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人類社會一直在前進,從沒停歇過。每一次社會大的發展,都是一種重新整合,有些原本在裡面的被淘汰出局了,新的東西加進來了。

比如青銅器時代,它就以淘汰石器時代的石頭工具。汽車時代,馬車夫被重新組合出局。後工業時代,紡織女工被機器淘汰出局。將來智能機器把人類勞動力整合出局是完全可以想像的。離開我們遠的,我們很容易理解,就算那種變遷需要花200年的時間我們也能理解,因為那時間不是我們的,我們不在乎。而在我們生命同時期的變遷,只要不發生到我們身上,不會有誰在意過。

貨幣也一樣。歷史的變遷很大。久遠的不說,二戰後,人們開始脫離了貴金屬貨幣,現在收藏品市場裏的銅幣,銀幣,都是社會契約化不完整和社會動蕩的產物,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結束後,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當社會穩定,冷戰勝負已定,它們完成了歷史使命。人類賦予貴金屬的價值慢慢洗去。先是白銀。我們回想一下庚子賠款,4萬萬兩白銀,當時是清政府幾年的gdp,現在呢,按照今天白銀的價格,一家中等公司的市值還比它大了。我要不說白銀,你還會記得白銀嗎,回家一找,還真找不出以前貴族對白銀製品的貪婪了。

黃金也一樣。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炮不響呢,黃金玩完。人類可以給一樣東西賦值,也可以給一樣東西去化價值。在我們人生的感受中,這種變化很慢,稍稍站遠一些,現在除了搞黃金投資交易的,幾乎誰都不會在意黃金是神馬破玩意。如果你今天還想著要擁有一些黃金,那我說新金看都不用看,要是有一些老金製品,那倒是能承載人類歷史的。

而人類發展的步伐到了今天,再有一場小小的革命,黃金肯定離開我們的視線。新的組合裏,無需黃金這種低效率,高費用的價值承載物了。所以五年前買進實物金條的最後一批中國大媽,恐怕是要套住一輩子了。遠遠落後於房產的增值能力不說,無息保本都不可能。

這就是一個價值變遷。

而下一次整合發生後,高效的數字資產就替代了黃金的位置。這恐怕是無需懷疑的。

人類一直在通往更高效率的路上。當我們離開地球前往火星移民的時候,誰也不會帶上黃金。而這據說已經有馬斯克在那邊著手計劃了。

今天有誰告訴你投資黃金,我想他很明顯的想害人了。一種沒落的人類資產,近五十年來賦值一直在消逝,連通脹都跑不贏,投機都是輸,還有投資增值那回事嗎。所以,避險的能力也會漸漸消失。被替代,被重組出局只是時間問題。


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首先,答案就兩個字:不會!

黃金之所以能成為避險資產,說來話長,在這個回復中難以盡述,簡而言之,由於黃金曾是貨幣,或背書了貨幣,以及人類幾千年來,將黃金作為財富而產生的「黃金情結」所致。因此,即使當下信用法幣時代,黃金早就和貨幣脫鉤了,可各國央行依然籌備黃金(除了美聯儲,早已清空了黃金,因為美元早就不用黃金背書了)

而比特幣,已在之前好幾個問題的回復中已多次分析,就不另贅述了。

就說幾天前的大跌吧,23日,比特幣突然高位跳水,原因中說紛紜,有黑客說、有幣界大佬清空比特幣、有各國對比特幣的警示。

這些都是主因,不過,最關鍵的原因是華爾街開通比特幣期貨,將那些原因直接催化。

本來,比特幣的價格就由一小羣人操縱了(超過40%的比特幣在不到1000人的小圈子裡、70%到80%的比特幣在美國人手中,細思極恐……),不斷地對敲,使得價格不斷上漲,現在有了期貨,提供了做空機制,過去只能做多比特幣才能賺錢,現在做空也能賺錢,華爾街完全可以自如操控了,單高盛就擁有13%比特幣,將會玩兒散戶韭菜玩兒到殘,何來避險資產!

現在想來,幸虧中國封禁了比特幣交易渠道,不然的話,這一波下來,不知會有多少人中國人傾家蕩產,慘烈程度會超過泛亞、e租寶等總合……

我本來判斷,至少等養到5萬美元、10萬美元,甚至20萬美元之後,才會開始收割。沒想到華爾街這次迫不及待,這麼快就上了期貨,提供了做空機制,剛過2萬美元就開始收割了……

反覆警示,比特幣最後的崩盤是必然的——其基因所致,可還真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那些大莊家太沒耐心了,還有海量天量的韭菜都還沒進入,就迫不及待了,這喫相太難看了吧……

結論,比特幣不會代替黃金成為避險資產!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靳水平認為: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要要理解兩種資產本身的特徵。

黃金之所以長期被當做避險資產和紙幣替代資產,最大的因素是它具有便攜性的特點。黃金還易於存貯和隱藏。而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也具備所有這些特徵。由比特幣、以虛擬數字形式轉移和儲藏資金是一種全新的渠道。從這個角度上說,它會比黃金更加便捷。

那麼,比特幣在另一方面的特徵遠遠比不上黃金,因為黃金已經有了一個「金字招牌」,黃金就如同奢侈品品牌一樣,有一種稀有性。自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很多都將其當做是貴重物品來看待。

而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價格發生著劇烈的波動,其交易的頻率遠遠高於黃金,且比特幣的名聲的確不怎麼樣,從某種程度上被當做有投機的特點,他的起源遭受著各種質疑。諸如很多比特幣交易平臺遭遇欺詐,黑客攻擊,對用戶的信任造成極大的打擊。

黃金則不一樣,更有可能被長期存儲,然後才進行換手交易。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Eugene Fama)甚至斷言,某一天比特幣的價值可能變成零。比特幣短期內還難以取代黃金成為價值貯藏手段;而作為財富轉移手段,比特幣的有限供給限制了它被廣泛使用的前景。


私人造錢,囂張詐騙。比特幣完全符合龐氏騙局定義,不產生創造製造,先入者的收益全靠騙取後入者提供。交易用兩個24小時不停「交易」的機器人作假,騙取後入者以為和傳銷一樣可以投入小錢掙大錢。其一次交易運算盡然需要幾個小時,這中間有什麼假做不了的?


比特幣不受監管,不是法定貨幣,沒有任何國家的背書,創始人就有300萬個無成本的比特幣,而且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只能是一種炒作的新事物,在特殊時期立馬顯原形,隨著數字貨幣的隨意發行,最終必將崩盤(現在就有上千中數字貨幣)。黃金天然就是貨幣,是最終的結算物,被所有國家個人接受!


比特幣不是貨幣。現在人們老是想把比特幣往貨幣上面靠,那你說古代那麼多國家的古幣,比如說中國古代的那些銅錢能成為避險資產嗎?能成為世界通行的貨幣嗎?不是帶「幣」字樣的東西就一定有貨幣的功能。避險資產也是相對的,這個國家人們普遍認可的避險資產,可能到別的國家就不被認可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