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題主最後一句也提到了,馮小剛的《芳華》和陳凱歌的《妖貓傳》已經算是雪恥了,這一點就證明,曾經的大導演們還是寶刀未老,他們出手的作品,至少在某一方面,比如說口碑方面,還是有可觀之處的。就我個人而言,《妖貓傳》確實代表了陳凱歌導演,也是那一批大導演的真實水平,目前的票房其實是不配它真正的水準的。

具體回到問題來看,我覺得最關鍵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第一,中國電影市場還遠不夠成熟,觀眾的觀影數量夠了,但是質量還不夠。大多數觀眾看電影還只是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當然,今年有比較明顯的進步,有不少小眾的文藝片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憑藉口碑逆襲了,這是好現象,但是要想達到海外市場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並進的狀態,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培育。

其實在海外市場,比如說好萊塢,商業電影和藝術、獨立電影都有各自的細分市場,藝術電影雖然無法取得幾十億的票房,但是基本上也能小有盈利,偶爾也有小文藝片逆襲,成為票房黑馬的例證。在這方面,中國觀眾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自我修養,看的片子多了,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是好電影,而不會簡單的被宣傳營銷手段左右。

第二,當年曾經的大導演們,比如張藝謀、陳凱歌等,以及王小帥、賈樟柯這些,都是從文藝片起家,他們早年的作品其實並不商業。之後轉向商業大片,或多或少都有水土不服的地方,所以難免顧此失彼,要了票房就失去口碑,有了口碑又拿不到票房的現象很正常。

而陳可辛、徐克、陳嘉上這些港片導演,雖然是從港片時代就是在做商業片,但是也有不懂內地市場的原因,所以為了迎合觀眾而炮製出的一些電影不受歡迎,口碑票房雙輸,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總的來說,大導演們在市場千變萬化的情況下,沒能及時調整好方向,又迷失了自我,所以拍出一些不叫好也不叫座的電影,都是改革的陣痛,希望他們能夠及時回歸,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年輕導演能夠崛起吧!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認為主要是因為:1、國內這些導演更多的是傾向於文藝和較為隱喻的電影,更多的是想傳達自己所拍電影內容帶來的價值。這就與現在快餐消費相悖,不符合大眾的消費口味。所以導致拍出來的電影不是很理想。

2、現在電影市場上,更多的是資本主導,所以一方面導演要滿足資本的需求;一方面又要滿足觀眾的口味。所以這就使得導演沒有辦法用更多的時間去創作,只是憑藉特效包裝和短時間、流量小生合作,實現一個票房的收入。

3、現在觀眾的審美和g點,這些電影導演已經是猜不透。但是換言之,說到底還是電影本身的內容打動不了觀眾的內心。

4、大導演、大成本、大製作、豪華陣容已經讓現在的影迷麻木了,更多能打動他們的是電影故事的吸引力和演員的演技。

所以總的來說這個問題其實不是說中國大導演近些年來拍出來的電影票房和口碑都不是很理想的問題,而是導演創作出來的電影本身故事的吸引力有多大。


這個話題說來太長,無力也無暇充分展開。只是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在一個以恥為榮,黑白顛倒,笑貧不笑娼的三觀已毀的越演越烈的大環境下,幾人能夠獨善其身?又如何做得到純粹從追求藝術的極致去拍片?所以纔有不斷的爛事、濫事、亂事常常自娛樂圈發放曝光於公眾眼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