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回覆書名一鍵免費閱讀:局外人| 海邊的卡夫卡| 快速閱讀術| ……

蝸小牛:本文來自一位拿到蝸牛稿費的用戶。寫書評的前提,是較大的閱讀量,因爲這樣才能融會貫通。這篇文章教你的就是怎樣快速有效閱讀的方法。

你相信有人能夠一年讀700本書嗎?你可能勉強相信。

你相信有人能夠一年讀完700本書還能寫出700篇書評嗎?你一定不信。

你相信那個一年讀完700本書、寫出700篇書評的人曾經讀一頁書要5分鐘嗎?你想必會張大嘴巴喊:不可能!

這個人就是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印南敦史是一位職業書評人,他的書評不僅產量奇高,而且質量奇佳,凡是他寫過書評的書,都經常賣到脫銷。

但是印南敦史卻並不是一個天賦“快速閱讀和寫作”異稟的人,恰恰相反,由於小時候的一次事故,他一度認爲自己“腦子壞掉了”,沒法從事閱讀和寫作。

直到後來,他慢慢摸索到了閱讀和寫作的技巧,逐漸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才成爲了年產700篇書評的職業書評人。

如果你想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果,或者是想嘗試書評寫作,這本《快速閱讀術》你一定不要錯過。

01. 誰說書一定要讀完?

或許是受小時候語文課文學習的影響,拿到一本書,我們總想逐字逐句地讀完,覺得這樣纔是真正“讀完”一本書。

但印南敦史卻用他多年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們:書,並不一定要讀完。

原因有三:

首先,並非所有的書都需要讀完。

印南敦史發現,除了故事性強的小說、散文等需要細細品味的文學作品以外,其他的諸如商務類、方法論類的書籍都是可以速讀的,你一個字一個字讀完所獲得的信息並不會比後面將要介紹的“流水式閱讀”效果好。

其次,逐字逐句的慢讀容易造成一個後果——走神。

這是因爲,我的大腦運轉速度遠遠大於眼睛逐字逐句閱讀的速度,而大腦一旦有了空閒,自然就會找別的事情做,於是就走神了。這一走神,閱讀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後,無論你讀得多麼慢,多麼認真,記不住的還是會忘記。因此印南敦史主張“與其複製100%”,不如邂逅1%”,也就是說,讀一本書,你只要記住1%對你最有用的內容就OK了。基於這樣的觀點,作者提出了“流水式閱讀”的理念。

02.“流水式閱讀”怎麼讀?

“流水式閱讀”倡導的是,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關於“流水式閱讀”, 印南敦史提供了四個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把握全書大概,找到自己想讀的內容。

步驟二: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中間部分通常爲佐證案例,不讀也不影響對觀點的吸收。

步驟三:想清楚“自己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收穫什麼”,確定關鍵詞,用關鍵詞來定位需要仔細閱讀的部分。

前三步都一目瞭然,這裏重點介紹一下第四步: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我們聽一支曲子,之所以會感到愉悅和放鬆,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曲子有節奏的變化,時而舒緩,時而激昂。

很多閱讀量特別大的人,都懂得把握閱讀的節奏,在閱讀的時候緩急有序。對於書中已經知道的內容,大膽跳過,對於未知的、感興趣的內容,則慢下來細讀,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省時高效,也更具趣味性。

私以爲,當年“橫掃清華圖書館”的錢鍾書想必也是用了這樣的“流水式閱讀法”吧。

03. 讀了記不住怎麼辦?

誰說讀書一定要記住?

我們讀書並不是爲了把書的內容複製在自己的頭腦之中。印南敦史主張“不要記憶,而要記錄”,也就是,不要用大腦記,還要用本子記錄。具體的方法是:“一行採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

這裏畫個重點,這12個字可是印南敦史書評寫作的精華技巧哦,想嘗試寫書評的小夥伴們請拿出你的小本本。

一行採集:和《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書的作者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不同的是,印南敦史提倡進行“一行採集”。也就是說,摘錄的時候,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原文內容,而要儘量使用矮小精悍的句子把內容總結下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減少了工作量,又增加了思考的過程。

一行精華:讀完一本書,再從很多的“一行採集”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這一行可以是濃縮了整本書精華的一行,也可以是你最鍾情的一行,或者是給你最深觸動的一行,總之,只要是你在今後的日子裏讀到這一句,就能喚醒閱讀這本書的記憶的一行就可以了。

一行評論:記得給你的“一行採集”增添“一行評論”。

尤瓦爾·赫拉利說:如果你體驗到了什麼,就記錄下來。

毛姆在《作家筆記》中也說道:“我們都有那些我們認爲某天能夠用得着的好的靈感和鮮活的印象,但是因爲我們懶得記錄下來,所以它們就逃離了我們。”

這一行評論,不僅是你的“讀後感”,更是你書評寫作的靈感之源。

04. 沒有時間閱讀怎麼辦?

你不是沒有時間,你只是還沒有讓讀書成爲你生活的一部分。

你不會沒有時間洗臉、也不會沒有時間刷牙,因爲這些都已經成爲了你的生活習慣。印南敦史提供了三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養成閱讀習慣。

第一個,固定閱讀時間。

你可能會說,我不需要固定時間,我什麼時候都能讀。但是,“什麼時候都能讀”,往往意味着“什麼時候都不讀”。 印南敦史建議我們每天給自己固定下來一個閱讀時間,他比較推薦晨起閱讀,閱讀的時間也不需要長,10分鐘足已。

第二個,按照“9:1”原則選書。

書評人閱讀的人書中九成都是可以 “流水式閱讀”的書,但是也不能忽略那一成需要我們細細品讀的書,如詩歌、散文、語言精彩的小說等。印南敦史認爲,儘管這類書所佔比例很小,但如果不讀它們,我們的心靈就會變得貧瘠。

第三個,今天閱讀的書要和昨天的不同。

如果強制要求自己讀完一本再去讀另一本,很容易中途放棄。因此,印南敦史建議我們可以同步閱讀兩三本書,今天讀這本,明天就可以讀另一本,這樣既不會打斷閱讀習慣,又能夠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但是,他也建議,閱讀一本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天。

如果你覺得一年讀700本書還是太難了,也不用灰心,這本書還爲你量身打造了年讀300本書的閱讀計劃。對於家裏的書堆積成山的小夥伴,這本書也爲你提供瞭解決方案,作者別具一格的書籍管理辦法,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啓發。

哦,對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讀的時候,別忘了實踐一下上面介紹的方法哦。

- END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