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張

文/郎洪光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張

關於哈爾濱的阿城區,我們已經出過一篇名城巡禮的文章,也兼及了哈爾濱。但從歷史上看哈爾濱和阿城還是兩個城市,今天這一篇雄文重點講述近代名城哈爾濱的歷史,以及探討哈爾濱的前途。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張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載。

文史宴「名城巡禮」徵文大獎賽,誠邀各位讀者參加!

名城巡禮(截稿延遲至2019年1月31日)

各省市的朋友們加油,河南的朋友們相當給力啊:

直轄市:天津

黑龍江:阿城

遼寧:撫順  朝陽

甘肅:蘭州  武威

山西:太原  大同

陝西:西安

河北:邯鄲  承德

河南:鄭州  洛陽  安陽  開封  鄧州  滑縣

山東:青島

安徽:歙縣

江蘇:南京  蘇州

湖北:宜昌

湖南:長沙

江西:上饒

貴州:海龍屯

福建:南平

廣西:合浦

廣東:汕頭

日本:奈良

哈爾濱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輕。說她古老,是因為今天屬於哈爾濱一個區的阿城,始建於西元1115年的金朝;說她年輕,是因為哈爾濱真正形成,是在19世紀末。

不論哈爾濱人以及阿城人在情感上是否願意,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哈爾濱和阿城,是兩個城市,是應該並存而不是存在上下級關系的子母城。

不過既然今日阿城歸屬於哈爾濱,那麼我們還是要把視線拉回西元12世紀,去一窺那個最古老的哈爾濱的究竟。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高光的古代史

1

西元1115年,完顏旻在阿什河畔宣佈建立大金國,定都會寧府。1138年,金熙宗將其定名為上京。至1153年金海陵王遷都燕京,上京會寧府做了38年金朝的都城。

金上京由南城、北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有護城河環衛,皇城以宋汴京為參照設計建造,歷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是當時金朝的政治經濟中心。

金遷都燕京後,海陵王下令燒毀宮殿、宗廟及官員貴族府邸,上京會寧府就此衰落。雖然後來金世宗重建了部分宮殿、廟宇,但這座城市的頹廢已無法挽回。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5張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1215年,東夏國主蒲鮮萬奴攻克上京會寧府,對城市進行了大肆破壞。1233年,蒙古軍破上京會寧府,擒獲蒲鮮萬奴,東夏滅亡。

蒙古帝國和元朝,對這座城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繕,將之視為通往奴兒乾地區的交通要道。1312年元仁宗在這裏設立水達達路,1351年元惠宗在這裏設鎮寧州。

明攻取遼東後,於1406年建肥河衛。清雍正帝於1726年正式將其定名為阿勒楚喀,後來簡稱為阿城。此時的阿城,是松花江南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清朝在東北北部的重鎮之一。

松花江南岸長期以阿城為中心,而不是以更靠近松花江的哈爾濱為中心,這是當時松花江南岸的水系和松花江古代不穩定的汛事造成的。松花江直到近現代仍然發生過三次大規模洪水,造成了沿岸百姓大量的生命財產損失。

而當時松花江中段的水系,東有阿什河,北有呼蘭河,金初為了讓這片地區的水路貫通,開鑿了運糧河,從南方來的物資可以通過松花江和運糧河直接送到上京會寧府。晚清以前發達的松花江中段水系,使處於這個水系中心的阿城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繁榮。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6張

運糧河水系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4張

一條江和一條路

2

到底是松花江造就了哈爾濱,還是中東鐵路造就了哈爾濱,一直是很多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人說近代的哈爾濱是鐵路拉來的城市,因為正是中東鐵路的修築,纔有了哈爾濱這座新興城市。不過我上學的時候地理老師幾次提過,哈爾濱不是鐵路拉來的城市,而是恰恰相反,是哈爾濱的區位才導致鐵路的經過。

實際上中東鐵路的樞紐為什麼選擇了哈爾濱而不是阿城,和俄國人設計建造這座城市的目的有關。就好比為什麼天津租界建在紫竹林而不是天津衛,為什麼武漢的租界在漢口而不是武昌城。

