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刊(搜狐號)

  1

  這幾天,很多人都刷到了一段視頻:

  杭州一女童模妞妞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事後證實該女子爲妞妞的媽媽。

  關於原因,妞妞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孩子往路上跑才踢她的”。

  可從視頻和對話中看,明明是一面牆哪有什麼馬路?明明是孩子媽媽一直舉着手機拍攝孩子,而孩子不配合的將手中的花籃放到了地上,媽媽這纔上去踢了一腳。

  而後,網友又扒出了另外一段妞妞的視頻,已經晚上10點了,仍在拍攝,只是這次不再是腳踢,而是衣架打。

  其實事情已經很明瞭。

  畢竟都是幾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爲了賺更多的錢,和多家店鋪合作,接單量非常大,所以孩子一天要拍上幾十套衣服,時間很長動作重複難免不耐煩,而家長們爲了錢,爲了讓他們“敬業”,纔有此番行爲。

  雖然孩子母親解釋:“她父親有工作,沒有靠孩子養,我怎麼會無緣無故踢她一腳,我也是焦急”。

  可不知她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孩子會不耐煩?

  是因爲你們在用成人對工作的“責任感”來要求幾歲的孩子。

  是因爲你們強加給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壓力。

  是因爲你們就是打着爲孩子好的名義,爲了斂財!

  2

  童模這個行業,其實深挖下來後讓人沉思。

  早前,有一位帥氣的11歲混血童模葉祖銘曾刷屏網絡。

  11歲的他長着孩子臉,說話卻是大人範。

  面對鏡頭,他表示自己喜歡走秀、舞蹈、表演,從事模特這行已經兩年多了,他對自己的職業非常驕傲,因爲11歲的他每年就可以賺上八十萬了。

  “反正這種賺錢方法比較容易,每個人都想富裕嘛!”

  而談到理想,他直言想做“網紅”,然後找一個迪麗熱巴那樣的老婆,最後還加了句“你懂得”。

  據後續報道,在這期令人爭議的節目播出一年後,葉祖銘價格已經漲到了180一件,排名第一。

  有的時候廠家版型沒打好就急忙來拍攝還會讓葉祖銘很生氣:“這3分鐘,我已經損失180塊錢了。”

  11歲,此番成人式的思維方式真是着實讓人驚歎,但聯想他從小就混跡在這樣的大人圈子,其實也合情合理。

  而在這背後,其實也暴露出一個現實:童模真的很賺錢,而且早已成爲了一條“產業鏈”。

  據瞭解,在擁有9000多家童裝企業的織裏,童模們的工資都是按照衣服件數結算的,價格從一件幾十塊到一百多不等。

  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童模名叫谷歌,她從3歲開始做童模,已經有六七年了,她有一個“輝煌”的歷史:264

  沒錯,她曾一天拍了264件衣服,一件120元,那一天她賺了31680元,工資日結。

  一年365天,她超300天都在工作。白天還要去上學,四點多放學後直接進攝影棚,經常要拍到深夜才能下班,在化妝、休息間隙,她還要抽空寫她的家庭作業。

  偶爾的出去吃飯,吃完了她想逛逛街看看電影都不行,因爲家長還想着讓她回去拍試鏡視頻。

  她的眼睛裏早已沒有屬於這個年紀孩子的天真,多的是一份“懂事”:“我一定好努力把照拍好,讓所有的客戶都滿意。”

  現在,谷歌的年紀、身高都預示着她的童模生涯即將結束,她的家長對她的下一步規劃是拍電影電視,成明星。

  大人們也曾問過谷歌:“你喜歡拍戲還是拍平面?”

  谷歌回答:“我什麼都不喜歡,我喜歡像我同學一樣。”

  可那又怎樣?大人們又在乎嗎?谷歌依舊繼續拍着照片拍着戲,服從着一切安排。大人們喜歡的還是那個把賺錢和客戶滿意當作第一標準的谷歌。

  另一位童模坦言:自從他開始做童模後,爸爸媽媽都不去工作了。

  “因爲家裏人賺錢很辛苦,所以那就由我來賺好了。”

  看到這真的挺難受的,有些孩子“懂事”的讓人心酸。

  在他們這份懂事背後,家長們敢說與他們無關,與錢無關嗎?

