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育兒代溝問題確實挺讓人頭疼的。

舉個例子,我哥和嫂子他們是跟我爸媽一塊住的,小侄子兩週了,也發生過因爲育兒代溝問題所引發的小矛盾,我侄子愛喫瓜子,但是他還小,消化不了,拉出來的大便也是顆粒狀的,爲此我嫂子就跟爸媽說過別讓孩子喫瓜子了,消化不了,都說隔輩親,老人都比較溺愛孩子,每次我侄子吵着要喫的時候爸媽總是偷着喂他。後來我嫂子也沒說什麼。但是在培養孩子習慣上還是比較統一的,比如喫飯時不能拿着筷子亂翻菜,不能邊喫飯邊看手機等。

我想表達的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可避免的教育孩子代溝的問題,除非不跟老人住一塊,(我覺得還是在一起住着更熱鬧,也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更能讓孩子看着父母孝順爺爺奶奶的樣子,有樣學樣)如果住一塊的那就互相體諒着點,平時的小事都不要計較的太清楚,如果說是關係到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話那就要就事說事了。心平氣和的跟老人溝通,時間長了他們一定也能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的。

最主要的還是父母做好榜樣,以身作則,那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裏,感受到心裏的,他一定知道什麼是爲他好,什麼是不對的。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或是某一句話對你有價值,請關注我,感謝你的分享。

我是A辛辛老師,專注於園所管理,幼兒教育,國學經典教育,家庭教育,歡迎關注!


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我覺得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理解與溝通,一家人達成統一戰線。

怎麼達成統一戰線呢?需要大家摒棄成見,其實所有人的初衷都是爲了孩子好,那麼有什麼意見、想法就開誠佈公。

在育兒這條道上,一定要確定一箇中心骨,就是誰擁有最後發言權。當遇到分歧時,大夥討論,各說各理(最好以權威的專家意見爲準),最後訂個規矩,嚴格執行。

例如:奶奶追着孩子餵飯。這是很多家庭裏的現象,媽媽不贊成,奶奶心疼餓着孫子了。最

好的辦法就是爸爸搬出書上或者電視裏專家的建議,說說原因、危害。奶奶就知道怎麼做了,媽媽也不會引發婆媳矛盾。

如果奶奶是很不能接受孩子們的意見這種類型的,那作兒子的就一定要做好一家人的思想工作,理解、溝通是前提。我想奶奶也是希望孫子好的,不是嗎?


感謝邀請。育兒代溝,是幾乎每個家庭都存在的問題。如果有條件,儘量父母帶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只提供協助。大部分家庭都實現不了的,必須老人帶的,那就去面對吧。

首先,必須確立教育主導者的地位。對孩子來說,最好的主導者必須是父母。那麼,怎麼確立呢。如果說,白天你必須上班,那麼當你回到家,必須全部接管孩子的一切事宜。不直接參與孩子的照管就沒有發言權。我孩子一歲半之後奶奶奶奶是孩子主要照顧人,但是,只要我下班回到家,就自然交接過來,孩子的陪伴,遊戲,喫喝,洗澡,親子閱讀等等我都自己來,這樣,在奶奶來之前確立的主導者身份就一直在。只要佔據主導者的地位,那麼孩子在心理上會認同主導者的教育,不會因爲隔代的溺愛或者不良習慣就會朝着我們不希望的方向發展。

其次,父母主導教育的方式必須有原則性。在平時可以自由發揮的領域,充分尊重孩子。只要不涉及危險,打擾他人,不道德,不文明等原則性問題,應該予以孩子選擇權。一旦涉及這些方面的問題,就必須按照原則來,絕對不能妥協,慢慢的孩子就會建立好規則意識,也會認同你這個主導者的規則。有的人說,孩子心眼多,誰慣着他就聽誰的。我的教育心得則正好相反,孩子更容易被有原則的家長左右。他的潛意識裏,會認爲堅持原則的人才是主導規則的人,最終會認同主導者的理念。當父母堅持好教育原則,那麼隔代的親人也會不自覺的遵守,這種影響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需要堅持。

有個朋友,跟公婆住一起,教育觀念差距太大,經常跟我訴苦。我說:第一,努力充實自己的教育知識,當你的教育理念足夠強大,會慢慢帶動別人信服你。第二,努力去嘗試改變公婆的一些不良教育習慣,從新聞,附近的事例等告訴他們,溺愛孩子的後果。三,如果說服不了,那麼確立好自己教育主導者的身份,堅持自己的原則,那麼,孩子依然會最終受你的教育觀影響。四,想做到主導者,必須在你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接手孩子的全部事宜,纔有足夠的時間和立場與孩子交流。

隔代教育並不可怕,只要孩子父母足夠負責任,那麼最終,孩子只是被祖父母影響一些習慣,而不是最終成長的方向。


育兒代溝存在於兩代人之間的非常常見。老年人往往有着一輩子的閱歷,且平安養大下一代,且經過歲月的積累,自信其經驗的豐富。但對於年輕人來說,接觸的信息量大之後往往會發現,其實他們存在很多不科學。如此一來,代溝出現了。老人的自信和下一代人的科學產生衝突。但往往老人不接受下一輩的教導,而下一輩也總是對老人的育兒理念難以苟同。

發生這樣的問題,建議下一代儘量心平氣和的和老人溝通,這樣做的危害,並可以適當舉例(網絡上有很多類似的,可怕的案例呢)。

另外,要以身作則。首先證明自己的育兒方式很管用,老人對年輕人的質疑無非是經驗不足,不足爲信。但如果孩子的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育兒方式科學且有效,往往老人更願意和孩子說,聽你爸爸媽媽的。

不過還有一種育兒代溝存在於夫妻之間,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雖然每日相見,但是兩口子之間的教養方式有很大差異的話,很容易形成鴻溝。這種育兒上的代溝,大人可能不太在意,往往體現在,孩子有一個要求媽媽覺得不可以,但爸爸覺得ok,從此以後,孩子學會了左右逢迎,甚至兩面三刀。對孩子的教育極其不利,建議夫妻之間對育兒理念要儘量多溝通,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