不論是英國人、法國人還是俄國人,在建造新城時都會盡量避免和舊城有過多重合,導致他們不能獨攬行政管理權。哈爾濱離阿城不遠,又在松花江岸邊,物資器材便於運輸,自然是作為鐵路樞紐的合適地點。

不過不論哈爾濱是不是鐵路拉來的城市,不可否認的是中東鐵路成就了哈爾濱。近代中東鐵路成就了沿線好幾座城市,包括哈爾濱、長春、大連、四平、滿洲裏、綏芬河、牡丹江,也包括再往東的海參崴。沒有哪條鐵路,像中東鐵路這樣帶動起沿線這麼多座城市拔地而起,形成了一條城市鏈。

1896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允許俄國修築一條貫通東北的鐵路。同年12月正式定名為「大清東省鐵路」,簡稱「中國東省鐵路」或「東清鐵路」。

1897年中俄在東寧三岔口舉行動工典禮,以哈爾濱為中心,分為三部分,分六處同時施工。西起滿洲裏,東至綏芬河,其南部支線經奉天延伸至大連旅順。全長2500多公里,採用俄式寬軌。這條丁字形鐵路的修建正式拉開序幕。

十九世紀末,沙俄為了貫通東西部,加強莫斯科與東部出海口的聯系,從莫斯科出發,設計修建了一條貫通歐亞的、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條鐵路修到遠東重鎮赤塔後,在俄國高層出現了分歧。如果鐵路繼續向東修,需要繞過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最後到達海參崴。但是這樣的話不僅需要多修很長一段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還要面對黑龍江那更不穩定的汛事。

同時,俄國此時已有意控制中國東北,正需要一條鐵路來實現這個目的。最終俄國人拍板決定,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到赤塔後,不再繞邊境線,而是直接貫穿中國東北,直抵海參崴。此舉不但縮短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路線,還符合沙俄對東北實行的以「銀行加鐵路」(銀行指華俄道勝銀行,鐵路即中東鐵路)為主要手段的「黃俄羅斯附屬國」計劃。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8張

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9張

位於莫斯科的西伯利亞大鐵路「0公里」處紀念碑

 

對於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設計思路,基本可以從「黃俄羅斯」計劃中一窺究竟。俄國人是要把哈爾濱建成一個俄國化的城市的,所以從一開始對這座城市的定位就是一座俄國人自己的城市。

實際上,中東鐵路工程局隸屬於俄國財政部,與位於大連的遠東總督府不相統屬。這是哈爾濱和大連的不同,大連是殖民地,而哈爾濱則被視為是俄國自己的土地。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4張

誰是城市的主人

3

 

哈爾濱建立之初,在市政管理上幾乎全部委於中東鐵路管理局。1898年鐵路總辦尤格維奇抵達哈爾濱後發布了一系列命令,接管了中東鐵路管理局附屬地(沿線15公里以內區域以及部分城市的全部城區)的居住權、治外法權和警察權,並建立了護路隊的編制,俄國外阿穆爾河軍區第四步兵師隨即開往哈爾濱。

1903年霍爾瓦特接替尤格維奇,就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開始了他掌控哈爾濱大權的20年曆史。在他主持鐵路事務期間,這些鐵路管理局建立了行政部,成為實際上的市政府,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1張

位於今哈爾濱南崗區的中東鐵路管理局大樓

 

1900年義和團起事,作為俄國在東北的殖民中心的哈爾濱首當其衝,成為義和團攻擊的目標。大批跟隨闖關東移民潮而來的成建制的義和團一路北上,在松花江北岸的呼蘭集結後,於7月撲向哈爾濱。

和關內義和團的盲目排外有所不同,東北義和團組織嚴密,行動有序,有具體的作戰計劃。當時義和團企圖趁俄軍主力還沒完全集結於哈爾濱,從俄軍防守相對薄弱的西面發起進攻,搶佔俄方重要機關,然後用位於今道里區的懶漢屯無線電發射站向全世界發報,宣佈哈爾濱已被收復,動搖俄國人的軍心,運走所有物資裝備然後再有序退出戰場。

可以說當時計劃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俄軍在哈爾濱的駐軍僅2500人,而聚集在江北的義和團、部分清軍已有數萬,擁有大量槍支彈葯,可以說並不落下風。

