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這篇涵蓋了80%備考技巧的經驗帖,還有筆記分享。


本篇客觀題經驗帖分享自18全程班已過學員

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小夥伴們可以自行翻看自己認為有幫助的部分哦~

一、個人情況與備考原則強調

二、老師選擇

三、聽課與真題、錯題整理技巧

四、備考技巧與筆記分享

五、一戰(17年)失敗教訓

六、其他技巧合集(機考、心態、背誦等)、一些想告訴大家的話


一、個人情況

我是三月份報的四金的全程班,備考期間經歷了畢業實習、論文開題、答辯,同時還在準備考研。

18客觀題成績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準備法考一定要把心態擺好。

我的目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這個考試!而不是搞學術研究!怎麼對通過考試有幫助就怎麼來!

你可以不認同某些觀點,但是請記住一定要按出題人的觀點來,等考過了再去研究理論問題。

這個原則貫穿我整個備考過程!


二、老師的選擇

選老師的原則:一定要選你能夠聽得下去課的老師。

老師講課階段是用來理解知識點的,如果你連這個老師的課都聽不下去,就很容易分心。

基礎打不好理解不到這個點,那麼在之後的練題和記憶時就會比較吃力(大家可以在正式學習之前選擇老師聽一節課,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我選的老師(參考):

民法:鍾秀勇老師

第一次聽鍾老師的課可能會覺得很冗長,但是他在講課過程中無形培養了我一些民法思維和素養,這個在我後面做民法真題尤其是民總部分的時候很有幫助。

他的真題解析也弄得很好。

刑法:蔣四金

我今年只聽了四金的課,因為去年有一點基礎,所以後期就直接練真題和背誦了。

個人覺得四金的刑法部分講得很好,基礎階段認真聽,四金會告訴你很多做題方法。

民訴:戴鵬老師

刑訴:左寧老師

播音腔,聽課很享受。講一個知識點之後,馬上會口述一道題讓你做,讓你知道這個知識點的坑在哪裡。

行政:李佳老師

商經:商法郄鵬恩老師/經濟法李晗老師

聽郄鵬恩老師的課之前我先把真題做了一遍,把解析看了,再聽課,這樣效果會很好。

這個時候不要怕浪費真題,真題本來就是要做好幾遍的

李晗老師的經濟法很適合我,她在講完一節之後會以問答的形式再把這一節整體過一遍,這有複習的效果。

理論法:杜洪波老師

杜老師的憲法口訣很牛,我是去年聽的他的課,今年都還能想起一些,也會教很多做題方法。

三國法:楊帆老師

國經的貿易術語部分我只聽了四金的課,會給你講原理,自己打亂順序默寫幾遍很容易就記住了。

今年大家都在吐槽卷二FCA的時候,我一看就能馬上想起來運費保險費誰付、風險什麼時候轉移、適用什麼運輸方式,私認為還是很有效果的。


三、聽課與真題、錯題

聽課(理解)——做真題——整理錯題點——反覆記憶

1、關於聽課

聽課是用來理解用來打基礎的。

老師講會比自己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有基礎的同學可以試著直接先做真題,不懂的部分再回去有針對性地聽,會節約一點時間。

一定按自己情況來,如果連一個科目的基本原則、大致有些什麼理論什麼制度都完全不知道的話,建議還是先聽聽老師的課。

2、關於做真題和整理錯題點

①真題一定要做!

近五年的至少要做一遍。

聽完一節課之後馬上做對應真題,或者把一個科目完整聽完之後再做真題都可以的,這兩種方法我都試過,效果對我來說是一樣的。

做真題不要追求正確與否,一定要把ABCD每個選項涉及的知識點找出來,把每個選項都弄懂,這是第一遍做真題。

複習第二輪的時候先把自己第一遍的錯題做了,那種第二遍和第一遍錯的一樣的題就要重點關注一下了,可以在旁邊標記錯題。

我是直接在真題旁邊用鉛筆畫「正」字,錯一遍就畫一筆,到後期複習錯題的時候可以很清晰看到自己哪部分錯了多少,就再回過頭去整體複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②整理錯題不是把錯題抄一遍。