  小小年紀的孩子會自己選擇放棄玩耍的時間重複勞動去賺錢嗎?難道不是被家長逼得嗎?

  因爲童模很賺錢,所以大批的家長看到了商機,想盡各種辦法,找各種中介機構、培訓班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擺造型走臺步。

  而這也滋生了太多不正規的機構,打着培訓的名義,騙錢甚至猥褻孩子。

  而童模要求其實很高,一般身高超過150的基本上就已被淘汰,本質上職業壽命也就幾年而已,家長們更得抓住這幾年的黃金期,因爲只要孩子做得好,幾年間賺的錢,可能就夠他們花上一輩子的了。

  所以許多童模的父母都是無業狀態,假借着“陪伴”的名義陪在孩子身邊,口口聲聲說着不靠孩子賺錢,可不知在說這些的時候臉紅嗎?如果沒錢他們會做嗎?根本上不就是把孩子當做斂財工具嗎?

  而最終,苦的就是那羣孩子,每天工作十幾二十小時的有,發燒生病不去醫院堅持工作的有,體力不支虛脫昏倒的有,可這些在錢面前都不值一提。

  做得好的可以有找上門來的商家,接不完的單,而那些沒那麼有名的呢?爲了賺錢、爲了成名,或許什麼無下限的活,家長都敢接:

  有的時候真的覺得,有太多太多的成年人,爲了錢,真的瘋了。

  3

  其實又何止是童模這一行?在幾檔親子節目火了之後,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視線裏,多出了太多的素人孩子?

  早前《親愛的客棧》裏的那幕還讓我印象深刻:一對父母帶着兩個孩子來客棧入住,其中有一個,曾和劉濤一起拍過戲。

  晚上十點半,大家在一起聊天,這個孩子的媽媽偷偷的對大兒子說:你去拿拳擊套,去和老闆打拳擊。

  孩子聽話的照做了,而王珂那時很詫異。都十點半了,你還不睡覺?

  當然他沒有拒絕,但是之後在和明星朋友們的聊天中,他直接表達了反對意見:這麼點孩子,都十點半了,一個家長對他,連睡覺的要求都沒有,我覺得這個不對,是家長的一種不負責任。

  後來,孩子正開開心心的玩玩具,他的媽媽拉過他來,對他說:“你可以努努力,下次跟姐姐一起拍戲。”

  可能是孩子沒有像他們所期待的那樣“表現自己”,回了房間後爸爸開始了對他們的教育。

  “你要自己跳舞,爸爸媽媽交了那麼多錢讓你學跳舞,你要有才藝,到時候長大了才能來開客棧”

  “你要爭氣”

  “你來跟爸爸說說你有什麼感想”

  “你跟這些拍戲的大哥哥姐姐在一起後,你以後想往哪個方向發展?”

  他逼着一個幾歲的孩子來思考未來人生的選擇,而幾歲的孩子又能懂多少?被問話的孩子沉默了一會,默默地說了句:“我不太理解”

  而到了第二天,明明是父母帶着孩子來旅遊,夫妻倆卻外出玩去了,把兩個孩子丟在了客棧。

  到這已經很明顯了,這對父母帶孩子來參加這個節目,就是爲了上電視,增多曝光率。

  所以他們才逼着孩子不停的去“表演才藝”給觀衆留下印象,留他們在客棧“錄節目”增多曝光率,教孩子討好明星們,爲了以後能有更多機會拍戲。

  那天王珂把小朋友叫到了身邊,問出了自己的疑問:“你喜歡演戲嗎?”

  孩子思維慣性的脫口而出“喜歡”,而在王珂問出爲什麼喜歡後,孩子的一番回答卻是:“因爲媽媽叫我多拍點戲,叫導演看看棒不棒。”

  後來王珂問他:“你是願意拍戲還是願意和小朋友玩啊?”

  他回答:“和小朋友玩”

  但小朋友接着說喜歡在劇組,因爲哥哥姐姐們會陪他一起玩樂高。那時王珂便問:“去學校小朋友也會陪你一起玩樂高啊?”

  而那時小朋友不假思索的回答:“不能的”

  “有些同學,不和我做好朋友,還不理我那些的。”

  說完,小朋友起身離開,可在我眼裏看到的卻是滿滿的心疼。

  而這些年,童星最成功的一個我想就是阿拉蕾了吧?