戰鬥打響後,義和團和清軍各部進展迅速,先後佔領了三孔橋、機車庫等要地,一支小股義和團甚至襲佔了位於江北的炮臺,向對岸俄軍陣地開炮。據上海《中外日報》報道,當時哈爾濱市區「硝煙漲空,天日為之失光。」義和團和清軍甚至已接近火車站,一名俄國電報員面對滾滾而來的團民,竟然嚇得開槍自殺了。

然而由於俄軍臨時從東部調集的援軍及時趕到,尤其是一支騎兵突破了炮火網沖向了主攻部隊,導致義和團和清軍陣形大亂,造成全面潰敗。這批部隊在撤回江北的山區後不久,遭到俄軍重兵圍剿,幾乎全軍覆沒。

在義和團之變中,除了八國聯軍在京津地區派遣的49330人之外(其中俄軍12400人),俄軍單獨出兵13.5萬佔領了整個東北。

1901年庚子條約簽訂,由於各國一直要求俄軍撤出東北。沙俄為了緩解外交壓力,同意了撤軍。但是很快俄國人出爾反爾,將駐東北的俄軍改編為中東鐵路護路軍,以保護鐵路的名義繼續霸佔東北,這種難看的喫相引起了以日本為首的部分列強的不滿。

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戰爭,俄軍在南滿失利,退守北滿,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從頭到尾就沒有清政府的事兒,那些說日本歸還百分之九十五給中國的可以歇歇了),以長春為界分割東北,長春以北為俄國勢力範圍,長春以南為日本勢力範圍,中東鐵路在長春以南的支線從此稱為南滿鐵路。同時雙方約定撤出大量軍隊,只保留每公里15人的護路隊(日本在滿鐵的護路隊後置於關東軍的編制之下)。俄國人得以繼續霸佔中東鐵路沿線城市。

戰後,在日本等國一致要求下,哈爾濱於1907年正式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在開埠之後,俄國在哈爾濱設立了領事館,繼俄國之後,日、英、法、美等16個國家先後在哈爾濱設立了領事館。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2張

霍爾瓦特任領事時的俄國領事館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3張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4張

葡萄牙領事館

鐵路局屬於財政部,其後臺是時任俄國財政大臣的維特,而領事館屬於外交部,二者不相統屬。俄國領事館設立後,由於鐵路局長霍爾瓦特多次越權處理僑民事務,雙方發生激烈沖突。

為平息鐵路局與領事館的矛盾,1908年沙俄下令免去首任領事留巴的職務,由霍爾瓦特兼任領事。後由於外交部激烈反對,俄國又於1909年改任駐天津領事鮑培繼任駐哈爾濱領事。

為徹底解決鐵路局於領事館的矛盾,在鮑培的建議下,俄國從鐵路附屬地中劃出一部分,單獨設立俄國租界,歸領事館管轄。哈爾濱的俄國租界,包括今道里區的主要部分,江北的太陽島以及道外區景陽街-承德廣場以西的部分地區,鐵路局與領事館之爭就算告一段落了。

1909年時任俄國領事特拉烏紹利特、中東鐵路代辦達聶爾和英國駐哈爾濱領事斯萊簽訂了《英俄協定》,規定俄國僑民在哈爾濱的特權,英國僑民同樣享有,同時英國僑民亦須對俄國管理者負擔納稅義務。後來各國紛紛簽字加入英俄協定,在哈爾濱的外國僑民基本都享有治外法權和自治權。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5張

俄國財政大臣維特

曾為中東鐵路的修建和哈爾濱城市建設出力頗多

在日俄戰爭後負責對日談判,避免了賠款等條件

後來還參與了斯托雷平改革

霍爾瓦特掌權近二十年,成為哈爾濱名副其實的土皇帝。他在上號(今香坊區)修建的別墅規模宏大,被稱為「白毛將軍府」。哈爾濱火車站站前的主幹道車站大街(1949年拆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面叫紅軍街,南面叫中山路),曾被命名為霍爾瓦特大街,其本人也自封為哈爾濱榮譽市民。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6張