那樣太費時間了,而且如果錯得比較多的話估計那幾天都在抄題了......整理錯題應該看每個選項涉及到的考點是什麼。

如果在做題的時候這個點沒有掌握那就單獨把這個點抄在紙上(包括猜對的題,如果這個選項沒有弄懂也算錯題點)。

一兩句話即可,自己可以在旁邊適當擴充一些相近的內容或者自己對於做題的感想、技巧等等。

這個整理下來不會很多,每個科目三四頁作業本紙,多一點的五六頁作業本紙也差不多了,會費一點時間和精力。

但是如果前期把這個工作認真做好了,後期直接把這個拿出來讀和背誦效果會非常好。


四、備考技巧和筆記分享

1、滾動式複習

比如花五天時間聽完刑法的課,我會馬上開始聽民法。

聽民法的同時拿出部分時間做刑法真題,順便複習了刑法,不然在一兩個月之後把所有科目學習完,先學的科目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學習下一個科目的時候,前面學習的科目已經在走第二輪了。

所以雖然第一輪看上去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很多科目已經在過第二遍了。

2、利用好便利貼

對於一些老是記不住的或者比較瑣碎的以及一些很重要的知識點,我會寫在便利貼上,貼在隨處可見的地方。

比如強姦罪的八種加重情形、同級複議上級複議的八種情形。

3、短期內多次重複

這個方法最開始是一位英語老師教背單詞的方法,原話是:全身心投入,然後提高次數。

我認為在記憶學習上,這個方法是相通的,所以拿來用在法考上,效果還不錯。

4、突破自己薄弱章節

這個不是說要把這一整個科目都再去複習一遍,這樣從頭開始複習很浪費時間。

而且大家應該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一開始複習的時候雄心滿滿,到了中後期就開始懈怠了。

所以到了後期,千萬不要再一整個科目從頭到尾去複習(除了考前一兩個禮拜要總體過知識點以外),只要針對性地突破自己的薄弱章節就可以了。

比如說到了九月初我對於民訴中的再審程序部分還是有點不清楚,那麼沒有必要從頭再去把整個民訴看一遍。

我把戴老師再審那一節的課又認真聽了一遍,然後自己拿了一張紙開始整理這一節的知識點,再結合這一節的錯題,把這一節的錯題點寫在相應的知識點旁邊。

第二天晚上睡覺前,我又把這一頁紙記了一遍,然後過了兩三天又花了十幾分鐘時間記了一遍,在考試前又過了一遍,這樣對於這一節的掌握就差不多了。

5、一些筆記

書上筆記

行政法關鍵詞

刑總易錯點


五、一戰失敗教訓

把17年司考失敗的教訓寫出來或許對大家來說更有幫助,因為大家往往只會看到成功的經驗貼,有一部分人看了他人的經驗貼之後會覺得:我也是這樣的。

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因為失敗的人很少會把自己的備考經歷寫出來,大家看到的只是成功的經驗,但並不代表你也會成功。

17年我自己準備的時候買了一個學習包,學習包是那種把八科老師都配好的,各個階段的書以及真題和模擬題都郵寄給你,然後在網上去聽免費課。

現在回想起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首先是關於老師的問題。

我當時的想法是,能講司考的老師都是有實力的,只要好好跟著一個老師即可。

然而在學習中途才發現有些老師的課並不適合我,這時候我又到處跑去找其他老師的資料和課程,這很浪費時間並且會影響心情。

其次,學習包的書很厚。

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信心滿滿,到了後期是非常疲憊的。

這時候報內部班的同學已經在過第二輪第三輪了,我卻還在走第一輪,並且前面學習的很多都已經忘了,到了暑假後期是非常辛苦的。

當然,我並不是說用學習包就一定過不了法考,而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有人花幾百塊錢買學習包就可以過,有人要花上萬才能過。

如果備考時間充足,且全程都能夠認認真真堅持下來的話,用學習包也未嘗不可。這個根據自身的情況來。

其實這跟智商什麼的沒有太大聯繫,極其聰明和極笨的都是個別人,絕大多數人就是普通人。

我認為這跟個人的基礎、學習時間、學習方法、自覺性等東西有關,所以報班與否請一定綜合評估自己各方面通過考試的能力

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熱衷於聽課,不重視做題。

去年我很喜歡聽老師講課,好像聽了老師講課就把這一科學好了一樣。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學習始終是要有自己思考的一個過程。

