影要講的故事,正是關於這兩個女人。

在開始介紹影片之前,享享要給大家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

曾經,歷史上,有過兩個瑪麗。

一個叫“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都鐸王朝的第四代統治者。

(伊麗莎白一世)

之所以說她“血腥”,是因爲在她統治期間,對將近300名新教徒進行了清洗和屠殺,又流放了800多人。

而她的王位,也是從外甥女手中搶來的。

不僅如此,女王的寶座剛一焐熱,她就下令把外甥女送上了斷頭臺。

可惜,她後來的命運也沒好到哪兒去。

據說,難產死亡時,整個倫敦都響起了歡慶的鐘聲。

(血腥瑪麗/瑪麗一世)

另一個是“法國王后”,蘇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表侄女,瑪麗·斯圖爾特。

她的一生雖沒有表姑順遂,卻充滿了傳奇色彩。

14歲成爲法國王儲妃,19歲加冕王后,美貌、身份、地位、財富,她樣樣都不缺。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從她回國執政開始。

這個表面野心勃勃、內心純真無邪的少女不知道,權力的遊戲,到底是怎樣一場腥風血雨。

(瑪麗女王)

在今天的故事中,導演隻字未提血腥瑪麗。

而瑪麗女王和伊麗莎白一世的關係,也從表姑和表侄女,變成了表姐和表妹。

篡改歷史,在歷史片中再常見不過。

再說了,本片的亮點和重點,是兩大女主之間的撕逼大戰。

“小丑女”(瑪格特•羅比)演頗具政治手腕的伊麗莎白一世,“伯德小姐”(西爾莎•羅南)演天真美麗的瑪麗女王。

看兩個重量級演員同臺飈戲,除了爽,還是爽!

電影一開始,就有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緊張感

瑪麗丈夫剛一死,瑪麗就回老家蘇格蘭了。

而遠在英格蘭的表姐伊麗莎白,表現得十分關心妹妹的近況。

當然,她更關心的,是這個年輕氣盛的女孩,會不會跑回來跟她奪權。

於是,會議一場一場的開,最後商議出一個決策:

讓瑪麗嫁給英格蘭一位貴族,並許諾給她一定的權利。

瑪麗當然不樂意了,她也有野心,不想一味的稱臣,也想體驗一把稱王的快感。

她回絕了姐姐的“好意”,並藉機表露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一邊整治國內雜亂的國情,一邊對外展示自己的野心。