沙俄殖民者在哈爾濱的總代表霍爾瓦特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4張

滾滾而來的移民

4

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大批俄國移民順著鐵路線來到了哈爾濱。東正教是俄國國教,沙皇同時兼任教皇,「一般說來,什麼地方出現了俄國人,他們要乾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

1898年俄國人在上號(今香坊區)修建了一座簡易的隨軍教堂。1900年春,一座規模宏大的木結構東正教堂在秦家崗(今南崗區)最中央的高地拔地而起,至12月竣工。該教堂頗受俄國官方重視,以聖徒尼古拉的名字命名(有種說法是以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命名),取名為「聖·尼古拉教堂。

這座教堂自修建之始,就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是東正教哈爾濱主教區的主教堂,東方莫斯科的象徵,被稱為「中央寺院」。教堂的設計圖來自聖彼得堡大學的設計師鮑達雷夫斯基,正門上的畫像是著名畫家古爾希奇文克所作,大鐘來自秋明市的工匠。這座教堂曾被譽為中東鐵路的保護神,1966年被紅衛兵拆毀。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8張

著名建築精品聖·尼古拉教堂

 

繼尼古拉教堂後,俄國人和其他國家僑民,先後在哈爾濱修建了數十座教堂。包括位於中央大街的聖母領報教堂(1966拆毀)、位於道里區的聖·索菲亞教堂、位於南崗區的耶穌聖心主教堂(波蘭天主教徒修建)、聖母帡幪教堂(烏克蘭東正教徒修建)、尼埃拉依教堂(德國路德會教徒修建)、位於道里區的猶太總會堂和猶太新會堂(猶太教徒修建)。

除了教堂之外,還有位於道里區的土耳其清真寺(韃靼人修建)、位於道外區的哈爾濱清真東寺、位於南崗區的極樂寺(佛教寺廟,據說當時是為了奪回被洋教堂搶走的風水修建)和文廟(張學良主持修建)。一時間各教各派雲集哈爾濱,這座城市一度被稱為「教堂之都」。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19張

尼埃拉依教堂(新教教堂)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0張

土耳其清真寺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1張

文廟

日俄戰爭後,由於俄國的影響有所衰弱,先後有日、英、法、美等33個國家的十幾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哈爾濱外國僑民最多時達到二十萬人,而當時哈爾濱全市人口僅32萬,洋人基本比中國人多,據說當時出街滿眼都是外國人,中國人看不見幾個。

除了列強國家的僑民之外,還包括烏克蘭人、猶太人、波蘭人、北韓人等殖民地的人沿著鐵路湧入哈爾濱。各國僑民在哈爾濱先後建立了幾百家企業,包括一些著名國際財團在哈爾濱設立的分部。

哈爾濱的僑民基本以俄國人居多,最多時達15萬人(十月革命期間湧入的白俄);其次為日本人,日本僑民在九一八之前僅七八千人,日偽時期暴增,達到八萬;再其次則是猶太人,1920年時猶太人達到一萬人,僅次於上海,哈爾濱成為猶太人在中國的第二故鄉,其中包括後來很多猶太名人的先輩,比如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的祖父和父親,其祖父莫德卡死後葬在了哈爾濱。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2張

1909年10月26日

北韓義士在哈爾濱火車站成功刺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中東鐵路修建後,哈爾濱經濟日漸繁榮,大批闖關東來的山東、河北、熱河等省的人居住在了哈爾濱,形成了以傅家甸(今道外區)為核心的中國人聚居區。這在當時周圍全是俄國人控制區和外僑聚居區的哈爾濱,猶如一座孤島,如同舊金山等城市的唐人街。

盡管哈爾濱的中國人在數量上和地位上不佔明顯優勢,但中國人仍然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起了比較好的生活,建立了包括釀造、食品和紡織工業在內的企業,為中國輕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3張

秋林洋行,著名俄國商人伊·雅·秋林創立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4張

馬迭爾旅館,猶太商人約瑟·開斯普創立

著名的「馬迭爾綁架案」就發生在這裏

著名歌唱家夏裏亞賓曾在這裏演出。

 