但是這個過程很痛苦,做題也很累,於是很多人就以聽課來代替思考和做題。

因為聽課是最輕鬆的,還可以聽老師們講講段子,好像每天過得很充實、學了很久,以至於給自己一種錯覺:我學的很好。

這個時候不得不說一下我一開始提到的那個備考原則:為通過考試而服務

如果你自己很清楚做題對通過這個考試有利,那麼即使再痛苦,也請你一定要好好去做題。

如果你認為僅僅通過聽課來學習會很輕鬆,而且感覺自己都明白理解了,但是這個對你最終考試沒有什麼大的幫助,那就請放棄一次又一次的聽課。

聽課只是用來幫助打基礎、幫助理解知識點的,後期如果實在不懂這一部分,再去二次聽課。

不要把聽課聽懂了當成是自己就完全理解知識了,也不代表你做題做得對。


六、技巧合集與想說的話

整個法考備考過程很辛苦,不管你是第幾次考,在備考前就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過。

如果沒有這種決心的話,那就放棄這一次的考試,不要浪費錢和時間,去做一些其他更喜歡的事會更好。

說一下機考的問題吧:模考很重要。

今年普遍實行機考,客觀題考三個小時。建議在真正考試之前要用電腦多做做題適應長時間看電腦屏幕並且大腦進行運轉的一種狀態。

我在考試前機考模擬時,發現自己做到一個小時左右的時候頭會有點昏,然後就停下來閉上眼睛休息個七八分鐘,再接著做題。


切忌想得太多。

我就是在八月份開始很焦慮,想了很多,如果沒過怎麼辦,這一科還沒有掌握好怎麼辦,模考沒考好怎麼辦等等。

這直接導致了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失眠到很晚,非常影響第二天上午的學習。

所以在備考期間盡量讓自己不要想太多無關的事,這些考完了之後可以慢慢來想 。在備考期間,盡量讓自己時間利用最大化,當你想這些的時候就去背書,就去做題。

每天可以給自己留一兩個小時娛樂放鬆,愛刷微博的刷微博,愛打遊戲的打遊戲,也可以出去散散步之類的,但是就這一兩個小時時間。

在學習時間如果累了困了就去睡一會兒,不要玩手機不要打遊戲,不困不累就去做題學習。


最後十多二十天是記憶的好時候,稱為「背多分」時期。

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二十來天的時間,前面記住的,這時候也要好好再去記幾遍;

前面沒有記住的,這時候更要去多記幾遍,千萬不能有「因為之前沒記住現在來不及了」這種心態。

二十天可以記住很多東西的,尤其是一些可以通過背誦提分的科目,這時候還不背,更待何時。

最後一段時間我把刑法分則記了大概三四遍,沒有什麼技巧,就是隔一兩天拿出來讀一遍。

第一遍或許會花多一點時間,越到後面幾遍過得越快。

記不住的我就在紙上寫,相似的罪名也寫下來,寫也花不了多少時間,都可以自己去試一下,不要自我意淫這個很麻煩很費時間之類的。

花這些時間能轉化成分數你願不願意,肯定是願意的。


一定要背誦到考前。

很多人在考試前幾天覺得只有幾天時間了,幾乎塵埃落定不會有什麼改變了,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

尤其是訴訟法和一些小法,一定要背到進考場的前一秒。

考前一天晚上好好再把卷一看一下,早上八點半開始考試,可以在去考場的路上花時間聽音頻過一科小法之類的。

哪怕是過一小節訴訟法的知識點也不要放棄,說不定就考到了。

選擇題是只要選對就有分,又不用寫理由。

我考前一天晚上睡不著覺,然後就起來看侵權責任法和物權法,看到兩點左右才睡(不建議大家這樣做,能睡著就好好休息,我是確實睡不著心裡又很慌很焦慮的那種)。

上午考卷一,我提前了差不多十五分鐘進去,進去過安檢那些很快,然後我就在座位上等了有十分鐘,當時覺得好浪費時間啊,這十分鐘可以看一小節知識點了。

於是下午考卷二我是複習到打了考試鈴才進去的。

但是因為之前模考過幾次,知道自己做題會剩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敢這樣做,如果平時連題都做不完那就還是早點進去吧,不要浪費做題時間。


最後跟大家熬熬雞湯吧。

能有勇氣準備法考,你已經很棒了,要知道自己在智商上面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你需要的就是:正確的方法+堅持到底

為什麼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能過,我就不能過?