甚至明目張膽地違背表姐的旨意,私自嫁給英格蘭另一位貴族,企圖靠生下兒子,以奪取王位。

都知道,伊麗莎白一世一直沒有結婚的意願,更無法靠孩子鞏固自己的權利。

所以,當看到瑪麗女王如此肆無忌憚,羣臣紛紛覲見。

然而,伊麗莎白卻始終按兵不動。

表面上看,姐姐是在縱容妹妹,實際上,她在等瑪麗自己跑來求助。

和姐姐伊麗莎白的沉穩不同,妹妹瑪麗向來是個我行我素的人。

在處理國事上,一旦拿準主意,便不再聽取其他人的建議。

這樣做的後果是,朝廷重臣二心,羣衆基礎不牢靠。

她養了一個會彈琴唱歌的男僕人,卻被誤會成男寵,結果,那人被衆人刺死。

她只想着散播自己的新思想,卻忘了教化羣衆,結果,子民都以爲自己的女王是個瘋女人。

她想靠兒子上位,從未考慮過丈夫的安危,結果,丈夫被人謀害,她也深陷泥潭。

她容易輕信身邊人,把所有人想的過於簡單,結果,權力被身邊的貼身侍從奪去,並被迫嫁給了對方。

一個如此年輕勇敢,又如此傻氣愚蠢的女王,在一次次一意孤行中,失去了國土、子民、丈夫,甚至是親生兒子。

狼狽之下,她決定投奔姐姐伊麗莎白。

此時,瑪麗對伊麗莎白已造不成太大威脅,卻還是狠下心,對妹妹進行了終生囚禁。

18年後,瑪麗疑被捲入天主教奪權陰謀中,伊麗莎白一世決定,將其處以死刑。

行刑當日,瑪麗着紅衣赴死,以此表明自己是天主教殉教者,享年45歲。

此外,在伊麗莎白一世一生無子,死後,由瑪麗女王唯一的兒子,詹姆士一世繼位。

從那以後,英格蘭和蘇格蘭從此同歸一個君主,歷史進入了新的篇章。

說實話,看完這出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歷史大戲,享享突然想到一句話:女人何苦爲難女人。

但放在本片的環境中,這種爲難,就變成了競爭。

從一開始,伊麗莎白和瑪麗就是競爭關係。

伊麗莎白羨慕瑪麗的年輕、美貌,瑪麗迫切想要追趕上姐姐的政治步伐。

縱然兩人都有讓對方羨慕嫉妒恨的地方,卻無法改變親人的事實。

只能感慨,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歷史。

如果單從歷史角度出發的話,伊麗莎白一世無疑是成功的。

她不僅把自己活成了大女主,還因一代明君的名聲名垂青史。

反觀瑪麗女王,一個失敗的女王。

她浪漫、激情、不嚴謹,犯了一個又一個錯誤,在政治的險灘上,跌倒了一次又一次。

最後,妥妥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她後悔嗎?從本片來看,並不!

當一襲紅衣的瑪麗,一臉平靜地走上斷頭臺時,竟有種壯士赴死的錯覺。

尤其是那句“我死即我生”,讓人瞬間心生敬意。

歷史選擇了我,我便義不容辭,想必,這也是生在王室的不得已吧!

其實,電影要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爭權奪勢

但當主角從我們司空見慣的男人,換成柔弱的女人,整個節奏基調就變得不一樣了。

男人有政治抱負,女人當然也會有。

只不過,她們的野心裏,還摻雜了更多私人情感。

談到倆女王的關係,飾演伊麗莎白一世的羅比說:

“兩位主角之間的姐妹感情,本質上類似於愛情,而且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愛情,彼此之間相愛相殺,是出於一種政治動機,當一方生存威脅到另外一方,那麼你死我活是必然的結局。

儘管處死妹妹瑪麗,是姐姐伊麗莎白自己做的決定,但從片中可得知,這個決定,她做的並不輕鬆。

在結尾處,電影採用了高速切換的雙線敘事。

一邊,瑪麗上斷頭臺,一邊,伊麗莎白穿衣洗漱。

當瑪麗一步步靠近死亡時,伊麗莎白的情緒也逐漸崩潰。

妹妹紅衣赴死,姐姐雪地裏,失聲痛哭。

然而,當後面的臣子上前詢問時,伊麗莎白立即收起眼淚,保持住了一個君王姿態和尊嚴。

歷史成就了顯赫的女王,卻忘了她們也是平凡的女人。

只有當卸下僞裝、退居人後時,纔敢露出疲態,鬆上那麼一口氣。

整部片中,享享對兩姐妹首次相見的一幕,印象最深。

那時候,瑪麗女王大勢已去,伊麗莎白一世也被天花折磨得體無完膚。

伊麗莎白脫下假頭套,醜態畢露,她對瑪麗說:

“我嫉妒你,嫉妒你的美貌和自信。

但如今,看到你窮困潦倒的樣子,我也沒什麼好嫉妒的了。”

看吧,人性向來如此,你得到一些,便會失去一些。

瑪麗得到了一時的快活,卻斷送了後半輩子的自由。

伊麗莎白拒絕了正常女人的權力,卻得到了整個王國。

所以,在這場競爭中,無所謂誰勝誰敗,不過是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在掙扎中求生罷了。

權力面前,愛情、親情終將一文不值。

而在歷史高光下,我們記住的,永遠都是強者。

EN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