很少有哪座城市,能夠同時存在如此多建築藝術流派的精品。歐洲近三百年的主要建築藝術流派,藝文復興式、巴洛克式、折衷主義、新藝術運動等流派的建築在哈爾濱布滿大街小巷。中央大街有歐式或仿歐式建築71棟,其中保護建築13棟,一度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此外在道外區還有一些具有中國傳統的建築物,以及中西合璧的中華巴洛克式建築。

有的人說哈爾濱只有俄式建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哈爾濱真正的俄式建築很少,大部分都是當時歐洲最流行的建築流派。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5張

猶太國民銀行,藝文復興風格建築

建於1923年

是當時哈爾濱猶太籍僑民主要的金融機構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6張

松浦洋行,巴洛克風格建築

日本人水上俊比佐於1909年創立

與馬迭爾旅館隔街相對。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7張

 位於老道外的一處中華巴洛克建築街景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28張

哈爾濱關道,也稱濱江關道衙門,俗稱道臺府

是1907年清政府設立的哈爾濱地方行政機構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4張

繁榮的二十年代

5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後俄國爆發內戰,紅白兩黨在歐洲火拚,俄國在北滿的殖民統治並未遭到波及。但很快白黨建立的政權先後潰敗,蘇軍迅速挺進遠東。

坐鎮哈爾濱近二十年的殖民頭子霍爾瓦特,選擇了支持白黨與紅軍對抗。他在哈爾濱建立「全俄臨時政府」,自任最高執政,積極聯絡正在東撤的高爾察克。同時,他挪用鐵路公款購買軍火,加強護路隊的武裝,導致鐵路職工工資欠發兩個月。

在俄共遠東情報局的策劃下,中東鐵路職工舉行了四次罷工,霍爾瓦特的統治岌岌可危。中國軍隊趁機進駐哈爾濱,將以霍爾瓦特為首的殖民者係數扣押,解除護路隊武裝,武力收回了中東鐵路。沙俄在哈爾濱殖民勢力的總代表霍爾瓦特就此下臺。

也是從這時起,東清鐵路正式更名為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協約國幹預俄國內戰的軍隊開始插手中東路問題。日軍沿南滿鐵路北上,英法在原中東鐵路附屬地組建防暴隊,俄國僑民退往埠頭租界,哈爾濱局勢混亂。1920年8月蘇俄扶持的遠東共和國在哈爾濱設立代表處,1922年蘇聯在哈爾濱設立代表處,紅俄取代白俄,開始逐步接管沙俄在北滿的權利。

1924年9月,蘇聯與張作霖勢力簽署《中華民國東三省自治政府與蘇維埃社會聯邦政府之協定》,簡稱《奉俄協定》。這份條約規定中東鐵路由中蘇共管,中國收回沿線的市政、郵政、海關等權力,鐵路歸還期限縮短20年。盡管中國收回了部分權利,但沙俄在東北的殖民遺產,仍大部分被蘇聯所繼承。

《奉俄協定》和《中蘇解決懸案大綱》簽訂後,中國政府對哈爾濱的行政區劃進行的調整。以原俄國租界和中東鐵路附屬地的南崗部分,設立哈爾濱特別市,組建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由外僑實行自治(實際為蘇聯鐵路附屬地的一部分);其周圍除道外和江北之外的地區,設為新成立的東省特別區(包括哈爾濱、滿洲裏、綏芬河、博克圖、穆棱、張家灣、一面坡、安達等城市的部分城區)哈爾濱市;道外區歸屬吉林省濱江縣管轄;江北的太陽島歸屬松浦市政局。這時的哈爾濱一市四省,堪稱中國近代城市歷史的一個奇觀。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0張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1張

作為沙俄殖民遺產「接盤者」的蘇聯,在接管中東鐵路之後,開始向鐵路沿線進行滲透。

當時哈爾濱俄國僑民佔大多數,其中白俄亦佔多數。面對十幾萬白俄僑民,蘇聯多次從國內移民紅俄前來,但仍只有幾千人的規模,其聚居區只在今南崗區西部的部分地區,勢單力孤。而蘇聯雖然掌控中東鐵路,卻不敢像在國內那樣直接清洗白俄,只好盡量尋求表面上的平衡,但紅白兩黨在哈爾濱的鬥爭始終存在,甚至發生過大規模械鬥。

