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招考解讀:

1、19年招生黨校和國行合併招生博士研究生,原黨校專業同時可走申請審核制,原國行專業只可統考;

2、黨校普博每年招生人數是基本是一定的:

2019年黨校和國行合併計劃招生人數127人(定向人數不超過42人);申請審核人數計劃34人;

2017年計劃招生人數是113人,實際錄取總人數是110人;

2018年依舊計劃招生是113人;實際錄取統考總人數117人;錄取申請審核人數31人;即18年錄取博士研究生148人;

3、非定向考生應未滿35周歲(1984年8月31日以後出生),

定向考生應未滿45周歲(1974年8月31日以後出生);

?註:申請審核的年齡限制非定向1989年9月1日後出生,定向1979年9月1日以後出生;

4、學習年限及費用:非定向學製為3年,定向4年,學費10000元/年;

5、2019年招考時間安排:

報名時間:2018年12月24日--2019年1月15日

考生資格網路審核:

2019年1月17日-1月18日,考生自行登錄報名網站查詢網路審核是否通過。

現場確認審核時間:

2019年3月24日(週日)8:30-11:30;13:00-17:00。

初試考試時間:2019年3月30日-3月31日

複試時間:2019年4月下旬;

?註:「審核制度」提交申請材料:網路初審通過的考生須於2019年1月18日前(以郵戳為準)向我校(院)招生辦提交以下材料;

?2019年在「統一考試」的初試階段不確定報考博士生導師,複試、錄取時由各學科複試小組確定擬錄取學生的導師。?特別說明:如果導師已錄取「申請-考覈」制學生,在「統一考試」中原則上不再招錄學生。

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政策考博推薦參考書

一、公共管理學

1、歐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導論》(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竹立家、李軍鵬著:《公共管理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3、張國慶主編:《公共行政學》(第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二、中國公共政策

1、祁述裕主編:《政府文化管理概論》,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年。

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考博英語題型調整方案

國家行政學院併入中央黨校,英語很可能是以黨校的為準。

I. 辭彙與語法部分 10題 10分

辭彙與語法部分總詞數 500詞左右;

II. 閱讀部分 25題 50分

1. 多項選擇題的閱讀段落2段, 10題, 1000詞左右;

2. 段落/句子排序閱讀段落 1段, 5題, 1000詞左右;

3. 閱讀回答問題1段, 10題, 1000詞左右;

III 翻譯部分 20分

翻譯劃線部分400詞 1000詞左右;

IV. 寫作部分 20分

一篇250詞的議論文

所有英文材料取自真實出版物(書籍、期刊和報紙,兼顧黨校學科的平衡)

英語試題模版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1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Machine-scoring Answer Sheet.

1.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that calls for Syria』s _________ of chemical weapons to be removed or destroyed by the middle of 2014,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said on Saturday.

A. artillery B. armor

C. arsenal D. army

五、參考樣題

考試科目:公共管理學

一、簡答題(共3道,考生選擇2道作答,每道題15分,共30分;如果全部作答,按前2道題給分。)

1.簡述馬克斯·韋伯的理性官僚制的基本特徵。

2.簡述對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反思。

3.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

二、論述題(共3道,考生選擇2道作答,每道題35分,共70分;如果全部作答,按前2道題給分。)

1.試論行政監督(對行政主體的監督)的重要意義。

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請結合實際加以論述。·

3.試論在網路社會背景下如何創新社會治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