只要你有了過法考的念頭且實際開始準備了,沒有通過就會一直是個遺憾。

很多事,不會因為做了而後悔,而正是因為你沒去做才會後悔,為夢想努力過的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加油,未來可期。


且先看問題
  • 問題1:看完視頻聽完課很流暢舒服,做題不會或者似曾相似卻蒙圈了。——可能這是目前培訓和學習行業的一個常見問題。
  • 問題2:做題一樣一塌糊塗,不會做,就跟沒聽過課一樣。——知識點你並沒真正掌握
  • 問題3:為什麼你會一篇混亂?——究其原因

a.知識點沒建立系統體系框架;

b.知識點沒掌握;

c.平時總結與思考,重複的工作不夠。

d.解題方法問題

  • 問題4:做題速度慢且不準。做題速度慢:a.知識點掌握不夠熟悉;b.沒有體系框架半天檢索不到相關信息;c.平時訓練的量可能不夠;d.解題方法問題
  • 問題5:看書慢——可能每個的節奏不一樣,只要能抵達終點不必在乎短時間的快慢節奏。有時候應試考試有些知識點理解知識點運用方法可能理解知識本身更加有效。知識積累和理解是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一上來你就都搞定了,那別人怎麼考。
  • 問題6:聽音頻慢——除了上述原因,可以考慮適當的播放器加速聽課。比如VLC等播放器就可以加速播放。
  • 問題7:司法考試應該還早,所以沒時間去看書,這個問題可能是自身心態問題。

開的「方子」

  • 可以嘗試先記住知識點,再做題看書不斷理解。
  • 基礎知識是根,方法套路框架是寶。一定要自己去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可以藉助樹狀圖或者思維導圖,返回到文字就是目錄法,建立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
  • 藉助此前我寫的另外一篇文章來談:為何要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

  • 其實文科方面的學習系統的框架更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形成框架體系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記憶知識點。
  • 栗子:上圖關於政治的知識點的一個框架。
  • 關於重複再談談
  • 儘管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創新,厭惡重複,然而重複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事。只有不斷地在頭腦中重複展現和描繪精神圖景,它才能夠變得清晰無誤、精彩動人。重複不是無用功,每一次重複的過程都會使圖像比先前更加生動清晰,而圖像清晰準確的程度與它在外在世界中的展示成正比。你的思考能力無限,這意味著你的實踐能力無限,足以讓你創造出一切你自己渴望擁有的美好外部環境。只有在心靈中牢牢地把握它、銘刻它,才能在外在世界中實現自己的願望。」 摘自《矽谷禁書》

  • 賣油翁:「重複操作,熟能生巧。」

  • 「為了鞏固記憶,多次重複複習,給予刺激非常重要。」

  • 一個記憶的方法幫助你睡眠:睡前在大腦中回憶過電影拉片,不斷回憶當天或者某個知識點。
  • 有些人在記憶司法考試內容是編個故事,把某個內容放入一個整體具體化故事來記憶,其實理科的學習數學知識點往往配上幾個具體的例子更容易掌握知識點。
  • 調整心態,DO it。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
  • 關鍵詞:系統框架體系學習,重複,總結,典題,過電影記憶,藉助具體的東西來記憶理解。

後話

  • 誠然,我並不是一個考過司法或者法律專業類畢業的。在此提供以上文字僅供參考,望能有所幫助,如您覺得不錯,可以給茄子點個關注哦~
  • 可以去B站或者司法以及微博看看相關成功人的經驗帖子,適當喝點雞湯吧,不然過程可能太枯燥了。但是謹防上當受騙,。
  • 至於真題怎麼做以及其他更加專業的問題,交給更加專業的地方,更加專業有資格回復這個問題的人來回答。
  • 切記,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同,祝您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謝謝觀看~


基本情況:

大四非法本,零基礎;

總分421,卷一109分,卷二103分,卷三96分,卷四113分;

4月開始複習,4-6月每天保持6小時,7-9月每天複習時間約10小時。

攻略會以我最經常被問的幾個問題為主線,僅供參考。

一、什麼時候開始複習比較好?