盡管哈爾濱仍一定程度處在蘇聯及白俄的控制之下,但二十年代卻是哈爾濱歷史上最繁榮的時候。由於多國僑民在哈爾濱居住,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多樣,城建設施較國內其他城市也更好一些。

在主要城市街道上,街兩旁都設有長椅,供逛街的市民休息;中央大街也是在這一時期鋪築了方石,在當時一塊石頭需要一銀元,堪稱「黃金大街」;在全國大多數城市還在使用人力車的時候,哈爾濱已經汽車滿街跑了,甚至已有了出租車;

夏日的太陽島成為市民郊遊消遣的去處,島上開了大量的餐廳,中國人和外國人基本沒有區別,都可以進去消費。朱自清曾經寫道:「這裏的外國人,不像上海的英美人在中國人之上,可是也並不如有些人所想,在中國人之下。」島上有專門的游泳場所,還有帆船比賽的設施,市民生活十分豐富;

哈爾濱的有軌電車也是在這時候建設的,城市交通為之一變;哈爾濱市內還有音樂廳,俄國人還開辦了音樂學校,這種音樂文化後來成為哈爾濱夏季音樂會的源頭。

城市的繁榮從來不是看數據的,而是看市民生活是否豐富多彩。哈爾濱的二十年代,脫離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百業初興時的低迷,也沒有日偽時期的高壓,是歷史上最繁榮的時候。

 

1928年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全國。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在哈爾濱建立了一系列的機構,其中也包括在今一曼街的國民黨駐哈爾濱黨部。

由於國民政府和東北地方政府企圖改變東北處於蘇日南北夾擊的局面,希望有所突破。而在當時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眼中,打俄國人肯定比打日本人容易(日俄戰爭的結果成為所有人的思維定勢,認為日本肯定比蘇聯更厲害)。

1929年7月,蘇聯領事館召開蘇共遠東黨員大會,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以蘇方宣傳赤化為由,發兵控制了蘇聯領事館,逮捕了大量蘇方人員,並在張學良的授意下武力接管中東路,驅逐蘇方正副局長,解散蘇籍員工,發生了著名的「中東路事件」。

對於中方的行動,盡管當時蘇聯國內政局不穩,斯大林仍然態度強硬,並最終發動了中東路戰爭。東北軍一路潰敗,這暴露了東北軍外強中乾的本質。

這場戰爭給了日本人進取東北全境的信心(東北軍連我們的手下敗將俄國人都打不過,更不用說跟我們打了),也直接導致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跑路(我連比日本人弱的蘇聯都打不過,更別想打得過日本了)。

戰爭結束後,中蘇簽訂了《中蘇伯力會議草約》,簡稱《伯力協定》,中東路仍由中蘇共管,而這場戰爭也使中國失去了黑瞎子島(2004年收回了西半部)。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4張

落日餘暉

6

 

1931年,日本挑起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開始武力佔領東北全境。日軍在第二天就佔領了長春,一個月內便基本肅清了遼寧、吉林大部分地區。

然而日本在取得重大戰果後,拖延至四個月後才繼續向北滿進軍。一方面是部分中國軍民展開了頑強抵抗,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是在試探蘇聯的態度。

而斯大林則出乎意料地命令不幹涉日軍在東北的行動,放任日軍向哈爾濱進軍。在兩年之前,斯大林還為了北滿利益大打出手,而現在卻決定將蘇聯擁有重要利益的北滿拱手讓給日本人,成為一樁歷史謎案。

1932年1月29日,中日軍隊在雙城堡激戰。2月3日,哈爾濱保衛戰正式爆發。由馮佔海、李杜率領的東北軍與日寇展開激烈戰鬥。

時值哈爾濱近代規模最大的洪水,道里、道外、江北等區域被洪水灌城,十幾萬人流離失所,被迫聚集在南崗的高地。而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只顧賣國投敵,不顧百姓死活,暗地裡給日軍輸送物資和武器彈葯。