  4歲時參加《爸爸去哪兒》一夜成名,而在這兩年裏,她沒有去讀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參加節目、拍戲。

  全身溼透的在大雨中拍戲,淋雨可能要淋上幾個小時。

  4歲就要吊着威亞:

  穿着不符合她這個年紀的衣服,畫着眼影口紅:

  她就像是一個小超人一樣,不分白天黑夜的參加節目、工作,時常累得直接躺在桌子上就睡着:

  而當被問及爲什麼要這麼努力時,她回答的是:“爲了給我弟弟,爲了給我弟弟賺錢”

  6歲的她就被告知要賺錢養弟弟,而她的父母在做什麼?

  他們陪着阿拉蕾四處參加節目,然後在一旁玩手機。

  無論是前一個男孩那句“我喜歡演戲”,還是阿拉蕾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懂事”,看的都讓人有一絲無奈。

  在本該上學讀書,和小朋友玩耍的年紀,他們整天和一羣成年人打交道,每天都在“表演”,戲內表演,戲外也得演。

  就如劉濤王珂談及這個話題時說的那樣:

  很多小孩,從小生活在這種成人圈子,讓他每天都去演一些假的東西,那在他成長過程中 ,他的這種真真假假,他與人的交流,就會發生變化。

  保護他們的純真,挺重要的。

  你讓他們從小生活在一個虛幻的泡影裏,他們見不到這個世界真實是什麼樣的。那當他有一天見到了,接觸到這個社會裏,真的人是什麼樣,那他會接受不了。

  是啊,家長們總希望小小年紀的孩子像個成人一樣說話、思考、工作、賺錢......

  可其實他們只是個孩子而已啊。

  “望子成星”的家長們太多,家長們總在覺得這是爲了孩子好,爲了給他鋪路,可又有多少真的問問他們累不累?喜不喜歡?

  4

  看看那些童星們。

  以上的這些,雖然他們賺着比成年人還多的錢,可真的很難從他們眼中看到真正的快樂。

  TFBOYS的易烊千璽,有錢、有名氣、長得好看、年少成名......可在節目中,你很難看到他笑。

  他不會像一個17、8歲的男孩子該有的那樣蹦跳、開朗,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一個人默默呆着。

  他不說話但是會下意識的看別人的眼色,主動做事,細心體貼的幫忙幹活,生怕哪裏做的不夠好。

  張一山曾因超越不了《家有兒女》裏的劉星,而陷入抑鬱,楊紫也因爲別人說她長大後不好看,接連女主被下,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變得自卑。

  再回憶一下很多年前我們熟知的那些童星,默默無名的比成名的多的多。

  釋小龍,你還記得他嗎?

  郝邵文,你還記得他嗎?

  阿爾法,你還記得他嗎?

  小兵張嘎,你還記得他嗎?

  他們曾紅極一時,而現在呢?而在這背後,還有多少現在連名字都叫不出的?

  演藝圈是一個很神奇的圈子,不是靠你努力就能成功,就算是暫時火爆,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在採訪很多演藝圈的父母時,他們都會被問上這樣一個問題:“你以後會讓孩子進演藝圈嗎?”

  大多數的他們都會回答:“我會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我不建議,因爲我知道,這個圈子有多苦,有多難。”

  潛規則、手段、鬥爭、搶奪、阿諛奉承、欺騙、欺壓......娛樂圈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可怕,表面上光鮮亮麗,但其實內含着更多的是誘惑和殺機。

  對大人都如此,又何況是個小孩子呢?

  只可惜太多的人,只看到了光鮮,拋棄所有眼裏只有它的光鮮,最終陷入死衚衕,卻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別的路了

  5

  其實到了最後,歸根結底或許就是一個字,那就是

  錢

  王珂在節目中談及這個話題時曾說:

  家長想盡辦法讓孩子進演藝圈、拍戲,我覺得這是價值觀的崩塌,說明社會過分的看重這件事。

  是啊,當錢財、名利成爲了家長從小傳遞給孩子的唯一價值觀思想。

  當所有人都覺得有錢有名才叫成功,從出生開始,就逼着他們爲錢爲名努力。

  當家長們看到了錢、利益,就不顧其他所有。

  當賺錢這條路,只剩下一個做明星.....

  這是不是就是另一種悲哀?

相关文章