這是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網上有傳言:過司考1000個小時足矣。但我個人覺得,如果沒有較好的法學基礎,還是早點開始複習,不要等到6.7月,寄希望於「兩個月過司考」。

早複習有以下好處:

1、心態好。早點複習,進度走在大多數人前面,不會慌。人總是會將自己與別人比較的,如果自己進度太慢,可能會陷入焦慮,進而加快複習速度,打亂陣腳,最終影響了複習質量。

2、留給自己走彎路的時間。每個人在複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我,平常喜歡集中看完一科再看下一科,但一枚學霸告訴我,這樣容易忘記前面複習的內容,她是每天看4-5科,我覺得挺有道理,於是按她的方法做,結果發現,這個方法不適合自己,趕緊調整回來。如果你早複習,那你遇到問題時,尚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解決,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複習節奏。

3、背誦次數多,記得牢。司考也是對記憶力的考驗,你有更多的時間背誦,背得多,記的知識點多,做題肯定更順溜。我考試前除了民刑,每科至少背了8遍。

4、有時間做模擬題。有些經驗帖告訴你不需要做模擬題,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時間做了。我認為,模擬題是幫你查漏補缺的利器,我做模擬題最大的感受就是:咦?這些知識點明明就在講義上,為什麼我沒意識到這可以是一個考點呢?原來可以這麼考!做模擬題能不斷提高自己做題的敏感度,當然,查漏補缺的同時壓中題目當然更好。

當然,有利必然伴隨著弊:

1、後期疲憊,心態鬆懈。有些人開始得早,過了兩輪之後會有所鬆懈,一是長期備考身心疲憊,二是覺得速度快於身邊的人,有優越感。我自己在7月底也出現過疲倦期,狀態低迷,只能通過適當放鬆來調整,偶爾給自己放個小假,獎勵自己看個小電影。

2、部分知識點忘了老師怎麼講。因為只有第一輪聽了音頻,後面都是自己拿著書背誦和做題,所以到7月突然發現有些知識點忘了老師是怎麼講解的(嗯,其實是沒做好筆記哈哈),然後又要重新翻音頻出來聽。7月開始複習的人就沒有這個煩惱哈哈,老師的音容笑貌到考前還是熱乎乎的。補救措施是,在第一輪聽音頻時,每一章都標註對應第幾個錄音,老師提到的疑難點,在旁邊標註在哪個錄音的幾分幾秒老師開始講,這樣子後期有什麼問題,可以非常快找到對應的音頻講解,進行重溫。

綜上,個人認為還是早點複習為好,更有把握,非法本寒假就可以看刑法或者民法,3-5月過完一輪,6月-7月可以過二輪,8-9月再反覆記憶、做題。法本3-4月就可以開始準備了,但前期強度不必過大,不然後期太累。

二、聽音頻還是看視頻?

先修課程要聽嗎?要先看書嗎? 聽音頻還是看視頻,看個人習慣。有小夥伴覺得聽音頻容易走神,看視頻才能專註,我個人比較推薦聽音頻,感覺信息稍縱即逝,逼著自己高度集中注意力。建議先試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有個提醒:

不要加速太多,雖然我自己當時還是蠻任性,老鐘的課我用2倍速度聽的。但我記得後來聽一位老師講過,加速太快會影響你的思考和吸收,因為有些知識點就是邊聽邊想,才能想清楚,加速太快,以為自己聽懂了,但實際上只是「聽到了」而已,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遂寫在這裡,大家自己把握。 至於先修課程,目前各大機構搶生源,先修音頻全都上架了。我個人認為,刑法和民法可以聽一下,其他真的沒必要,前期有時間還是反覆過刑法和民法。我是零基礎的,只聽過刑法的先修,其他直接聽強化階段,也沒有問題,所以你一定可以。另外,有攻略寫民法段波的課程(民法25表)適合先修,強化階段聽老鐘的,我不推薦,還是那句話,不同老師不同體系,要從一而終。