1932年2月5日下午,日軍佔領哈爾濱,並在聖·尼古拉教堂廣場舉行閱兵儀式,哈爾濱淪陷。而從這時開始,哈爾濱的輝煌時代便無可奈何花落去,盡管日偽時期在哈爾濱修建了大量公共設施,哈爾濱在經濟上似乎增長很大,但在日本人的高壓統治之下,再無二十年代繁榮的氣象。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3張

日軍第二師團舉行閱兵儀式

 

日軍佔領哈爾濱後,面對哈爾濱蘇聯勢力龐大、外僑眾多的復雜局面,一度採取溫和的策略,積極推動城市建設,以換取較好的國際影響。但由於在「秋林洋行搜查案」和「馬迭爾綁架案」兩案中日方的強盜行徑,其獠牙徹底暴露,哈爾濱市內的外僑紛紛選擇離開,前往海外尋找新的家園。

居住在這裏的猶太人,一度得到日本人的扶持,預備建立猶太國以對抗蘇聯,但後來由於德日結盟,德國要求日本對待猶太人採取強硬態度,日本人又不得不對猶太復國主義勢力進行打壓,致使這批猶太人離開哈爾濱,其中一些人後來成為以色列建國的推動者和中東戰爭的參與者。

在日本的不斷施壓下,以及蘇聯對於歐洲的不安預感,斯大林決定穩住日本。1935年3月,蘇聯以1.4億日元的價格將中東鐵路賣給日本掌控的偽滿洲國,日本得以佔領全部的中東鐵路沿線地區。此舉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但斯大林置若罔聞,中國當時處在全面抗戰的前夜,對此無可奈何。

日本全面佔領哈爾濱後,立即改變以往的策略,實施全面的高壓統治。日偽在今一曼街設立了哈爾濱警察廳,逮捕、關押了大批的抗日誌士並施以酷刑。同時他們還在今平房區設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進行生化武器研究,並抓捕中國人進行生化試驗,嚴重違反了國際公約,很多無辜中國人和部分外國人慘死在了罪惡的731。

 

在經歷了整整十三年的殘暴統治後,1945年8月20日,蘇聯紅軍佔領哈爾濱,接管了哈爾濱全市。1946年元旦,蘇軍撤出哈爾濱,中國政府正式接管哈爾濱。哈爾濱這座城市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蘇聯根據雅爾塔協議繼續佔據中長鐵路(中國長春鐵路,中東鐵路在日本投降後的名稱),1952年9月蘇聯向中方正式移交中長鐵路,中東鐵路問題經歷了56年的跌宕起伏最終告一段落。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4張

 

哈爾濱在1949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內的經濟地位都十分重要。在今香坊區建立了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和哈爾濱鍋爐廠,當地百姓俗稱三大動力。但在市場經濟大潮來臨後,由於全東北經濟低迷,哈爾濱也沒能擺脫衰落的命運。今天哈爾濱在經濟和城建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未來哈爾濱是否會重新繁榮起來,還有賴於當代以及下一代人的不懈奮鬥。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5張

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塔,俗稱龍塔,是今天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塔高336米,建成當時是亞洲第一高鋼塔

 

今日我們不禁要思考,哈爾濱近代為何會繁榮,將來又怎麼樣才能恢復她過往的繁榮。

提到這裏,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哈爾濱更往東的那片彼得大帝灣,那裡有一座港口,同樣因中東鐵路而興起。那座港口距中國邊境僅270公里,在近代溝通了中國東北北部和海外的聯系,不少闖關東的人在東北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前往那裡,俗稱「闖崴子」。

哈爾濱和海參崴,歷史上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兩者溝通無阻礙時,兩城均能繁榮;兩城溝通有阻礙時,則同時走向衰落。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6張

哈爾濱的經濟命門,毫無疑問在東面,而不是在南面。哈爾濱和海參崴,若要繁榮只能同屬一國。要麼同屬中國,要麼同屬俄國。至於前者還是後者,任何一個正常的愛國的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歡迎參加徵文大賽,獎金十分豐厚

文史宴「名城巡禮」徵文大獎賽,誠邀各位讀者參加

這座偏遠的內陸城市,曾經比上海還要洋氣,堪稱歐洲建築博物館|文史宴 | 文史宴 公眾號 第37張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