我一開始複習最大的問題是,究竟要先聽音頻,再看書複習,還是先看書預習,再聽課,簡單試過後,我選擇了先掃一眼書,沒細看,然後直接聽音頻的,畢竟我是非法本,自己估計也看不出什麼東西,看了也滿腦子問號,還不如直接聽,但是聽完我會用比較多的時間重新看一遍書,回憶老師是怎麼講的,我覺得這個過程比較重要。三、各科聽哪個老師的?

1、建議選擇名師,因為他們的資料都有免費網路課堂,獲取便捷,備考時間寶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找資料上;

2、各種經驗帖的推薦如果讓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就試聽一下,不要隨便選了一個,聽完一輪覺得不夠好,又想去試另一個老師;

3、選定一個老師後,不要輕易更換。

刑法: 劉鳳科或者柏浪濤。兩位大神不多說,但如果有時間,建議試聽,劉比較全,講課生動,但書寫得比較亂,看他微博2017的講義有大改動,觀望。但我覺得柏的講義精簡(複習到最後你就知道講義精簡有多重要),思路特別清晰,總則部分看他的書真的醍醐灌頂。但有些攻略提出「聽劉鳳科的課,看柏浪濤的書」,完全沒必要,還是那句話,不同老師不同體系,到頭來只是給自己添麻煩。

民法: 鍾秀勇。有攻略說要以段波的書打好基礎,我自己看過,覺得必要性不是很大,兩人的體系不同,如果確定要跟老鍾,先修也跟他。老鍾講課風趣幽默,但書很厚,要做好筆記,後期根本沒時間再看老鍾強化階段的書。

刑訴: 左寧。楊雄的表據說更全,但講課太無聊了,身邊很多人都特別後悔跟了楊雄,知識點完全記不住。左寧則會跟你講法條背後的立法背景,讓你比較輕鬆地記住知識點,表格後面的題眼點睛基本涵蓋了歷年的考點和考法!

民訴: 戴鵬。戴鵬講得更清晰,能夠化難為易,郭翔的知識體系有點亂,不推薦。

行政法: 徐金桂。我只聽過他的課,沒有比較,他每章最後都有個表格,基本囊括了所有知識點。衝刺階段他的119(背誦本)就是把那些表集中在一起,拿著那個背完全夠了。

理論法: 白斌。我真的特別服白斌老師,憲法那麼枯燥繁雜的知識點,他的口訣都可以讓你輕鬆背下來,我覺得跟了他,理論法真的是最簡單的科目。有些攻略提出,法理學跟杜洪波,憲法跟白斌,我個人建議不要,兩部分內容稍有重合,所以老師會有自己安排的講課體系,混著聽有可能出現某些知識點你都沒聽過,因為恰好在它出現在兩個老師你沒聽的那部分。

商經: 鄢夢萱。沒聽過其他老師的,她的書有點亂,我7月份就直接拿著她的119(背誦本)背的,她的119全都用表格,知識點特別清晰,簡直愛不釋手。今年她在厚大和劉安琪合著一本書,希望體系可以清晰一點吧。但是她會捨棄一些知識點,直接不講,適當放棄我覺得可以接受。 三國: 楊帆。女王,講課非常清晰,簡單易懂,也會告訴你怎麼考,哪個知識點考的可能性大。 我推薦的都是自己聽過的,僅供參考。總而言之,不必跟某個機構,跟老師就好了。


現在1月份,應該不晚。

法學專業不用看書,直接聽音頻,做真題就可以了。音頻聽一遍即可,真題多做幾遍,五年三遍,三年五遍,直到理解。

非法學專業可以看一下教材。

如果時間真得緊就抓緊時間聽音頻,做題開始會很慢,因為選項都有迷惑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